天天看点

开辟途径适量引入非本地医护纾缓人手短缺问题

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医护人员在香港一向供不应求,公营医护人手短缺问题亦令前线医护疲于奔命,长期影响士气。政府多年来透过训练及增加大学学额以应付需求,但远水不能救近火,以往在推行海外医生来港执业亦遇到业界的反对而事半功半。

开辟途径适量引入非本地医护纾缓人手短缺问题

行政长官于二○二二年《施政报告》中再次提出,探讨不同方案,包括开辟新途径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护士。近年随着放宽海外及内地医学院名单毋须考试可在医管局工作,由大湾区引入的医疗专才及海外回流的医生因而有所增加。至于护士人手面对的问题,政府亦建议透过修订《护士注册条例》,开辟新途径让合资格非本地培训护士,不论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可来港工作。并准备近期在立法会首读通过。

开辟途径适量引入非本地医护纾缓人手短缺问题

业界对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和持续护理教育亦持正面态度,《条例草案》主要围绕增设「有限度」注册及登记途径,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在政府指明的医疗及社会服务单位,例如安老院及残疾人士院舍等场所工作。但这些护士要经过护理学院的考试才能过渡成为正式注册或登记护士。

开辟途径适量引入非本地医护纾缓人手短缺问题

至于另一类,则是增设「特别」注册或登记途径,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在卫生署或医院管理局辖下诊所和医院不同临床环境工作。如他们全职受雇一定年期,并获雇主机构按香港护士管理局订立的准则确认在服务期间表现令人满意及称职,便可有资格过渡成为「正式」注册或登记护士,无须参加执业考试。而两项类别的护士聘用年期均不得超过三年。

开辟途径适量引入非本地医护纾缓人手短缺问题

最重要的大前题,在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疗专业人员上,无论医生及护士专业水平必须维持,而香港护士管理局作为护士专业的规管机构,亦须严格按这些条件审批申请,确保申请人符合专业水平。并须和医管局及卫生署合作,为这些非香港医护提供相关的在职培训及切实了解他们的需要,令他们尽快融入成为有效能的一员。当然在增加人手的同时,政府必须用人唯才,同时必须保障本地培训的医护专业人员的工作、培训及晋升机会。提升本地护士的训练。医管局、卫生署和社福界等雇主,亦先聘请本地人才后才考虑非本地人才,减少破坏员工士气的举动。

文:庞朝辉医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