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作者:柏拉图的诉说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当我们提到生漆,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那些发黄的老家具,散发着古朴厚重的质感。

但生漆不仅仅停留在这些实用品上,它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种独特的天然涂料,蕴含无限魅力。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如今“过于耐用”的它,反倒变得“无人问津”,这是为什么?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采自密林,淬炼千年

生漆,又称天然漆或原漆,是从漆树上采集的天然树液。

大陆是生漆的原产地,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开始利用生漆来粘连、装饰工具和用具。

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如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分布着大量适宜生漆生长的峡谷密林。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采集生漆是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采集工人要带着帽子、防水衣、皮带等简易装备,深入到海拔500-1500米的山间密林老树区,用尖刀小心翼翼地在树干上划一字形的“漆口”,使树液慢慢渗出。

这些新鲜漆液呈淡黄色或淡红色,表面会慢慢氧化为深褐色,散发一种独特的清香,这正是上好生漆的特征。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收集来的生漆中还混杂着树皮、尘土等杂质,需要经过多道加工步骤。

首先用细绢过滤除杂,然后通过蒸馏、曝晒、搅拌等手法除去水分,加速树脂的聚合反应,使其由液体慢慢变稠,颜色也会变深。

这时称为“熟漆”,温度稍凉时便可用于涂装工艺。

大陆独创的生漆加工技法称为“舂漆法”。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工匠们会用石磨将熟漆舂碎,再和木屑、稻草灰等多种材料混合熬制,反复捣打、攪拌,直至无气泡,光可鉴人。

这种多次浓缩的生漆被称为“舂漆”。

它的着色力更强,能涂抹出更厚更光滑的漆膜,是制作高级漆器的上乘之选。

大陆生漆加工历史悠久,各地形成了独特的生漆工艺流派。

如湖南桑植的“桑漆”色泽温和,鲜亮透彻;四川宜宾的“宜宾漆”具有典雅的 “玉红”色调;贵州遵义的“遵义漆”质感细腻厚重。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这些地方特色生漆因其独特的质感和色泽,深受收藏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青睐。

生漆的采集和加工都是人工操作,复杂且劳动密集,同时对采集环境和质量控制要求极高。

这使得真正的高品质生漆十分稀少和昂贵。

但正因独特的生态属性和卓越的性能,生漆和生漆工艺才会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被誉为“东方塑胶”。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倘若各位想体验一把老祖宗的手艺活,不妨也试试刷漆。

但我要提前告知你,这可是门大学问,你面前的不会仅仅是一把刷子和一桶颜料。

生漆涂抹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需要精湛的工艺。

我们常见的黑色木质家具,就是生漆涂装的结果。

这些古色古香的老物件,经历几十年风吹日晒,漆面依然泛着和煦的光泽。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涂抹生漆最基本的工具就是漆刷。

这种刷子要选用马尾或人发,经过反复摳洗、搓揉,制成柔软细密的刷毛,才能涂出无坑无痕的漆面。

这些刷毛反复上浆时不能干裂,否则就要换新的刷子重新开始。

涂抹生漆要十分轻柔,力道太重会在木料上留下刮痕;太轻则无法形成均匀的漆膜。

因此,涂漆要反复推敲,直到熟练掌握手感。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更关键的是控制涂抹的方向、顺序和间隔,这关系到漆面的厚度和质感的均匀性。

每涂抹一道漆,都要待半干后再轻轻抛光,然后再涂下一道,如此反复多次。

房屋内部的桌椅器具要涂10-15道;精细工艺品更要20-30道。

等累积到一定厚度,便可开始打磨抛光,以形成光可鉴人的漆面。

大陆生漆涂装形成了“八仙过海”的工艺流派。

这来源于民间绘画中八位仙人飘然而行的姿态,寓意漆工们涂抹时刷毛翻飞的模样。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这种技法能涂出厚实光滑的漆面,又隐约可见毛痕纹理,美不胜收。

生漆涂抹的独特魅力,正源自它与木料的强力黏合和颜色变幻效果。

涂抹后的生漆能与木材里的单宁酸发生强烈化学反应,使漆膜牢牢嵌入木料表面,亘古不息。

同时,生漆工艺品在光照和角度变化下,会呈现出丰富的色泽层次。

稍暗处带点深邃,强光下又似镜面折射,这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和质感,任何合成涂料都难以企及,正显示出生漆涂抹的非凡魅力。

其独特艺术价值,也使生漆工艺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水火不侵,百毒不侵?

