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清名臣劉墉,配稱為好官”嗎?這個問題困擾着後人很久。劉墉和和珅分屬兩類典型,一生中經曆了驚心動魄的起起伏伏,他們的故事充滿戲劇性,令人扼腕歎息。

那麼,劉墉這個在電視劇中被塑造為幽默風趣的官員,真的配得上“好官”的美名嗎?和珅作為“千古第一貪”的代表,他的一生中有過怎樣波瀾壯闊的傳奇?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家世攀附 功名思慮

1723年,劉墉出生于一個顯赫的官宦世家。他的父親劉統勳是當時極有威望的官員,後來更加擔任兵部尚書之職,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劉墉自小就學習詩書,立志要在科舉中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1730年,7歲的劉墉就開始在府中識字習文。他的老師嚴厲要求,每天都讓他背誦古文和講解典籍。劉墉聰明好學,進步神速。他渴望通過科舉進入仕途,實作他的官場夢。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1740年,18歲的劉墉中了秀才,遂升任為童生,供職于清朝重要部門。此後數年,他考中了許多級别的進士,在朝中逐漸升遷,以他的家世和實力,理所應當受青睐。

與此同時,1737年,與劉墉差不多同齡的和珅也誕生了。他并非出身頂級權貴家族,父親是康熙帝的侍從官。和珅少年喪父,家道中落,從小便努力讀書,渴望有朝一日在仕途上取得榮譽。兩人家境和人生軌迹截然不同,難以想象他們的命運會有怎樣的交集。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步步攀升 刀尖求榮

1745年,劉墉終于在22歲的時候如願以償地考中進士,他跻身為翰林院庶吉士,正式進入仕途的門檻。3年後,他晉升為翰林院編修。因為其父劉統勳的關照,進展順利。

1753年,31歲的劉墉繼續晉升,成為殿試讀卷官。他開始在朝堂上嶄露頭角,展示自己的才華與識見,獲得皇上的賞識。這些年來,他利用父親的影響力,在朝堂上不斷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此時的和珅,也正在為自己的仕途打拼。1755年,19歲的他以優異成績通過各級考試,獲得翰林院庶吉士資格。和珅天賦聰穎,舉止穩重,漸漸得到重視。他後來因才華出衆而受命進入内務府工作,日益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兩人在朝中都逐漸崛起,各自聚集起自己的勢力,互相之間充滿警惕和戒備之心。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1759年,劉墉晉升為侍讀學士,繼而升為侍講學士和詹事府詹事。他憑借家世的光環以及自己的欽察力和口才,在朝中擢升得如火箭般迅速。

其間,乾隆皇帝曾經微服私訪,行蹤不定。劉墉憑借過人的眼力一眼就識破了他,受到嘉獎。這更使他在皇帝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成為受皇帝信任的臣子。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處理文字獄 鏟除異己

1761年,劉墉39歲時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這一年,發生了著名的“文字獄”案件,牽扯到許多重要官員,案情引起皇上極大震怒。作為朝中得力大臣,劉墉主動請纓要求處理此案。

在與老師的讨論中,劉墉意識到這是展示自己才能與決斷力的大好機會。于是,他決定要嚴厲地懲處此案的相關人等,以示自己的忠心與果決。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在朝會上,劉墉向乾隆皇帝明确表示,此案應該“嚴懲不貸”。乾隆皇帝對他的做法非常贊同。這使劉墉的聲望進一步提高,被皇帝寄予厚望。

而在朝堂的一角,此時已經是重要官員的和珅也在靜靜地旁觀着,他對劉墉的作為充滿戒備之心。

劉墉借此案子的機會大肆鏟除政治對手,同時也樹立起自己果決嚴厲的形象,使乾隆信任有加。但這些舉措也讓他在文人中間惡名遠揚,被視為冷酷殘忍之徒。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失勢谪官 晚景凄涼

1770年,一個重要事件改變了劉墉的命運程序。他的父親劉統勳去世,失去了背景最強大的靠山。同時,他遭遇讒言暗算,被迫離開京城谪官到外地。這對渴望在朝中崛起的他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

在江蘇擔任學政期間,劉墉郁郁寡歡,對自己的親信頻頻發牢騷。他一心想重返京城,重新崛起。為了再次赢得皇上的信任,劉墉又利用文字獄的手段打擊異己,重新獲得乾隆皇帝的嘉獎。但這也讓他在士大夫階層的名聲跌入谷底。

1800年,劉墉終于在77歲高齡時重新回到京城,但他的權力和地位已經大不如前。在朝野的權力遊戲中,他已顯老邁和力不從心。最後,他默默地在家中去世,享年85歲,政治生涯在晚年黯然謝幕。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貪婪執政 千古罵名

相比之下,和珅的一生波瀾壯闊得多。1763年,他開始擔任總管内務府大臣一職,正式進入權力核心圈層。此後20年内,他幾乎把持朝政大權,被稱為“國中之國”。

憑借過人的能力與手腕,和珅主持修訂了《四庫全書》,在文化上也有建樹。但與此同時,他濫用職權,大肆積累财富,被視為清朝最腐敗的官僚之一。

和珅與劉墉在這些年的政治生涯中,彼此都心懷戒備,互相看不順眼。1785年,在一次宴會上,劉墉假意奉承和珅的才華,而後者也隻是虛與委蛇地應對過去。兩人的敵意藏都藏不住。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朝中上下都明白,和珅的A錢行徑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這激起了許多朝臣的公憤,其中也包括劉墉。然而,和珅一度勢如日中天,無人能制。

直到1799年,56歲的和珅才遭遇人生最大的打擊——他突然被乾隆皇帝抓捕入獄,其家被抄,發現了巨額财富。這場令人震驚的事件成為了曆史上的一大案件。最終,和珅以“千古第一貪”的罪名被判處極刑,就此跌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劉墉在得知對頭的倒台後,内心五味雜陳。他雖然沒有被牽連,但也明白自己的權力已經一去不返。兩人最終都在政治生涯的最後階段迎來了黯淡的結局。

清代名臣劉墉,果真配稱“好官”?其實,他比貪官和珅還可恨

結語

劉墉與和珅分别代表了清朝官場的兩大典型:一個依靠家世權勢,一個憑借天賦才能;一個冷酷嚴苛,一個貪婪放縱。他們互相競争,你争我奪,卻同樣結局凄涼。

當年的權力争鬥與算計,最終都轉瞬即逝。而他們用冷酷無情與腐敗手段獲得的一切榮耀,也都化為烏有。這就是劉墉與和珅的人生悲劇,也是權力遊戲的真相。

後人不禁要深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好官”?麻木冷漠與貪婪放縱,又将何去何從?這些問題,仿佛一個個曆史的疤痕,提醒着時代的良知。這就是劉墉和和珅給後人的警示,也是曆史程序的無奈寫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