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作者:兰子记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文 | 兰子记

编 | 兰子记

话说,“革命”一词,似乎已然消失在今日的世界风云之变局。

但在百年之前的俄国大地上,那里正燃烧着国与国、家与家、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斗争火焰……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1917-1920年马赫诺和无政府主义者

1907年,乌克兰自然主义革命家——涅斯托尔·马赫诺因为实施恐怖行为而锒铛入狱。

然而,四年后,他成功越狱,创立了农民起义军及管控一片区域的权力。

出狱后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罗斯卷入其中。马赫诺意识到这场战争的可怕性,于是开启了他传奇且充满波折的革命历程。

1918年,他领导游击队,袭击敌后,取得许多胜利,包括在季比利夫击败奥地利军队和在埃卡迪列纳击败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战斗。

面对敌人力不能及,他寻求布尔什维克力量的支持。之后,他协助布尔什维克人员在佩列戈诺夫卡战胜白卫军。又在克里米亚战场上击溃弗兰格尔军。

1920年,苏联共产党秘密警察加强针对他和他的追随者的镇压行动。

迫于压力,他不得不逃离苏联流亡法国。尽管他在法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但最终在1935年因病离世。这位伟大人物的革命生涯无疑为近代乌克兰史留下了不朽的光辉篇章。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截至1937年苏联亚洲部分的乌克兰人社区

据史料记载数据显示:

1960年,约有超过6千万的乌克兰民众生活在世界各地,其中近4分之三的人数定居在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

另有大约5百万分散居住于其他各大联邦国家,尤其以占比最高的哈萨克斯坦以及位于阿穆尔河沿岸地区的(被誉为“绿色乌克兰”)最为著称。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1920年和1921年的喀拉海考察团

在布尔什维克政府主导下,苏维埃俄国在192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探险和拓殖行动。

其中,北极地区的摩尔曼斯克与阿尔汉格尔斯克,成为苏联推行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

其实,早在1918年初,列宁便制定了农业改革计划,旨在向远东的西伯利亚扩张。

为了实现这一雄心壮志,1919年,苏联从曾占领此地的外国军队手中夺回了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

接下来的两年,布尔什维克政府相继派遣了多个科学考察队前往喀拉海的冰封角落。这些队伍不仅携带了大量的生产工具,还开设了一些小型的商业站点以支持西伯利亚农场的运转。

1921年的夏季,苏联对北极区域的进一步调查拉开序幕。

由苏联籍顶尖船长带领的俄罗斯“列宁号”破冰船出航,它与其他五艘船只组成庞大的科考舰队。此次出行的目的显然不仅仅是考量恶劣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冰层覆盖情况,更重要的是铺设完善苏联在北极区内的基础设施和贸易网络。

这一次的考察,也为苏联未来深入北极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在苏联政府苦心经营之下,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终于焕发光彩。而对北极地区的深度开发与深入探索也证明了苏联政治领导人的勃勃雄心以及对国家长远利益的坚定追求。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1920-1922年独立的远东共和国

1918年至1920年间,来自世界各地的武装力量与俄国革命中的布尔什维克势力在远东展开角逐,最终创建了只存在于纸面之上的“远东共和国”。

在远东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大宗毛皮与鱼类贸易收益的诱惑下,各方势力纷纷加入混战,而交锋的焦点,正是列宁格勒以东的巴拉尔湖至海参崴这片广袤的疆土。

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爱沙尼亚等国的军队,连同约7.2万名日裔官兵,7千美、英、法及意大利士兵都参与到了这场巨大矛盾中来。

他们在俄境远东建立起一系列反布尔什维克政权,其中最为突出者为高尔察克上将领导的一支俄国战斗力量。

然而,这场冲突并未就此停歇。

1920年,赤塔地区又组织成立了所谓“远东共和国”,它仅仅是形式上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处于布尔什维克的严格掌控之下。

随后的1922年,随着西方军队的逐渐退出,远东共和国将其实际掌控区域延展至海参崴。

此后,该国被正式纳入苏联版图,成为苏联领土的一部分。直到今日,这片土地依然保有人口稠密的城市与丰富的矿产资源及其重要的外贸经济来源。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1917年-1927年世界革命的失败

布尔什维克曾期望其辉煌成果能激发欧洲共产主义者迅速掌权,但在世界大战的双重艰难背景下,这一设想并未实现。

尽管第三国际努力推进宣传与策划工作,但在一战及二战期间,西欧共产主义组织还是没能成功执政。

尽管1919年成立的第三国际持续展开了浩大的宣传活动以及精心策划的行动,但在1914至1945年间,欧洲大陆上未有任何一枚共产党旗帜插入国家权力之巅。

革命的希望如同烈日下的泡沫,在现实的暴风雨中破碎无踪。

西欧共产党未能成功控制政府机构,仅有寥寥数地掌握部分市政或地方权力。

作者认为,这些有限的成绩实则由各种因素所致,包括国内反动势力的抵抗、外部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等多重压力。

尽管布尔什维克期望以俄国为契机,引领西欧共产主义者快速夺取政权,显示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历史并未如其所愿。

但无论如何,第三国际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无可忽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见证了波澜壮阔的共产主义斗争史。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1917年-1936年俄国欧洲部分的劳改营

