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烈士夫妇遗留下四个孤儿,他冒死出手救护,终护得四孩子成人成才

作者:晚上没下雨
烈士夫妇遗留下四个孤儿,他冒死出手救护,终护得四孩子成人成才

1941年农历7月,山东掖县平里店镇“泰东医院”发生一桩惨案。医院院长王述先医生和妻子程桂芝、长子王文绪及医院工作人员徐玉兰四位共产党员,同时被捕,惨遭日寇杀害。

王述先,1896年生人,书香门第出身,排行老三。父亲王镇行是位乡村私塾先生。王述先从小在掖县和济宁教会学校读书,后到济南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回到本县平里店镇开设私人诊所。他学的是西医,且擅长外科。

当地医生多是传统中医,有许多急病顽症需要用西医方法治疗,如做手术、打针、抢救等。西药见效快,很受人们信赖。王述先医德医术好,对病人认真负责,给穷人看病往往是少收或不收费。有的病人无法到诊所就医,他就骑上摩托车上门看病。为此,王述先在平里镇一带很有名气,诊所里挂了不少颂扬他医德医术的匾额。

妻子程桂芝生于1905年。程的父亲是个资深厨师,长期在俄罗斯海参崴工作,受俄国社会习俗影响,坚决不让两个女儿缠足,执意培养女儿,定要供她们读书识字。程桂芝因此能够到掖县、潍县上学,受到较好的教育,熟晓英语,还学了护士专业。程桂芝应聘到王述先诊所工作,后两人结婚,育有五子。

1934年,在王述先身上发生了一起大事。他被土匪绑票了,匪徒要一千块大洋才能放人。王家生活顶多算小康而已,哪有这么多的钱,哀求中间人从中说和。最后绑匪放话,交足五百块马上放人,否则撕票。家人、亲戚朋友万分着急,想方设法东借西凑,筹足五百现大洋,将人赎了出来。

经过这次打击,王述先思想上起了巨大的变化,由此感悟到社会没有公道,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没希望,个人没前途,指望国民党和军阀们建立公道的社会,是绝对不可能的。

王述先的朋友中有许多进步人士,所少泉即是其中之一。他光明磊落,又忠厚谦恭,乐于助人,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从1932年起,所少泉被选为永旺乡“农民代表协会”负责人。“农协”虽是官方认可的群众组织,但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均是共产党人。所少泉则利用其合法地位,宣传我党政策,组织领导群众与当地政府进行说理斗争,维护农民利益。日寇统治时期,所少泉是我抗日政府第四区区长。

由于受到周围思想进步人士影响,王述先要求革命的愿望日渐强烈。1936年,王述先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程桂芝和徐玉兰也参加了共产党。

1938年春,掖县沦陷,形势急转直下。鬼子和汉奸横行霸道,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民不聊生。抗日烽火也随之遍地燃烧。但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我抗日部队极端缺乏医护人员,特别是技术高超、擅长手术的外科医生。党组织决定派王述先去八路军抗日三军(三支队)参加医疗救护工作。王述先毫不犹豫地关闭了维持生计的诊所,随即撇家舍业,义无反顾奔向战场。

但我军医护条件至为简陋,很多受伤人员无法救治,急需建立一个表面上没有政治色彩,实际上为抢救我伤员的“地下”医院。1939年秋,按组织上要求,王述先回到平里店,开办了“泰东医院”。

医院建立后,手术器材和药品匮乏,王述先通过可靠的同学关系寻找能搞到药品的商人,千方百计买药买手术器械。有时连敌人也得利用上。

有个汉奸头目得了花柳病到医院看病,王述先说,要治这病,需要德国的“914”,但日本人管得紧,什么药都难买到,看他能不能想办法买些药品。这家伙急着治病,爽快答应了,还真的按王述先开的单子偷偷地买到一些药品和器械。

医院里常有化装成平民百姓的“病人”来治疗。多数病人经过处理后,拿些药就走了;少数必须住院治疗的,多为需要做外科手术的枪伤重病员。住院时,医生、护士必须事先与病号统一好口径,如姓名、年龄、何种疾病等,绝对不能暴露枪伤病情,以防敌人盘查细问。这个表面风平浪静的“泰东医院”,紧张而高效地运转着,抢救了很多伤员。

