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清名臣刘墉,配称为好官”吗?这个问题困扰着后人很久。刘墉和和珅分属两类典型,一生中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起起伏伏,他们的故事充满戏剧性,令人扼腕叹息。

那么,刘墉这个在电视剧中被塑造为幽默风趣的官员,真的配得上“好官”的美名吗?和珅作为“千古第一贪”的代表,他的一生中有过怎样波澜壮阔的传奇?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家世攀附 功名思虑

1723年,刘墉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刘统勋是当时极有威望的官员,后来更加担任兵部尚书之职,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刘墉自小就学习诗书,立志要在科举中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1730年,7岁的刘墉就开始在府中识字习文。他的老师严厉要求,每天都让他背诵古文和讲解典籍。刘墉聪明好学,进步神速。他渴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实现他的官场梦。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1740年,18岁的刘墉中了秀才,遂升任为童生,供职于清朝重要部门。此后数年,他考中了许多级别的进士,在朝中逐步升迁,以他的家世和实力,理所应当受青睐。

与此同时,1737年,与刘墉差不多同龄的和珅也诞生了。他并非出身顶级权贵家族,父亲是康熙帝的侍从官。和珅少年丧父,家道中落,从小便努力读书,渴望有朝一日在仕途上取得荣誉。两人家境和人生轨迹截然不同,难以想象他们的命运会有怎样的交集。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步步攀升 刀尖求荣

1745年,刘墉终于在22岁的时候如愿以偿地考中进士,他跻身为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进入仕途的门槛。3年后,他晋升为翰林院编修。因为其父刘统勋的关照,进展顺利。

1753年,31岁的刘墉继续晋升,成为殿试读卷官。他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识见,获得皇上的赏识。这些年来,他利用父亲的影响力,在朝堂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此时的和珅,也正在为自己的仕途打拼。1755年,19岁的他以优异成绩通过各级考试,获得翰林院庶吉士资格。和珅天赋聪颖,举止稳重,渐渐得到重视。他后来因才华出众而受命进入内务府工作,日益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两人在朝中都逐渐崛起,各自聚集起自己的势力,互相之间充满警惕和戒备之心。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1759年,刘墉晋升为侍读学士,继而升为侍讲学士和詹事府詹事。他凭借家世的光环以及自己的钦察力和口才,在朝中擢升得如火箭般迅速。

其间,乾隆皇帝曾经微服私访,行踪不定。刘墉凭借过人的眼力一眼就识破了他,受到嘉奖。这更使他在皇帝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成为受皇帝信任的臣子。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处理文字狱 铲除异己

1761年,刘墉39岁时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发生了著名的“文字狱”案件,牵扯到许多重要官员,案情引起皇上极大震怒。作为朝中得力大臣,刘墉主动请缨要求处理此案。

在与老师的讨论中,刘墉意识到这是展示自己才能与决断力的大好机会。于是,他决定要严厉地惩处此案的相关人等,以示自己的忠心与果决。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在朝会上,刘墉向乾隆皇帝明确表示,此案应该“严惩不贷”。乾隆皇帝对他的做法非常赞同。这使刘墉的声望进一步提高,被皇帝寄予厚望。

而在朝堂的一角,此时已经是重要官员的和珅也在静静地旁观着,他对刘墉的作为充满戒备之心。

刘墉借此案子的机会大肆铲除政治对手,同时也树立起自己果决严厉的形象,使乾隆信任有加。但这些举措也让他在文人中间恶名远扬,被视为冷酷残忍之徒。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失势谪官 晚景凄凉

1770年,一个重要事件改变了刘墉的命运进程。他的父亲刘统勋去世,失去了后台最强大的靠山。同时,他遭遇谗言暗算,被迫离开京城谪官到外地。这对渴望在朝中崛起的他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在江苏担任学政期间,刘墉郁郁寡欢,对自己的亲信频频发牢骚。他一心想重返京城,重新崛起。为了再次赢得皇上的信任,刘墉又利用文字狱的手段打击异己,重新获得乾隆皇帝的嘉奖。但这也让他在士大夫阶层的名声跌入谷底。

1800年,刘墉终于在77岁高龄时重新回到京城,但他的权力和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在朝野的权力游戏中,他已显老迈和力不从心。最后,他默默地在家中去世,享年85岁,政治生涯在晚年黯然谢幕。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贪婪执政 千古骂名

相比之下,和珅的一生波澜壮阔得多。1763年,他开始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一职,正式进入权力核心圈层。此后20年内,他几乎把持朝政大权,被称为“国中之国”。

凭借过人的能力与手腕,和珅主持修订了《四库全书》,在文化上也有建树。但与此同时,他滥用职权,大肆积累财富,被视为清朝最腐败的官僚之一。

和珅与刘墉在这些年的政治生涯中,彼此都心怀戒备,互相看不顺眼。1785年,在一次宴会上,刘墉假意奉承和珅的才华,而后者也只是虚与委蛇地应对过去。两人的敌意藏都藏不住。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朝中上下都明白,和珅的贪污行径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激起了许多朝臣的公愤,其中也包括刘墉。然而,和珅一度势如日中天,无人能制。

直到1799年,56岁的和珅才遭遇人生最大的打击——他突然被乾隆皇帝抓捕入狱,其家被抄,发现了巨额财富。这场令人震惊的事件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案件。最终,和珅以“千古第一贪”的罪名被判处极刑,就此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刘墉在得知对头的倒台后,内心五味杂陈。他虽然没有被牵连,但也明白自己的权力已经一去不返。两人最终都在政治生涯的最后阶段迎来了黯淡的结局。

清代名臣刘墉,果真配称“好官”?其实,他比贪官和珅还可恨

结语

刘墉与和珅分别代表了清朝官场的两大典型:一个依靠家世权势,一个凭借天赋才能;一个冷酷严苛,一个贪婪放纵。他们互相竞争,你争我夺,却同样结局凄凉。

当年的权力争斗与算计,最终都转瞬即逝。而他们用冷酷无情与腐败手段获得的一切荣耀,也都化为乌有。这就是刘墉与和珅的人生悲剧,也是权力游戏的真相。

后人不禁要深思: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官”?麻木冷漠与贪婪放纵,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仿佛一个个历史的疤痕,提醒着时代的良知。这就是刘墉和和珅给后人的警示,也是历史进程的无奈写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