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实话实说#

2001年,香港九龙堂高尚住宅区,一套900平米大别墅出售,让人直呼“怪事”。

这栋别墅此前估值1.2亿,金融风暴后,卖家急需用钱,出价5200万。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结果,买家主动加了400万,以5600万的价格买下别墅。

卖家的身份也很奇怪,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是与李嘉诚齐名的人物,在香港富豪排名榜与李嘉诚不分伯仲。

只不过,他和李嘉诚选择了不一样的路。李嘉诚让自己的资本滚雪球般增长,而这名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最后落得82岁高龄,还得卖房的地步。

他是田家炳,他的故事,荡气回肠。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田家炳的生意经,和很多人不一样。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1919年,田家炳出生在广东大埔,家境原本不错。然而随着父亲早逝,田家炳16岁便辍了学,接手家里的窑厂。

田家炳读书不多,却很肯用脑子。小小年纪接手窑厂后,他改良烧窑工艺,烧制出的瓦窑片,质量比别家好得多。

18岁那年,田家炳离开大埔老家去到越南,在那里,兴建了一座名为“泰安隆”的窑厂。

他把经自己改良过的烧窑工艺带到越南,很快,“泰安隆”就打出了名气,产品质优价廉出货量还大,一下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换成其他人,恨不得继续扩大市场,把同行挤掉,自己垄断才好,田家炳不这么想。他把另外四家窑厂的老板叫到一起,攒了个局,商量着大家一起合伙把事情做大做好,自己的烧窑工艺也同大家一起分享。

那四家窑厂老板一听,乐得合不拢嘴,也打从心底里佩服田家炳的胸襟。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利己的同时也利人,田家炳不仅很快成为越南最大的瓷土供应商,还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可惜,安稳日子没过多久,两年后,战争爆发了。田家炳把公司的存货分配给厂家后,无业可营。

这时,义兄田家烈邀他到印尼,帮助侄子田沧先照料“义和号”生意。田家炳孤身辗转来到印尼,还在熟悉义和号业务,义兄却突然身染重病,短短几个月后去世了。

田家炳不得不挑起照料“义和号”的重担,同时还得抚养另外四个尚未成年的侄儿。

谁知三年后,日军入侵印尼,要求一切外侨在一个月内通通迁出义和号所在的沿海地区。田家炳被迫离开,临别时,他将所有的现金都留给了侄儿田沧先,好让他重新做买卖。

田家炳的转身,被族人田国章得知,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田国章在雅加达有家五金公司,他深知田家炳的为人与能力,放心地把公司交到田家炳手中。这也是田家炳第一次真正吃人家的饭,打人家的工。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虽为公司管理者,但他从没想过辛苦与否,不计个人得失,把公司当成自家的来经营。三年后的1945年,田家炳的命运迎来了大的转机。

这一年,日本投降,印尼独立,工商业前景广阔,田家炳决定重新建立自己的事业。

田国章知道后,全力支持,还爽快地借了笔资金给田家炳。几位在印尼的族人得知,也借钱给他,就连非大埔籍的华侨,也很愿意支持田家炳的事业。

他的为人,他的能力,为他赢得了这一切。

1946年春,田家炳的超伦树胶厂建成投产,从一开始,产品销路就非常好。

短短五年时间,田家炳不仅还清了借款,还增创了南洋树胶厂,誉满印尼。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到了五十年代,新产品塑胶薄膜进入印尼市场,田家炳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产品对树胶业的冲击。他先是到日本等地参观了十多家塑胶厂,然后果断让树胶厂转型。

他的果断,不仅为企业抢得了先机,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先进的科技是最大的推动力,而科技的进步,有赖于教育。

从这时开始,田家炳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念头,未来,一定要通过教育回报社会。

从1957年开始,田家炳意识到,印尼华侨的境况每况愈下。他再度放弃在印尼已打下的基业,来到香港,寻找下一个发展机遇。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1959年,香港大街小巷,人们奔走相告:“有人在填海,拿自家钱填海。”那个年代,这样的行为,实在太让人觉得稀奇。

人人都好奇,这填海者,是哪路英雄。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直到次年年底,香港塑胶行业协会的聚会上,低调朴实的田家炳出现时,大家才得见这名填海造地神人的真颜。

