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爱玲:低到尘埃里的爱情,或许会开花,但准定不会有结果

1956年,张爱玲,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吞下了堕胎药,那种撕裂般的疼痛几乎让她无法忍受。床单被她紧握的手汗水浸湿,她在床上翻滚,终于,近乎绝望地喊出一句:“终于下来了。”

张爱玲:低到尘埃里的爱情,或许会开花,但准定不会有结果

1955年,张爱玲,34岁的她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事业也陷入了低谷。她决定赴美,希望能重新开始。然而,事情并未如她所愿。在美国,她的事业并未有起色,生活也变得困难。在最艰难的时刻,她甚至寻求了胡适的帮助,但胡适也正处在困境中,无法给予她足够的支持。

无奈之下,张爱玲住进了一个文艺救助营。在这里,她遇见了一个与她生命紧密相连的人——赖雅。赖雅比她大30多岁,性格活泼,虽然年纪已高,却拥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他的存在为张爱玲带来了久违的快乐。

在这陌生的异乡,赖雅给予了张爱玲一份难得的温暖和安慰。两月后,赖雅主动打破了两人之间的平静,他向张爱玲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对于渴望温暖的张爱玲来说,赖雅的出现就像是一道曙光。尽管他们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但他们都深感幸福。然而,幸福并未持续太久。

六个月后,张爱玲惊恐地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她害怕地祈祷着不要怀孕,但事实却是残酷的。她真的怀孕了。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生命,张爱玲和赖雅产生了分歧。赖雅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抚养孩子,孩子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张爱玲内心纠结,虽然她知道自己如果放弃这个孩子就再也没有机会成为母亲,但在赖雅的坚持下,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听从他的意见。没有去医院,张爱玲只是在家中吞下了堕胎药。

在那一刻,她的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药效发作后,疼痛如潮水般袭来,她在床上翻滚挣扎,那种痛深入骨髓。时间仿佛被拉长了,过了好久好久,才听到她近乎绝望的呼喊:“终于下来了。”赖雅轻声宽慰着张爱玲:“亲爱的,别担心,不会有事的。”经过长时间的内心挣扎,张爱玲终于将药物吞下。

张爱玲:低到尘埃里的爱情,或许会开花,但准定不会有结果

突然,她的肚子传来一阵剧痛,让她在床上翻滚,额头上满是汗水。她惊恐地望着赖雅,声音颤抖:“我会不会死掉?”赖雅紧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亲爱的,你要相信我,不会有事的。”挣扎了一会儿,张爱玲突然感到有什么东西滑出体内,肚子也不再那么痛了。她疲惫地舒了口气:“终于下来了。”

随后,虚弱的张爱玲挣扎着起身,看到那个新生的婴儿。那是一个男孩。她在小说《小团圆》中曾写到这个孩子,他没能留住。而如她所愿,她嫁给了赖雅。他们之间有着30岁的年龄差距,但张爱玲觉得赖雅带给她久违的安全感。虽然赖雅并没有赚钱的能力,但他对张爱玲始终温柔体贴。他们住在郊区,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他们经常一起散步、看电影,购买家居用品也是手挽着手一起去。然而,赖雅因年老体衰,结婚没几年就病倒了。

他两次中风,导致全身瘫痪。他担心张爱玲会离他而去,但张爱玲没有。她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他。为了维持生计,张爱玲拼命写稿,最后竟累坏了眼睛。

十年后,赖雅离开了这个世界,张爱玲那年仅45岁。她完全可以选择再婚,开始新的生活。但她选择独自生活,一直到去世。她去世整整一周后才被人发现。有时她会想,如果当年她没有放弃那个孩子,也许老来也能有所依靠。

但她与母亲的关系一直矛盾重重,她担心自己也不会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于是,她选择了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

张爱玲,这位名扬四海的作家,笔下流淌着无数动人的故事,然而,她的个人生活却像是一部凄美的悲剧,给人的感觉总是悲凉。这悲凉,其实也是她原生家庭带来的沉重印记。张爱玲出生在一个封建遗少的家庭,母亲出逃、父亲另娶,她早早地承受了家庭的破碎和亲情的淡薄。幼年时,她便被剥夺了母爱,与父亲一同生活。父亲是个顽固守旧的人,对张爱玲的管教十分严格,甚至有些残忍。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张爱玲的性格变得敏感、内向,心中满是悲凉和无助。她的作品中,不乏对家庭、亲情的探讨。

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刻画了一个个复杂、矛盾的家庭关系,揭示了家庭对人性的影响。而在《十八春》中,她更是直接描述了一个女子因为家庭压力而选择妥协的悲剧。这些作品都充满了深深的哀怨和无奈,也反映了张爱玲自己对于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张爱玲:低到尘埃里的爱情,或许会开花,但准定不会有结果

因此,当我们再次回顾张爱玲的悲凉人生,我们不应只看到一代作家的荣耀和光芒,更应看到她背后那个充满苦涩和无奈的原生家庭。她的悲凉,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在家庭中,我们或许也会遇到不公和伤害,而这些经历可能会成为我们一生的阴影。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独特的性格和情感,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和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