1917年2月释放政治犯后,众多昔日沙皇的罪犯和流亡者重获自由。然而,这场曾让许多人心生希望的释放,却换来了更加黑暗的压迫。

所谓的“英雄”,成了背叛者引言中介绍,回归祖国的热情并没有转化为对布尔什维克的拥护。

相反,他们的批评和指责使这个新生政权感到惊慌失措。于是,布尔什维克立即动用警力,将这些反对派送到了所谓的“集中营”。

环境恶劣,待遇堪忧随着时间推移,这个“集中营”逐渐演变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监狱系统——卡拉矿区,其残忍程度与沙皇时期的流放地相差无几。

这个地方建于1930年代初期,至少关押了7.5万名嫌犯,其中大多数为前代政治领袖以及其他符合政府规定的罪犯。

许多民众对这段压抑且痛苦的历史逐渐淡忘,但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一段可以引人深思的历史。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问题,避免重蹈覆辙。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1918年-1958年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劳改营

据史料记载,苏联劳改营系统涉及到了广大社会阶层的人们,包括农民、外国公民、苏维埃同胞,甚至还有一些涉嫌政治动荡的政府官员。

其中,诸多来自各个领域的人员参与其中,涵盖了修筑铁路、木材采伐作业,矿业开发到相关轻工业及农业生产等各类行业。

这些劳改犯分布在全国各地,受命从事各种任务。

这个劳改营体系的管理和运作细节尚不清楚。然而,它的存在也侧面反映了苏联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据悉,政府曾在莫斯科为寻求避难的外国共产党员提供了帮助。

同时,也有一些因政策问题而被视为“嫌疑分子”的国家官员,如艺术家、文学家、大学教授,以及具有领导地位的少数民族代表,例如蒙古族、乌兹别克族、格鲁吉亚族等。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1920-1970年北部的海路

俄罗斯西北部海路是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也是欧俄经济合作的主要桥梁。然而,这片广袤的土地在过去的60年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海上交通要道,俄罗斯北部海路在不断更新。

早在1917年,这条航线尚未被明确描绘,而如今,在历经1970年代的努力之后,已是繁忙且极具潜力的海洋贸易线路。

这条海底航线一年中的250多天都会受到严寒侵袭,但借助于先进技术设备如核动力破冰船等,冬季通行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为了更好地进行海岸调研、渔猎监管以及驯鹿养殖,俄罗斯政府于1920年设立了北方海路委员会。经过1932年机构改革后,该委员会改组成了北方海路管理局。

近年来,通过其对医疗技术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打捞和储存鲑鱼,并加强了海陆运输管控,以进一步开放北部海路的巨大潜力。

此外,在北方海路和西伯利亚河流的两岸,他们建成了港口设施。由此可见,无论是石油天然气开采还是鱼类捕捞,亦或是驯鹿繁殖和毛皮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突破。

作者认为,俄罗斯北部海路的现况就是其丰富的资源有待被更多地开发利用;其周边产业正在逐步崛起;其安全稳定的环境,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其未来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北部海路将会继续有效地推动欧俄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俄国历史:8张地图,带你了解1917年—1970年社会与工业的发展史

结语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地图以其简练精准的空间表现手法,勾勒出了俄罗斯那令人惊叹的历史风貌。

透过这份详实且精致的地图,观众能体会到各个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以及信仰的和谐统一。此外,他们还将见证这个国家强大的生命力,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好的地图不仅仅是外在的形态,而是一部完整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

地图中的每条河流、每座山脉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故事。

深入研读这些信息后,您将会对俄罗斯的丰富内涵有更深的理解;您会看到俄罗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以及其所流传下来的所有珍贵传统。

这种视点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历史更为丰富的一面。

参考资料:

Salisbury, Harrison E., The Siege of Leningrad (London,1969)

Schuyler, Eugene, Peter the Great: Emperor o f Russia, 2 vols(London,1844)

Schwarz, Solomon M.,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1905(Chicago,1967)

Serge,Victor, Memoirs of a Revolutionary 1901-1941(London,1963)

Seton - Watson, Hugh, The Russian Empire 1801-1917(London,1967)

Shukman,Harold, Lenin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London,1966)

Simpson,Sir John Hope, The Re fugee Problem(London,1939)

Skazkin, S. D. (and others),Istoriya Vizantii,3 vols (Moscow,1967)

Slusser,Robert M. and Triska JanF., A Calendar of Soviet Treaties 1917-

1957(Stanford,1959)

Squire, P. S., The Third Department: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actices of the

political police in the Russia of Nicholas I(Cambridge,1968)

Stephan, John J., Sakhalin(Oxford,1971)

Sullivant, Robert S.,Soviet Politics and the Ukraine 1917-1957(New York,

1962)

Sumner, B. H., Peter the Great and the Ottoman Empire(Oxford,1949)

Sumner, B. H., Peter the Great and the Emergence of Russia(London,1950)

Suprunenko, M. I.(and others),Istoria Ukrainskoi RSR(Kiev,1958)

Tikhonov, Nikolai(and others),The Defence of Leningrad: Eye -witness Ac-

counts of the Siege (London,1944)

Treadgold, Donald W., The Great Siberian Migration (Princeton,1957)

Trotsky, Leon, My Life (London,1930)

Vernadsky, George, The Monglos and Russia(London,1953)

Wheeler, G., The Modern History of Soviet Central Asia(London,1964)

Woodward, David, The Russians at Sea (London,1965)

Yarmolinski, Avram, The Road to Revolution: A Century of Russian Radical-

ism (London,1957)

Yaroslavsky, E., History of Anarchism in Russia (London,1937)

Zimin, A. A., Re formy Ivana Groznovo (Moscow,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