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重金屬中毒,一直以來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當重金屬超過人體所承受的限度時,就會對人體造成急性中毒、亞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等危害。

有人問,古人經常接觸金銀(貨币,容器),會不會重金屬中毒?當然不會。因為從概念上看,常見的生活中重金屬中毒包括,鉛中毒、汞中毒、砷中毒等。這裡的重金屬并不包括金銀。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李唐

水墨絹本

尺寸:30.5x23.5cm

題簽:李唏古煉丹圖

收藏印:高詹事(清代高士奇藏印)

那為什麼古人會有“吞金自殺”的方法呢?在《紅樓夢》中,尤二姐就是用這種方法自殺的。

據《本草綱目》中記載:“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内,赤而大有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是以,沒有經過淬煉的生金是有毒的,我們一般是将生金經過程式加工變成黃金,在這個過程中,黃金的毒性就慢慢消失了。

其實,古人接觸重金屬的機還是蠻多的。雍正皇帝曾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内外丹。”“鉛砂”正是用重金屬鉛和汞煉制的。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明代 李芳《葛洪煉丹圖》

一、

先提名一個嘉靖皇帝。幾十年如一日的吃丹藥,比吃飯還積極。李時珍曾婉言勸說嘉靖放棄服用這種有害無益的東西,頑固的嘉靖哪裡聽得進去,到了晚年各種重金屬中毒症狀都出現了。“須眉脫落,乃至大漸,丹毒并作”最後駕崩了,享年60歲,離600歲還差540歲。

二、

在公曆1908年11月14日傍晚,被慈禧太後軟禁在瀛台的38歲的光緒皇帝悄然離世。當時,社會上盛傳光緒皇帝是被人毒害緻死。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清末名醫屈桂庭在《診冶光緒皇帝秘記》一書中披露,光緒皇帝在臨終前三天,曾痛苦地捂着肚子,臉頰發黑,舌頭發黃。這與他往常的病症大相徑庭。據《清稗類鈔》記載,慈禧太後因病入膏肓,密令心腹太監扼斃光緒。她不願在死後讓光緒皇帝東山再起。

《崇陵傳信錄》中記載,當光緒皇帝聽到慈禧太後病重的消息時,臉上露出了喜色。慈禧太後得知後,恨恨地說:“我不會死在你的前面。”如果光緒真的是被毒死的,那麼慈禧太後無疑是頭号嫌疑人。兩人之間的沖突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在2003年,兩縷光緒帝的頭發被送至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反應堆研究設計所,這兩縷頭發在科學的目光下被細細剖析。經過精密的檢測,結果令人震驚:光緒帝的頭發中,竟然含有高濃度的元素砷,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砒霜。這無疑像是一個曆史疑案的重要線索,引領我們去探尋光緒帝離世的真實原因

三、

羅馬帝國,那是一個威名遠揚的古老帝國,其首都羅馬被譽為“永恒之城”。古羅馬人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羅馬文化,令後世敬仰。然而,公元1至2世紀的盛世之後,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令人惋惜的是,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走向了覆滅。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古羅馬時代,鉛的生産與應用達到了巅峰。貴族們以使用鉛制品為傲,這無疑暴露了他們精湛的冶金技術以及對鉛的獨特偏愛。

然而,這種偏愛卻為西羅馬帝國的衰敗埋下了隐患。鉛在建築、軍事、裝飾等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更是滲透到了古羅馬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使用大量的鉛來制作各種玩具、鑄像、戒指、錢币、化妝品、藥品和顔料。甚至連各種餐具、廚具和器皿都大量采用鉛質材料。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土耳其出土公元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鉛釉雙耳杯

除此之外,鉛的陰影還籠罩在古羅馬人引以為傲的供水系統之上。當時,羅馬城的街道和小巷都遍布着配水管道,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在這些水管中,有鉛制水管和陶制水管等。鉛制水管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是以盡管造價昂貴,卻幾乎所有的官員貴族都選擇了使用。于是,鉛幾乎每天都在羅馬人的生活必需品和生存必需品中出現,全方位地與羅馬人接觸。羅馬人如何能逃脫“鉛”的魔爪呢?

