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间故事:憨姑爷

话说天下事无奇不有,可谓阴差阳错,笑事百出。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老俩口同龄五十八,膝下无儿三枝花。闺女们先后出了嫁,小日子过得还都挺发。大姑爷办厂,二姑爷养蛙。就数三姑爷本事小,只学会了养地搬坷垃。

种田的也不少“万元户”嘛!

也别说,老俩口还最疼这三姑爷,瞧哪儿都顺限。三姑爷姓韩名字叫“憨憨”。说憨憨可是真有点憨, 别的甭提,单说这整天介不说一一句话,就够人受的。

为这事儿三姑娘还真犯了愁,正常人昨就不说话呢?遇到个亲戚朋友来,一个女人忙里忙外,还得出面应答,不像话!这天,姑娘拿出来儿张大团结,对憨憨说:

“南庄上有个机灵娃,嘴尖舌巧会说话。你带上这钱去学几句,来了客自己也能打发。”

憨憨拿上钱出了家门。刚走到村口,碰见水塘边儿有个打渔人,撒了几网没有鱼,自语道:

“眼前清清一池水儿,

搅来搅去不见鱼儿。”

憨憨上前去打问:“说什么来着?教教我,不白教。”这不说话了嘛!

打渔人把刚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憨憨丢下十块钱就往前走,这算学了一句象样的话。

民间故事:憨姑爷

前边有条小河,河上搭一根横木。对面站立一位老者,正望着河水发愁呢!口中埋怨道:

“架桥就把双梁顺,独木一根怎行人!”意思说,既修桥就要顺上两根梁子,铺好桥面让人行走。这搭一根木头,不是难为了我这老头子吗?憨憨上前去讨教,这就又学了第二句。

憨憨再往前边走,路旁一片荞麦地,满地荞麦正扬花儿,花白茎红叶崭绿。地边上站一外乡人,手指荞麦自寻思,开口道:

“红茎绿叶开白花,不知这算啥东西?”

憨憨赶忙上前问,这样学会了第三句。

憨憨继续往前走,就听到人嚷狗吠正呕气。原来是个拾粪的,正与狗争抢一一滩屎。见那狗呲牙咧嘴不相让,拾粪人骂道:“老狗老狗你莫眦牙,回头我给你一粪杈!

憨憨紧忙向前赶,这又学会了第四句。南庄还未到,兜里的钱用光了,学来四句带字的活。憨憨满意地转回了家。

时间真快,眨眼年三十已过,到了正月初五。明天是去岳母家拜年的日子。这天,三姑娘对憨憨说:“俺爸要我先回去,说有件好事对我提。赶明儿你去时换换装,免得外人笑话你。”

言罢不放心,又回头叮嘱道:“帽子要找大的戴,衣服要挑件肥的。鞋和袜儿的不打紧,裤腰带可莫系短的。”

看,想得还满周到,预备着吃饱了好松松腰呗!第二天天不亮,憨憨就早早起了床,准备衣帽打扮自己。你看他:

先把帽子摆一地,一个一个地挑仔细。

不是瘦来就是小,竟没一个如意地。

发现炕上的“线笸箩”,这个物件可够大的。

又把那衣服摊开去,找不到一件算肥的。扯下来床单子试一试,要说肥这件蛮可以。

又找出一捆子裤腰带,看不出哪根是长的。

拉来一条大井绳,要论长这根还差不离。就这样,憨憨头戴针线笸箩,身上裹了条床单子,腰里缠上一根火井绳。

急急忙忙打扮好,高高兴兴走亲成。

这天,老岳母家可有热闹啦!只见那:大姑爷二姑爷早来了,只差憨憨还没到。

三姑娘村口急张望,见憨憨不由得吓一跳。“咋这打扮儿”?

再换农服去哪儿找?,“嘻!得!”这打扮也叫赶时髦。

小夫妻俩一边往前走,三姑娘说:“昨晚儿爹娘跟我提,想把那三间砖房给了你。要你猜那门窗是啥木料,你千万要记住是槐木的。记住了啊!”

