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父亲母亲:(九)从那时候继母制作醋和酱油说起

作者:草根练剑

下面讲述一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继母自制醋和酱油的轶事。

那时候人们刚刚摆脱了大饥荒以及吃大食堂的困惑,百废待举,励精图治,但经济还是比较困难,市场上各种物资还是比较匮乏,作为人们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醋和酱还得自己制作,不过我们好在有老祖宗们千百年来传承流传下来的制作技术,况且,制作技艺也不是那么复杂,因此上那时候很多人家都是自己制作醋酱。

你看吧!那时候一到夏天, 继母都会利用家传的制醋技艺制作家庭一年的用醋。

家庭制醋,说起来简单,但是也要注意一些制作过程中间的事项。首先准备一个适合自己家庭制作醋的瓮瓮,根据自己家庭的需求或大或小均情而备。然后,将准备下的醋缸里里外外清洗干净,将醋缸暴晒一两天,然后就可以添水放制醋的原料了,那时候我们那里自己制醋,大多是用我们当地制作的一种米粞。而米粞,也叫粞秃子,记得那时候继母告诉我们说是我们汾阳郭贤庄的粞秃子为最好。

将制作醋的缸里适当添上水,那时候我们村庄里的井水就最好,别的村庄的水是咸水,不能用。添水以后,首先将缸里的水暴晒两天,让水杀毒升温,然后就将粞,我们当地叫做“粞油秃子”一个大约有三斤左右,泡在水里,但不能够将粞直接泡在水里,而还要用糸落子(备注1)将粞托住,将糸落子挂在擀面杖上,横担在醋缸上,让粞在水中间慢慢融化开,千万不能将粞沉底,这一点非常重要。

这一过程,大约要一星期左右。一星期以后检查“粞油秃子”完全融化开以后,就要放曲种封缸了。将制作醋的曲种,按照粞水的比例放到醋缸里,上面还要摆一些高粱箭杆,醋缸的上面要用好几层麻纸充分裱糊结实,然后就可以将醋缸放到太阳下暴晒了,大约要晒上五六十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热晒三伏,这样才能晒出来好醋。

而在夏天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那时候如果将耳朵贴在醋缸的麻上面,还能够听见醋缸里的醋被晒得咕嘟咕嘟的翻滚声音。

而晒醋的期间,还要特别注意一件事情,就是千万不能够让醋缸淋雨,因为,醋缸是用麻纸封闭,一淋雨,麻纸烂了,雨水进去了,那醋就坏了,就成了我们当地人们所说的;做酒做成醋了,砸锅了。

因此,晒醋的人家,家家户户都会特别注意,一到天气变化,赶紧用石页(石页,一种红沙石头制作大小不等,圆圆的石头板,专门用来盖粮食缸,水缸什么的)或者木板盖到醋缸上,防止醋缸里面进水。

写到这里,不由得又想起了流传于我们汾阳孝义一带的一个有点重口味的一个歇后语。在我们汾阳孝义一带稍微上了一些年岁的人都知道这么一个歇后语典故;大堡里盖醋黃(备注2)——两协耽(两协耽,当地土话,指两耽误)。如果外地人听了这么一个歇后语;大堡里盖醋黃——两协耽。一定会莫名其妙,这是什么东西呀!

其实,在大陆好多歇后语都有其各个地方的显著特色和其特定的表达事物(比如我前面文章里讲述过的一个歇后语;马庄枷地——不顺手。也是具有我们当地特定的事情)。这个歇后语典故也不例外;大堡是孝义城东边的一个村庄,离我们演武古镇有二十华里左右,旧时候大堡村有一家人家,家境殷实,又种地,又做买卖,儿子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蜜月之后,又出去做买卖去了。家里留下他的老父母亲,以及他的年轻漂亮媳妇,老父母亲住上房,漂亮的媳妇住西厢房。那时候他们那里也是家家晒醋。