後來人們在分析22名古代人骨骼時發現,2名羅馬迦太基人和另外2名住在同一城市的非羅馬富人骨骼中均含有鉛。而不屬于羅馬帝國時代及羅馬統治區的其餘18人骨骼中則不能檢出鉛。這說明羅馬貴族使用的産品更加“進階”,體内積累的毒素也更多。優渥的生活條件帶來了更高含量的鉛,長此以往,羅馬的上層統治者越來越虛弱。那麼,帝國的滅亡便在所難免了。

誰能說羅馬帝國的覆滅與鉛中毒毫無關系呢?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四、

在世紀之交的某個時刻,日本富山縣的稻田裡,綠油油的水稻原本豐盈繁茂,卻突然變得萎靡不振,仿佛陷入了沉睡。這突如其來的異變,令當地的農民困惑不解,他們試圖尋找病因,然而無果而終。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看似“生病”的水稻,其食用品質并未受到影響,一如既往的香甜可口。

當時,世界正處于動蕩不安的時期,一戰與二戰的硝煙彌漫,遮掩了這小村莊的細微變化。戰争的陰霾下,無人留意到這個甯靜之地發生的微妙變化。是以,在這之後的歲月裡,富山縣依然甯靜如昔,仿佛與世隔絕。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日本富山縣

直至1931年,在富山縣的璀璨三井金屬礦業公司裡,一名女工驟然自殺身亡。初時,此事并未掀起波瀾。然而,瞬息之間,一名女工一個噴嚏後,發現自己全身多處骨折;另有人全身各部位開始疼痛,其中有些人的疼痛僅限于腰、手、腳的關節,而有些人則是身體各部位神經痛并發,行動艱難、無法行走,甚至呼吸都帶來痛苦。

若說此時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那麼幾年後,病人的病情惡化,疼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出現骨骼軟化、萎縮,四肢彎曲,脊柱變形,骨質松脆。連進食時都痛不欲生,哀嚎連連,“痛死了!”“痛死了!”

這些駭人聽聞的症狀終于在人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人們開始用“痛痛病”來形容這種病症。

在人們的認知中,“痛痛病”已然成為了一種公認的疾病,然而,它的源頭究竟為何?一位本土的醫者在治療過程中,靈光一閃,不禁思考:是否是當地河流上遊神岡礦山的廢水中的大量鉛元素導緻的呢?

神通川,那條橫貫日本中部的清澈河流,正是富山縣人民的命脈,他們依賴這條河的水來灌溉兩岸的土地。而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這條河的上遊設立了神岡礦業所,建立起煉鋅工廠,無情地向神通川排放大量污水。

盡管“鉛中毒”的猜測被權威否決,但真相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或許,他們離真相的距離,比想象中的還要近。

為了找出骨痛病的根源,醫學研究者們付出了多年的努力。直到1961年,他們終于揭開了謎底:富山縣的骨痛病患者與三井金屬礦業公司神岡煉鋅廠的廢水息息相關。

這家公司肆無忌憚地将未經處理的含镉廢水排入神通川,而镉正是導緻骨痛病的元兇。這起事件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提醒着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兩岸居民在用這種遭受污染的水灌溉農田後,農田、稻米和魚蝦中的镉含量嚴重超标。在長期食用含镉稻米、魚蝦和飲用含镉水的日子裡,當地居民出現了大量的骨痛病症狀,給日本帶來了沉重的教訓。

對我們而言,“痛痛病”并非天災,而是人類對環境保護的無知所引發的惡果。難道礦業公司的專家真的不知道未經處理的廢水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嗎?他們隻是“不認為”人類也身處這個環境中罷了。

曆史上的六大重金屬中毒事件,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