当时,香港新界的土地全部被冻结,田家炳想到一个办法,在屯门海边填海造陆。田氏塑胶厂,也就建在这片造出来的陆地上。

田氏塑胶厂为香港带来的,不仅是塑胶行业的发展,更是带动了整个化工业。田家炳早知,塑胶行业利润微薄,但经此,能够推动下游加工业的发展,还能打开国际市场。而这些,才是他真正的意图。

与当年只身闯荡越南一样,再次扎稳根基的田家炳,深知合作共赢和扶持乡亲族人的重要性。很多同乡受到了他的照顾,从他那学到本事后,也开始自己创业。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十多年的时间,田氏化工厂成为东南亚最大的人造革制造厂之一,田家炳也被人们称为“人造革大王”“化工大王”。

1970年,田家炳看到地产业未来的前景,廉价买入工业地,前后兴建了四栋工业大厦。田家炳的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他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祖国内地。

和他一样同为巨富的李嘉诚,目光投向内地,是为财富增长。田家炳不同,他在1979年就为广东佛山塑料二厂进行了无偿捐赠:全套最先进的人造革生产设备。

除了送设备,田家炳同时还为国内许多企业提供观摩、培训等支持,为大陆人造革行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俗话说“同行生意便是贼”,田家炳也清楚,这样一来,自己的利益会受损。但他说,“我自己的利益受点损失,但国家的利益可以增长几十倍。自己的事是小事,国家的事才是大事。”

“田氏是中国人造革行业的摇篮”,这是业界的共识。

让所有人都没料到的是,田家炳紧接下来让出的“利”,会让人想起来泪目。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1982年,田家炳将自己的四栋工业大厦全部捐出,将每年的几千万租金收入用于公益,成立了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两年后,田家炳干脆将工厂交给孩子们经营打理,自己则成为了职业慈善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把这些钱,全用在教育事业上。

在他的捐助下,内地一所所田家炳中小学建了起来,一栋栋田家炳楼拔地而起。

他的捐助,不仅是钱到,更重要的是,人到,心也到。

他总会尽力参加每一栋楼的落成典礼,也会仔细察看每一栋楼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但他自己却从不铺张,儿女婚嫁也是一切从简,自己的八十寿辰,连桌酒席也不摆。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他没有专车,只坐地铁公交,一双皮鞋穿十年,袜子补了又补。几十年来,他总共只有四套西装,一块电子表戴了十多年,不想别人过于关注,他把电子表揣口袋里,要看时间再拿出来。在香港那种高物价的地方,田家炳每月生活开销,不超过3000元。

一次,田家炳和妻子在一所学校参加活动,临到离开会议室时,他突然发现妻子茶杯里还有半杯茶没喝完,立刻让妻子把剩下的半杯茶水喝掉。

最“离谱”的是,他为了捐助,竟然要卖房。

1997年金融风暴后,田家炳的生意也受到很大影响,一时间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兑付之前承诺过的捐款。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他思来想去,竟把自己住了近四十年的900平米大别墅卖掉。这是田家炳在60年代买的,全家20多口人在这栋别墅里有着许多回忆。

金融风暴前,这栋房子估值1个亿,而到了2001年,急于出售的话,这栋别墅只能卖5000多万。

这时,向来支持他的家人也劝道:“您都这么大年纪了,卖了的话,连个安身之所也没有。”

田家炳不这么认为:“我答应了别人的承诺,就要做到。况且,我们两个老人,住那么大的房子也是浪费,每月还要花钱请人打理。捐助学校的话,每间学校按250万来算,可以捐二十多所学校。”

就这样,田家炳和买家商量好,5200万,卖出自己的别墅。买家得知田家炳卖房是为了助学做公益,深受感动,主动提出加400万。

别墅卖掉后,田家炳带着老伴租住在不远处一套130平的公寓,每天推开窗,就能看到曾经别墅里的泳池,想起过去那些欢乐的岁月。

田家炳:与李嘉诚齐名的富豪,60岁后凭实力变回穷人

这些年里,田家炳一共捐助建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4所小学,20多所幼儿园以及专业学校,另外还有1800多间乡村学校图书室。

2018年,99岁的田家炳走完了自己这一生。

与他同时代成为巨富的李嘉诚,把香港变成了“李家的城”,田家炳的城,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