这年的夏天,他家也是根据惯例晒了一缸好醋,眼看夏天的二三十天已经过去了,一缸好醋即将晒成。一天,他们临睡觉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满天星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们朦朦胧胧刚刚睡着了的时候,一场雷雨不期而遇,轰隆隆的雷声,铜钱大的雨点,明晃晃的闪电,一股脑儿同时而至。

睡梦中猛听到轰隆隆的雷声,老父亲一激灵,赶忙爬了起来,湿裰子(湿裰子,土话,指一丝不挂。旧时候,人们往往为了省钱,晚上睡觉好多人都是一丝不挂,裸睡)翻身下炕,开了门子就向院子里中间的醋缸跑去。

但这当儿,一道明晃晃的耀眼闪电,不期而至,照的院子里如同白昼一般,这时候西厢房也突然打开,只见到年轻漂亮的媳妇,只穿了一个小小的裤头,裸着上身,两个白生生鸡头似的奶头晃荡着,她也是听见惊雷,连忙奔出来要盖醋缸。但是,明晃晃的闪电之下,突然发现上房里奔出来的老公公,浑身一丝不挂湿裰子就要奔向醋缸。

这时候,一丝不挂的老公公,也发现了裸着上身,晃着两个奶头的年轻漂亮儿媳妇了,尴尬之余,这才发现自己也是湿裰子,一丝不挂的就奔了出来。

情急之中,双手护住自己的不便处,赶忙弯身奔回来自己住得上房。

而年轻漂亮的儿媳妇也是见到自己的老公公一丝不挂地晃荡在如同白昼一般的闪电下,尴尬羞涩之余,也是急忙用双手护住自己的那一对白生生的奶头,弯身奔回了自己住的西厢房。

但是就这样,一缸即将晒成的好醋,被这一场不期而至的雷雨给毁了。

这就是流传于我们汾孝一带的一个歇后语;大堡里盖醋黃——两协耽的典故,也是一个关于醋的事古今。

醋经过夏天三个伏的暴晒,酿成了以后,继母就将醋放到专门放醋的醋缸里,也就是前面说的醋黃里,好的醋黃放上醋,一年也不会坏,而且越来越香,清香酸甜可口。

我的父亲母亲:(九)从那时候继母制作醋和酱油说起

好的醋黃放上醋,一年也不会坏,而且越来越香,清香酸甜可口。

而关于醋黄,继母还有一个谜语;黑肚弹,黑肚弹,有口没屁眼。谜底就是醋黄。

而那时候制作酱油就比较简单了,我们当地叫做熬酱。

继母买下米粞,在铁锅里化开以后,而那时候也是孩子们享口福的时候。那时候经济还不发达,物资匮乏,平常孩子们也没有什么零食。刚化开以后那个粞油咕嘟咕嘟的在锅里翻着泡,浓稠浓稠的,散发出一阵阵甜丝丝的香味。

继母用筷子或者一小截高粱杆从锅里挑上一些,来回卷一下,给在场的孩子们一人一个,那就是那时候孩子们一种不错的美食了。于是,我们就蹦蹦跳跳的出去向小朋友们炫耀去了。

待粞油充分化开以后,作情添上水,再放上一些八角,桂皮,花椒,盐熬滚出来以后,就是红圪奴奴,香喷喷的酱油了。又美味,又上色,继母存放在她的那个黑黑的陶瓷坛坛里,一年也坏不了。

那时候的醋酱油,虽然品种单調,但那可是实实在在真材实料制作出来的东西呀!绝对是环保绿色的,绝对没有一丁点儿什么添加剂,吃的绝对放心。现在的醋,酱油,琳琅满目,花样众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吃不到以前的那个香味浓浓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了。

(备注1)糸落子;糸落子当地土话,指旧时候往地里送饭糸饭盔的一种用细麻绳编织下的网兜。

(备注2)醋黃,一种专门用来储存盛放醋的瓮子,不到一米高,口小,肚子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