然而面对生漆卓越的性能,我们也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何方神圣啊?

生漆之所以独一无二,在于其主要成分“漆酚”的惊人性能。

这是一类天然苯乙烯类化合物,在空气接触下可发生自由基聚合,形成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

这就像一张巨大的“化学蛛网”,牢牢地裹住涂抹物表面。

这种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固化后的生漆膜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光稳定性和抗腐蚀性。

科学测试表明,生漆的耐水性能是优质丙烯酸漆的3-5倍;抗弯曲和抗冲击性能也远超一般油漆和清漆。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正因如此,生漆才会被誉为“水火不侵,百毒不侵”。

生漆在实际应用中也大显神通。

大陆古代航海业发达,很多大型木质船只都用生漆涂抹,使船身轻盈耐用。

这些“漆船”轻如鹅毛,却可横渡大洋。

东晋官员常恽乘坐漆船出使日本,飘洋过海一万余里,至今传为佳话。

而大陆出土的许多古代生漆器,经历千年以上风吹日晒,仍保持了原有光泽。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其中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出土的唐代金银漆四神靖座,靖座底层的生漆仅有轻微开裂,金银素漆依然熠熠生辉。

这无疑展示了生漆的绝佳耐候性。

除了经久耐用外,生漆涂层在美学效果上也非常出众,能呈现丰富的层次感和色彩变化。

清乾隆时期的御用工匠们善用这一特性,通过精心搭配金银粉与生漆,涂制出色泽亮丽、瑰丽夺目的漆器,深受皇室喜爱。

入葬的漆器在两千年后出土时,依然光可鉴人;把生漆渗入编织物中,可使衣裳防水防虫……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正是由于生漆的这些非凡特性,在古代,能完整地保留一套生漆家具的妻妾,就是十足的好媳妇了。

你瞧,这生漆,着实不是等闲之辈!

堪称绝世长寿的生漆,究竟为何在当今却越来越少见于百姓家?其中的原因,一言以蔽之,它实在是……太好了!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用后无需维护,寿命硬朗得很

是的,超长的使用寿命,反而成了生漆不受待见的“死穴”。

相比塑料这样的新生产物,生漆这种“老实巴交”的东西,可能用了一辈子都架不住坏,没法像快消品那样频繁被淘汰更换,所以市场需求自然受限。

再加上,生漆的来源有限,要么山里采,要么人工养,可谓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当。

一斤优质生漆,少说也要“千刀”才有。

这价格,在普通老百姓家,实在是略显奢侈。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当然,还有一点,生漆的小“毒性”也让不少人望而生畏。

漆酚之类的成分可能会引起过敏,严重的还会起水泡,这就需要漆工要么长期脱敏,要么依靠药物度日。

种种原因导致生漆逐渐退出常人视野,变成只有珍玩老店、文物修复师才会与之打交道的个例。

这门古老而独特的技艺,如今正面临断代的困境,但好在,近年来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增无已。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面对失传风险,一些志愿者自发组建工作室,希望将生漆工艺传承下去。

他们甚至尝试利用生漆制作创意商品,帮助它在现代社会找到立足之地。

另一方面,类似生漆的天然涂料和塑料替代品也正在悄然兴起。

这些新材料综合了生漆的优点,又避开了它的劣势,以后或许会渐渐代替生漆,成为保护文物和制作工艺品的新宠。

技术在发展,文化也在传承,我们期待生漆工艺能在现代重焕新生,它那独特的魅力,值得被更多人发现、欣赏与应用。

水火不侵的中国生漆,因太耐用无人问津?老手艺的复兴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菏泽日报,山东手造·创艺菏泽 | 传承创新中绽放“大漆”之美2023-10-10

山西画报,「非遗」郭喜梅的漆艺故事——与时俱进 守正创新2022-07-19

湖南博物馆,聂菲,从湖南西汉贵族墓出土漆器审度汉初漆器功能工艺的传承与变异——兼论湖南汉初漆器产地问题

什么是生漆 一分钟让你更了解生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