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烈士夫婦遺留下四個孤兒,他冒死出手救護,終護得四孩子成人成才

作者:晚上沒下雨
烈士夫婦遺留下四個孤兒,他冒死出手救護,終護得四孩子成人成才

1941年農曆7月,山東掖縣平裡店鎮“泰東醫院”發生一樁慘案。醫院院長王述先醫生和妻子程桂芝、長子王文緒及醫院從業人員徐玉蘭四位共産黨員,同時被捕,慘遭日寇殺害。

王述先,1896年生人,書香門第出身,排行老三。父親王鎮行是位鄉村私塾先生。王述先從小在掖縣和濟甯教會學校讀書,後到濟南醫學院學習,畢業後回到本縣平裡店鎮開設私人診所。他學的是西醫,且擅長外科。

當地醫生多是傳統中醫,有許多急病頑症需要用西醫方法治療,如做手術、打針、搶救等。西藥見效快,很受人們信賴。王述先醫德醫術好,對病人認真負責,給窮人看病往往是少收或不收費。有的病人無法到診所就醫,他就騎上機車上門看病。為此,王述先在平裡鎮一帶很有名氣,診所裡挂了不少頌揚他醫德醫術的匾額。

妻子程桂芝生于1905年。程的父親是個資深廚師,長期在俄羅斯海參崴工作,受俄國社會習俗影響,堅決不讓兩個女兒纏足,執意培養女兒,定要供她們讀書識字。程桂芝是以能夠到掖縣、濰縣上學,受到較好的教育,熟曉英語,還學了護士專業。程桂芝應聘到王述先診所工作,後兩人結婚,育有五子。

1934年,在王述先身上發生了一起大事。他被土匪綁票了,匪徒要一千塊大洋才能放人。王家生活頂多算小康而已,哪有這麼多的錢,哀求中間人從中說和。最後綁匪放話,交足五百塊馬上放人,否則撕票。家人、親戚朋友萬分着急,想方設法東借西湊,籌足五百現大洋,将人贖了出來。

經過這次打擊,王述先思想上起了巨大的變化,由此感悟到社會沒有公道,大衆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家沒希望,個人沒前途,指望國民黨和軍閥們建立公道的社會,是絕對不可能的。

王述先的朋友中有許多進步人士,所少泉即是其中之一。他光明磊落,又忠厚謙恭,樂于助人,在當地有很好的口碑。從1932年起,所少泉被選為永旺鄉“農民代表協會”負責人。“農協”雖是官方認可的群衆組織,但上司機構主要負責人均是共産黨人。所少泉則利用其合法地位,宣傳我黨政策,組織上司群衆與當地政府進行說理鬥争,維護農民利益。日寇統治時期,所少泉是我抗日政府第四區區長。

由于受到周圍思想進步人士影響,王述先要求革命的願望日漸強烈。1936年,王述先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38年程桂芝和徐玉蘭也參加了共産黨。

1938年春,掖縣淪陷,形勢急轉直下。鬼子和漢奸橫行霸道,到處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民不聊生。抗日烽火也随之遍地燃燒。但敵我力量十分懸殊,我抗日部隊極端缺乏醫護人員,特别是技術高超、擅長手術的外科醫生。黨組織決定派王述先去八路軍抗日三軍(三支隊)參加醫療救護工作。王述先毫不猶豫地關閉了維持生計的診所,随即撇家舍業,義無反顧奔向戰場。

但我軍醫護條件至為簡陋,很多受傷人員無法救治,急需建立一個表面上沒有政治色彩,實際上為搶救我傷員的“地下”醫院。1939年秋,按組織上要求,王述先回到平裡店,開辦了“泰東醫院”。

醫院建立後,手術器材和藥品匮乏,王述先通過可靠的同學關系尋找能搞到藥品的商人,千方百計買藥買手術器械。有時連敵人也得利用上。

有個漢奸頭目得了花柳病到醫院看病,王述先說,要治這病,需要德國的“914”,但日本人管得緊,什麼藥都難買到,看他能不能想辦法買些藥品。這家夥急着治病,爽快答應了,還真的按王述先開的單子偷偷地買到一些藥品和器械。

