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兄弟姐妹结仇以后,读一读王维的三首诗,就通透了

作者:布衣粗食

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就是最好的缘分。

当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会碍于情面,和兄弟姐妹常常小聚,一起赡养父母。

可是父母走了,或者父母很老了,管不了大家庭了,矛盾就涌现出来了。

最悲剧的是,兄弟姐妹互相伤害,让活着的父母,痛不欲生,却也爱莫能助。

如何才能化解仇恨呢?要均衡家庭的财产,要父母一点都不偏心,还让大家都帮助你,显然是不可取的。

唐朝诗人王维,写了很多关于家庭的诗,选择其中的三首诗,认真读一读,内心很快就会通透起来,人情冷暖,皆在自己。

关键是,我们要看人长处,容人短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兄弟姐妹结仇以后,读一读王维的三首诗,就通透了

01

远行时,有人牵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老家在蒲州,华山的东面。

几岁时,父亲过世了,他作为家里的长子,和母亲一起操劳,管理家业。

十五岁时,他就去了长安,读书,考取功名。

一晃两年过去了,功名还没有拿到,人却显得格外孤单。又是一年重阳节,看周围的人,都和家人团聚,他想到家人的样子,写下诗文,表达当时的心情。

有人如此形容王维的这首诗:“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的凄凉。”

是的,当我们走很远的路,在遥远的地方安家,虽然结交了朋友,还是会孤独。尤其是在人生不顺的时候、十字路口,朋友是要走散的。

唯有亲人的牵挂,我们永远都走不出去。你远离地球,也斩不断这份情愫。

在“南方都市报”网络平台上,湖南邵东的黄女士,拿起手机看小视频,偶尔发现一个流浪汉,和自己的哥哥很像。就在佛山的南海大沥桂江桥附近。

于是乎,黄女士寻求民警帮助,希望能见到流浪汉本人。

绕了一个圈,找了好多天,黄女士和哥哥重逢了。

原来,哥哥在五年前,去深圳打工,然后和家人失去了联系,生活也陷入了困顿。

我们看过无数寻亲的故事,哪一次不是泪流满面?这份情,足以说明,兄弟姐妹的情分,是来自骨子里的,是无法割舍的。

岁月让我们白发苍苍,矛盾让我们心存芥蒂,但对于血脉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兄弟姐妹结仇以后,读一读王维的三首诗,就通透了

02

成功时,有人分享。

《偶然作·日夕见太行》:“日夕见太行,沉吟未能去。问君何以然,世网婴我故。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几回欲奋飞,踟蹰复相顾。”

王维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任职太乐丞。虽然官职不高,但也有一份工资,能够让一家人不再穷困。

官场上,多次波折,让王维很难受,但是他仍旧坚持住了,毕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只为自己而活。

做官的时候,他还考虑到,小妹长大了,兄弟没有成家立业。而自己的积蓄太少了,不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通过诗句,送到了老家。

当家人读到信件的时候,一定为王维高兴,也感激他的这份关爱。

人生有喜乐,但是在外人面前,只能喜而不语,乐而不扬。对于家人,那就不一样了,可以放心说,还能把自己得到东西,分享给家人。

通常,一个家庭里,最厉害的那个人,就是“大家长”。这是权威,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你过得很好的时候,主动去帮助兄弟姐妹,就会发现,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很多人结仇,其根本是自己太自私了,也喜欢翻旧账,还惦记着大家庭里的一亩三分地。

想一想,你都打拼出了天地,有万贯家财了,还老想着父母的几两碎银,兄弟姐妹占有了一间房,真的太没意思了。

学会分享,那是随喜,有舍有得。

兄弟姐妹结仇以后,读一读王维的三首诗,就通透了

03

落难时,有人帮助。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就在王维的人生慢慢崛起时,安史之乱爆发了。

他被迫做了安禄山的下属。

当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他成为了阶下囚。而此时的弟弟王缙,却在李光弼将军手下工作,镇守太原有功,提拔为刑部侍郎。

看到哥哥落难,弟弟王缙上书,请求削掉自己的官位,换王维一生平安。

因而,王维被放出牢笼,王缙被安排到蜀州做刺史。

目送王缙离开长安,王维百感交集,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没想到还要长久地分别。

再往后,王维稳住了自己,再上书请求,辞去官职,让弟弟回京,不能老死在异乡。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

当一个人遇到灾祸的时候,大部分的亲戚朋友都会躲起来,怕招惹是非。而兄弟姐妹,却会站出来,承担是非。

在农村,有多少兄弟,平常吵吵闹闹,一旦有外人来欺负,又马上会并肩作战。到底,亲人是亲人,外人是外人,不能一样。

兄弟姐妹结仇以后,读一读王维的三首诗,就通透了

04

《唐诗广选》里,如此评价王维:“在兄弟处想来,便远。”

从长远考虑,兄弟姐妹的情,是细水长流的,是源源不断的。

当我们老了,父母也走了,想一想人生的路,就会发现,小时候和兄弟姐妹围着一张桌子吃饭,长大后互相帮助,一起围在父母身边,吃团圆饭。

逢年过节,大家互相串门,送出祝福;晚辈也得到了大家的关爱,多一些烟火气。

若是有一天,带着仇恨离开,真的太愚昧了;把仇恨告诉子女,当成传家宝,就更可悲了。

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大家庭里考虑;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家业的更替里,真的算不了什么。

纷纷扰扰,悲喜共存,聚散无常,恨什么呢?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