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中毒,一直以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当重金属超过人体所承受的限度时,就会对人体造成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等危害。
有人问,古人经常接触金银(货币,容器),会不会重金属中毒?当然不会。因为从概念上看,常见的生活中重金属中毒包括,铅中毒、汞中毒、砷中毒等。这里的重金属并不包括金银。
李唐
水墨绢本
尺寸:30.5x23.5cm
题签:李唏古炼丹图
收藏印:高詹事(清代高士奇藏印)
那为什么古人会有“吞金自杀”的方法呢?在《红楼梦》中,尤二姐就是用这种方法自杀的。
据《本草纲目》中记载:“毒金即生金,出交广山石内,赤而大有毒,杀人,炼十余次,毒乃已。”所以,没有经过淬炼的生金是有毒的,我们一般是将生金经过程序加工变成黄金,在这个过程中,黄金的毒性就慢慢消失了。
其实,古人接触重金属的机还是蛮多的。雍正皇帝曾写过一首《烧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铅砂”正是用重金属铅和汞炼制的。
明代 李芳《葛洪炼丹图》
一、
先提名一个嘉靖皇帝。几十年如一日的吃丹药,比吃饭还积极。李时珍曾婉言劝说嘉靖放弃服用这种有害无益的东西,顽固的嘉靖哪里听得进去,到了晚年各种重金属中毒症状都出现了。“须眉脱落,乃至大渐,丹毒并作”最后驾崩了,享年60岁,离600岁还差540岁。
二、
在公历1908年11月14日傍晚,被慈禧太后软禁在瀛台的38岁的光绪皇帝悄然离世。当时,社会上盛传光绪皇帝是被人毒害致死。
清末名医屈桂庭在《诊冶光绪皇帝秘记》一书中披露,光绪皇帝在临终前三天,曾痛苦地捂着肚子,脸颊发黑,舌头发黄。这与他往常的病症大相径庭。据《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太后因病入膏肓,密令心腹太监扼毙光绪。她不愿在死后让光绪皇帝东山再起。
《崇陵传信录》中记载,当光绪皇帝听到慈禧太后病重的消息时,脸上露出了喜色。慈禧太后得知后,恨恨地说:“我不会死在你的前面。”如果光绪真的是被毒死的,那么慈禧太后无疑是头号嫌疑人。两人之间的矛盾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在2003年,两缕光绪帝的头发被送至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反应堆研究设计所,这两缕头发在科学的目光下被细细剖析。经过精密的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光绪帝的头发中,竟然含有高浓度的元素砷,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砒霜。这无疑像是一个历史疑案的重要线索,引领我们去探寻光绪帝离世的真实原因
三、
罗马帝国,那是一个威名远扬的古老帝国,其首都罗马被誉为“永恒之城”。古罗马人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罗马文化,令后世敬仰。然而,公元1至2世纪的盛世之后,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令人惋惜的是,西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走向了覆灭。
古罗马时代,铅的生产与应用达到了巅峰。贵族们以使用铅制品为傲,这无疑暴露了他们精湛的冶金技术以及对铅的独特偏爱。
然而,这种偏爱却为西罗马帝国的衰败埋下了隐患。铅在建筑、军事、装饰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更是渗透到了古罗马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使用大量的铅来制作各种玩具、铸像、戒指、钱币、化妆品、药品和颜料。甚至连各种餐具、厨具和器皿都大量采用铅质材料。
土耳其出土公元一世纪前后古罗马铅釉双耳杯
除此之外,铅的阴影还笼罩在古罗马人引以为傲的供水系统之上。当时,罗马城的街道和小巷都遍布着配水管道,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在这些水管中,有铅制水管和陶制水管等。铅制水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因此尽管造价昂贵,却几乎所有的官员贵族都选择了使用。于是,铅几乎每天都在罗马人的生活必需品和生存必需品中出现,全方位地与罗马人接触。罗马人如何能逃脱“铅”的魔爪呢?
后来人们在分析22名古代人骨骼时发现,2名罗马迦太基人和另外2名住在同一城市的非罗马富人骨骼中均含有铅。而不属于罗马帝国时代及罗马统治区的其余18人骨骼中则不能检出铅。这说明罗马贵族使用的产品更加“高级”,体内积累的毒素也更多。优渥的生活条件带来了更高含量的铅,长此以往,罗马的上层统治者越来越虚弱。那么,帝国的灭亡便在所难免了。
谁能说罗马帝国的覆灭与铅中毒毫无关系呢?
四、
在世纪之交的某个时刻,日本富山县的稻田里,绿油油的水稻原本丰盈繁茂,却突然变得萎靡不振,仿佛陷入了沉睡。这突如其来的异变,令当地的农民困惑不解,他们试图寻找病因,然而无果而终。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看似“生病”的水稻,其食用品质并未受到影响,一如既往的香甜可口。
当时,世界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一战与二战的硝烟弥漫,遮掩了这小村庄的细微变化。战争的阴霾下,无人留意到这个宁静之地发生的微妙变化。因此,在这之后的岁月里,富山县依然宁静如昔,仿佛与世隔绝。
日本富山县
直至1931年,在富山县的璀璨三井金属矿业公司里,一名女工骤然自杀身亡。初时,此事并未掀起波澜。然而,瞬息之间,一名女工一个喷嚏后,发现自己全身多处骨折;另有人全身各部位开始疼痛,其中有些人的疼痛仅限于腰、手、脚的关节,而有些人则是身体各部位神经痛并发,行动艰难、无法行走,甚至呼吸都带来痛苦。
若说此时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几年后,病人的病情恶化,疼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出现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连进食时都痛不欲生,哀嚎连连,“痛死了!”“痛死了!”
这些骇人听闻的症状终于在人们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人们开始用“痛痛病”来形容这种病症。
在人们的认知中,“痛痛病”已然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疾病,然而,它的源头究竟为何?一位本土的医者在治疗过程中,灵光一闪,不禁思考:是否是当地河流上游神冈矿山的废水中的大量铅元素导致的呢?
神通川,那条横贯日本中部的清澈河流,正是富山县人民的命脉,他们依赖这条河的水来灌溉两岸的土地。而三井金属矿业公司,在这条河的上游设立了神冈矿业所,建立起炼锌工厂,无情地向神通川排放大量污水。
尽管“铅中毒”的猜测被权威否决,但真相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或许,他们离真相的距离,比想象中的还要近。
为了找出骨痛病的根源,医学研究者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直到1961年,他们终于揭开了谜底:富山县的骨痛病患者与三井金属矿业公司神冈炼锌厂的废水息息相关。
这家公司肆无忌惮地将未经处理的含镉废水排入神通川,而镉正是导致骨痛病的元凶。这起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提醒着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两岸居民在用这种遭受污染的水灌溉农田后,农田、稻米和鱼虾中的镉含量严重超标。在长期食用含镉稻米、鱼虾和饮用含镉水的日子里,当地居民出现了大量的骨痛病症状,给日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对我们而言,“痛痛病”并非天灾,而是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无知所引发的恶果。难道矿业公司的专家真的不知道未经处理的废水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吗?他们只是“不认为”人类也身处这个环境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