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方游客特别偏爱东北的风景与文化,大批游客涌入这片富饶的土地,感受这片黑土地的魅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前不久我也去了一趟哈尔滨旅游。听当地饭店老板吐槽说,尽管饭店门庭若市,但很多店家却表示生意并不好做。后来,我才知道了原因。
相信大家吃过东北菜的都知道,东北菜的显著特点就是量大、实惠。这看似是一个优点,毕竟满足了食客的胃口,但实际上,这东北菜馆的老板却吐槽这是饭店的一个负担。为了满足大量食客的需求,饭店需要准备大量的食材,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成本。与此同时,由于菜品的量大,价格自然也上不去。这确实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为了满足游客的胃口,饭店必须准备大量的食材,而这样做却使得利润空间变得极为有限。
不得不提的就是东北的酒文化。去过东北才知道,东北人比我想象中还要热情好客,酒是他们的待客之道。在东北的饭店里,酒水往往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收入。许多游客来到东北,主要就是品尝美食外,根本就不喝酒。可是酒水的销售才是饭店盈利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饭店老板才会吐槽赚不到钱。
食材同样也是大问题。为了满足大量的食客需求,东北的食材市场肉眼可见变得繁荣起来。例如,黑龙江各县的大鹅、小鸡等特色食材大部分都被运往了哈尔滨等大城市,因为哈尔滨最火。这种大规模的运输无疑增加了食材的成本。而对于一些小饭店来说,由于采购量小,他们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食材,这也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其实,我认为需要理解一个观念:东北旅游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挣钱。很多饭店之所以红火,更多是为了提升人气,让更多人了解和接触黑龙江。比如,现场发放五常大米、北大荒大米,这种策略实际上是为了建立口碑,让游客回家后依然能回味东北的风味。当这些游客再次需要购买这些特色食材时,他们自然会想起东北,从而形成了一种隐形的经济效益。从这点上,我突然发现东北人是如此有格局,令人佩服!
当然,肯定会有人可能会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东北的旅游经济只是空谈,甚至带着点酸葡萄心理。但事实上,我觉得这种怀疑是站不住脚的。东北的旅游策略实际上是眼光长远,注重品牌建设。它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更是为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东北为什么要采取这种看似不赚钱的策略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东北人很聪明,他们知道:人气是做出来的。没有足够的游客数量,饭店和景点很难获得持续的盈利。所以,与其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利益,不如先做大人气,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品味。
现在,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大世界的35亿投资不值得。但实际上,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发展。而如今,通过大世界的投资,哈尔滨终于开始崭露头角,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最后,我想说,经济环境的改善绝对并非一蹴而就。我认为,东北只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一步一个脚印,崛起之日绝对就在不远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