全家人听说憨憨来了,都从院里迎到了大门口。这正是:

一家人正在等得急,见憨憨这打扮可有点奇?大人笑得流眼泪,小孩子笑得岔了气。

别的衣服放哪里?这身穿戴可露傻气。

老岳母娘的看法就不同,见到憨憨蛮高兴。上前就拽住了姑爷的手,自上而下地看分明。随口就夸上了:

“要说俺三姑爷可不惑,瞧这打扮就不一般。人才品貌他样样占,当个县长也不费难。”

嗬!这真是丈母娘眼里瞧女婿,长个瘤子也成宝贝疙瘩了。

开饭了。

这地方拜年时兴吃煮饺子。一家人围在了桌旁。大姐夫知道憨憨缺俩心眼儿,想逗逗他。于是把一碗醋汤推到他面前。憨憨拿小勺往碗里一扒拉,没玩艺儿?不由得想起了学来的那头句话,对大姐夫说:

“眼前清清一池水儿,

搅来搅去不见鱼儿。”

大姨姐一听,这不挺会说话吗?咬文嚼字还会用个比喻,赶忙给换上来一碗热饺子。

二姐夫也想凑个热闹,只给憨憨碗上放了一根筷子。憨憨一见,今儿怎么了?都想给我出难题儿。于是赌气说上了那第二句:

“架桥就把双梁顺,

独木一根怎行人?”

这不成心刁难人嘛!

憨憨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有道是:阔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家挑得满理儿,还绕着弯儿地说。有人急忙上前添筷子。

二姨姐在家时原是位女秀才,通今博古还嘴不能人,当场回做了几句:

“人言憨憨嘴舌笨,

我看他绵里藏绣针。

一语出唇惊四座,

苏秦张仪都让三分”。

瞧这几句说得,又是古人,又是成语,明褒暗刺儿,满带学问。憨憨虽不明白其中意思,也觉出来有点不对味儿。

事也漆巧,二姨姐前时刚刚死了婆母娘。今儿临来才换了身红裤绿袄的新衣裳,可没忘敏上胸前那朵小白花。憨憨一看,说上了那第三句:

“红茎绿叶开白花儿,

不知这算个哈东西。”

二姨姐自讨没趣,闹了个烧鸡大弯脖儿。老岳母娘一看,这个玩笑开得可有点大了,忙走上前劝了两句:

“憨憨憨憨你快吃饭,

别跟你二姐瞎扯淡”。

这时憨憨恰到好处地用上了那第四句:

“老狗老狗你莫吡牙,

回头我给你一粪叉。”

丈母娘一听,得!又照我来上了。真是今非昔比,我那三姑爷出息可见长了。禁不住笑在脸面上,喜在心窝里,回头对众人说道:

“往年憨憨他不说话,

今年来了可话真多。

就是说得走点火呗,

题文对得还蛮合辙。”

这叫做老岳父的乘龙婿,丈母娘的心尖子,骂人也骂出了水平。

家人吃过饭,老岳父笑容满面,抹了抹嘴对三个姑爷说:

“今天你三人都到齐,你娘她给我出主意:想把这房子给你们,单给谁也觉着不合理。是不是你仨猜猜看,梁檩门窗是啥木的?只要猜得差不多,谁猜对了就归谁去!笑话,那准是三姑爷的了。

只见那大姑爷首先站起来,瞧着了院子东边的榆树,于是就猜:“榆木梁,榆木檩,榆木窗户榆木门。”

老岳父笑而未答,不用问,猜得不对。这二姑爷看到那院子西边种一行柳树,于是站起来,猜道:“柳木梁,柳木檩,柳木窗户柳木门。”

民间故事:憨姑爷

老岳父仍然没有发话,又没猜着。这回可轮到三姑爷了。

憨憨吃饭前还直念叨“槐木”这俩字,记得太深,三碗饺子下肚,压底儿下去了,怎也翻不上来。

瞧三姑娘这个急哟!又挤眼是又跺脚,干着急,帮不上劲。

“咋不给他打个手势?”三姑娘急中生智,朝自己怀里一划拉。想借这个“怀”字启发他,槐木嘛!

“啊!” 憨憨一见三姑娘指胸脯,胸前两只硕大的乳房高高挺起,茅塞顿开,急忙猜道:

“奶子梁,奶子檩,奶子窗户奶子门。还是双料的!”

一屋人听了,笑得是前仰后合。

还别说,这也叫做歪打正着。当地人管那槐树上结的果实叫“苦奶子”,憨憨楞是给凑合上了。

老岳父暗自正着急,听到这儿心中石头才落了地。

高高兴兴站起身,急急忙忙下断语:“三姑爷猜得还蛮贴题,这三间房子就归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