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作者:悦读智慧人生

在贵州遵义乐山镇有这样一户村民,他们五代人隐居在山洞上百年,政府出钱让他搬离,他都不肯。他们过着冬暖夏凉,与世无争的生活,彷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这个村民叫祝应国,他们依山而居,住在木屋里,山上有天然的山泉水供应,甚至还没有蚊虫的叮咬。养家畜和酿酒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外人看来,搬去镇上多舒服,在这洞里多艰苦,可对于老人来说,尽管不富裕,但居住在大自然中,外人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可见,一个人的幸福不完全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简朴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幸福。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读到的一本由后浪出品的插图珍藏版经典名著《瓦尔登湖》,它是“自然随笔之父·大地上的诗人”梭罗的代表作。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1845年3月底,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搭了一间小木屋,在湖边开垦了一小块土地,置身于大自然,开始了他长达两年两个月零两天简朴的隐居生活。

在此期间,他除了做些维持起码生活的事情,其它时间就是考察林中的动植物,聆听自然界的启示,还一边阅读和写作。《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纪实》的初稿由此诞生,除此之外,他还以他在瓦尔登湖畔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为题材,撰写了《瓦尔登湖》。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这也是梭罗去瓦尔登湖的主要目的,远离喧嚣的尘世,尽可能少受干扰地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当一个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减少物质的欲望、卸掉沉重的包袱,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拥抱大自然,品味生活时,才发现——原来这世间的一切烦恼意是自己给自己添加的;原来简朴的生活也可以如此有意思;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过······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想想看,生活中有多少东西是不必要的;有多少烦恼是自找的?想想看,你是否被生活逼成了一台机器,不停地运转,都没有停下来好好享受过生活?想想看,你是否被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每天过着压力山大的生活?

当下的我们就像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一书中,那只猫描述的一样——人类太奢侈太铺张浪费了,在吃穿用度方面费尽心思折腾,到头来还埋怨是生活所迫。它想不明白人类那么呕尽心血,到底想干什么。而且还整天说忙得很呀!明明是自找麻烦,几乎穷于应付,却又喊叫“苦啊,苦啊”。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从梭罗二年多生活的记账来看,你会发现生活中你有许多东西是不需要的,很多压力都来自于想要拥有那些多余的东西,以至于忙碌到无法享受生活、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梭罗说:“生活是那样珍贵,我不想过那种不是生活的生活;我不想听天由命;我想从容不迫地生活,我要深入地生活,把生活的一切精髓都吸出来。我要顽强地生活,把生活条件降低到最低限度。”

他认为,生活就是要简单,简单,再简单!简化,简化,再简化!把事情简化成两三件,而不是上百、上千件。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简化一切生活后,他能感受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比如:早晨,树上的画眉给他送上的一支小曲;树林中,风儿弹拨着松针,就像有人在弹拨竖琴的琴弦,发出嗡嗡的震颤声;远方传来的哞哞牛叫声,就像歌手吟唱着小夜曲,听上去又美妙又悦耳······

他住的小屋没有院子,只有没被篱笆围住的大自然直通到他的门槛。他融入大自然,与湖畔森林中的动植物为伴,自由地观察、倾听、阅读、冥思遐想,活得有滋有味。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这也让我明白了祝应国为何不愿搬去县城要留在山洞居住了。

这是不是也是你想要的生活,如果你每天奔波忙碌还愁眉苦脸,不妨挤出点时间来看看《瓦尔登湖》,相信你会明白怎么生活才能过得更有意义的。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写在最后:

读书就要读经典,读那种可以洗涤心灵,让自己有所启发的书;选书就要选高颜值,就像后浪文学的这本插图珍藏版,硬壳装帧,配上精美的插画,再加上译者孙致礼原汁原味的还原度,在视觉和阅读体验上都是极其享受的。

阅读也好,收藏也罢,都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后浪文学|梭罗的俭朴之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