院内工作人员可靠,保卫、保密措施缜密周全。平里店是个大镇,商业和手工业较其它乡镇发达,并有电报局和邮政所。镇里有两条大街,前后街商户甚多,且常开集市,过往出入人员频繁,十分利于我伤病员进出,医院安全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入院伤员大都经快速处理后,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王述先夫妻为革命无私无畏,甘当无名英雄。尤其是妻子程桂芝,除辛勤工作外,还要照顾吃奶的婴儿和四岁的孩子,无论家庭多么困难,工作多么艰苦,环境多么险恶,她都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王述先当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危险,他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护家人。长子王文绪,离家参加革命并已入了党,是党的地下交通员,对这个孩子他可以少操点心。12岁的老二和7岁的老三,他都放在岳母家里。4岁的老四和襁褓中的老五,离不开母亲,只能带在身边。

他有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诊所防范再严密,也抵不住叛徒的出卖。叛徒侯锡明把泰东医院的秘密报告给了平里店据点的日军。

1941年9月6日,鬼子秘密设伏。这天正是农历7月15日“放河灯”节,当地有家人团聚的习俗。但鬼子等待多时,并没等到其他人,遂于晚上11时许,抓捕了王述先、程桂芝和医院工作人员徐玉兰,还有王述先的三个孩子,长子王文绪和老四、老五。王文绪本不在医院的,可这天他恰好到诊所来交换情报,不行落入魔掌。

深夜,十几名鬼子和一个翻译绑押着他们去据点。路上碰到一个打更的人,鬼子嫌小孩哭闹,走得太慢,叫翻译对更夫说:“你将这两个小孩送到新民会去,听明白了吗?”打更人连忙称是。

打更人认出来了,被抓的是王述先医生夫妇。他没有把两个孩子往新民会送,而是带着孩子到了八里地以外孩子的姥姥家。他做了件天大的好事。新民会是汉奸窝,两个孩子去了那,命运叵测。打更人叫徐松,王述先活下来的孩子无人不感念他。

但事情并非有如此简单。为斩草除根,敌人继续追查两个孩子下落,很多好心人从中给予帮助,才使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王述先的孩子能活下来,很多人出了力。

被抓走的王述先等4人,不久都被害了。

“泰东医院”被敌人破坏,王述先夫妇牺牲,激起了抗日军民极大的怒火。任掖县县委书记王磊,当即严令六区委必须立即采取一切措施除掉叛徒。侯锡明和老婆住在戒备森严的鬼子据点里,自以为高枕无忧。仅仅七天,这对恶狼夫妇就被我八路军处决了!

王述先夫妇牺牲后,岳母受到极度刺激,精神失常,四个孩子境况堪忧,全靠街坊邻居在照顾。

是所少泉站出来挑起了大义。他得知王述先夫妇噩耗, 立即赶赴其岳母家安置烈士遗孤。王述先的二兄也闻讯及时赶到。经商量,由所少泉将襁褓中的老五和老三领走,二兄将老二和老四领走。其岳母的照料,好心的乡亲都愿意帮助,总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万幸的是,没多久其岳母的病情日渐好转,半个多月后生活已能自理。

为了烈士遗孤的安全,所少泉请村里可靠的青年所林广(党员)帮助,只要得知鬼子要来“扫荡”,所林广就负责领着老三逃离,孩子虽说仍不免于恐惧,但安全有了基本保证。为了让老五能吃到奶,所少泉妻子就在村里找哺乳期的妇女要点奶,只要能想法子别让孩子饿着,就是所家最大的欣慰。

不久,王述先二兄请人帮助,把老二安排到掖县城学徒。所少泉得知后很不安,觉得在县城里学徒太危险,一旦暴露身份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决定也把老二接到他家,继续上学,直到1944年秋,老二参加了八路军。

所少泉救助烈士遗孤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感喟万分,不说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光就承受的精神压力该会是多么沉重。这事一旦被鬼子汉奸知道,结果就是家破人亡。所少泉以自己的行动凸现了共产党人的风范。

王述先的几个孩子后来都成长得很好。

老三王文少在所少泉家上了一年多学后,回到了外婆家。所少泉看到王述先岳母家生活极其困难,随即找到掖县三区人民政府,请区政府设法帮助。区政府爽快地答应每月给补助二升(30斤)粮食,才使一家人能勉强渡过难关。

老二王浩斌参加八路军后,尽管年龄很小,但为父母报仇雪恨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为打击日寇侵略者,他从不畏惧艰险的战斗环境,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本投降后,王浩斌转战东北,很年轻就担任了电台领导,解放战争中随东北野战军一直打到湖南衡阳。由于政治可靠,思想、技术较好,他被选调到北京,在总参谋部三部工作。

老三王文少于1947年春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老四弟王文绥于1953年春参加了工作。老五王文乐在所少泉家一直住到抗战胜利才回到外婆家,于1960年夏考入人民解放军空军航校。兄弟四人先后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