醫院裡常有化裝成平民百姓的“病人”來治療。多數病人經過處理後,拿些藥就走了;少數必須住院治療的,多為需要做外科手術的槍傷重病員。住院時,醫生、護士必須事先與病号統一好口徑,如姓名、年齡、何種疾病等,絕對不能暴露槍傷病情,以防敵人盤查細問。這個表面風平浪靜的“泰東醫院”,緊張而高效地運轉着,搶救了很多傷員。

院内從業人員可靠,保衛、保密措施缜密周全。平裡店是個大鎮,商業和手工業較其它鄉鎮發達,并有電報局和郵政所。鎮裡有兩條大街,前後街商戶甚多,且常開集市,過往出入人員頻繁,十分利于我傷病員進出,醫院安全狀況一直處于良好狀态。入院傷員大都經快速處理後,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王述先夫妻為革命無私無畏,甘當無名英雄。尤其是妻子程桂芝,除辛勤工作外,還要照顧吃奶的嬰兒和四歲的孩子,無論家庭多麼困難,工作多麼艱苦,環境多麼險惡,她都默默地支援着丈夫的工作。

王述先當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多危險,他能做的就是盡量保護家人。長子王文緒,離家參加革命并已入了黨,是黨的地下交通員,對這個孩子他可以少操點心。12歲的老二和7歲的老三,他都放在嶽母家裡。4歲的老四和襁褓中的老五,離不開母親,隻能帶在身邊。

他有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診所防範再嚴密,也抵不住叛徒的出賣。叛徒侯錫明把泰東醫院的秘密報告給了平裡店據點的日軍。

1941年9月6日,鬼子秘密設伏。這天正是農曆7月15日“放河燈”節,當地有家人團聚的習俗。但鬼子等待多時,并沒等到其他人,遂于晚上11時許,抓捕了王述先、程桂芝和醫院從業人員徐玉蘭,還有王述先的三個孩子,長子王文緒和老四、老五。王文緒本不在醫院的,可這天他恰好到診所來交換情報,不行落入魔掌。

深夜,十幾名鬼子和一個翻譯綁押着他們去據點。路上碰到一個打更的人,鬼子嫌小孩哭鬧,走得太慢,叫翻譯對更夫說:“你将這兩個小孩送到新民會去,聽明白了嗎?”打更人連忙稱是。

打更人認出來了,被抓的是王述先醫生夫婦。他沒有把兩個孩子往新民會送,而是帶着孩子到了八裡地以外孩子的外婆家。他做了件天大的好事。新民會是漢奸窩,兩個孩子去了那,命運叵測。打更人叫徐松,王述先活下來的孩子無人不感念他。

但事情并非有如此簡單。為斬草除根,敵人繼續追查兩個孩子下落,很多好心人從中給予幫助,才使敵人的陰謀沒有得逞。王述先的孩子能活下來,很多人出了力。

被抓走的王述先等4人,不久都被害了。

“泰東醫院”被敵人破壞,王述先夫婦犧牲,激起了抗日軍民極大的怒火。任掖縣縣委書記王磊,當即嚴令六區委必須立即采取一切措施除掉叛徒。侯錫明和老婆住在戒備森嚴的鬼子據點裡,自以為高枕無憂。僅僅七天,這對惡狼夫婦就被我八路軍處決了!

王述先夫婦犧牲後,嶽母受到極度刺激,精神失常,四個孩子境況堪憂,全靠街坊鄰居在照顧。

是所少泉站出來挑起了大義。他得知王述先夫婦噩耗, 立即趕赴其嶽母家安置烈士遺孤。王述先的二兄也聞訊及時趕到。經商量,由所少泉将襁褓中的老五和老三領走,二兄将老二和老四領走。其嶽母的照料,好心的鄉親都願意幫助,總算是解決了燃眉之急。萬幸的是,沒多久其嶽母的病情日漸好轉,半個多月後生活已能自理。

為了烈士遺孤的安全,所少泉請村裡可靠的青年所林廣(黨員)幫助,隻要得知鬼子要來“掃蕩”,所林廣就負責領着老三逃離,孩子雖說仍不免于恐懼,但安全有了基本保證。為了讓老五能吃到奶,所少泉妻子就在村裡找哺乳期的婦女要點奶,隻要能想法子别讓孩子餓着,就是所家最大的欣慰。

不久,王述先二兄請人幫助,把老二安排到掖縣城學徒。所少泉得知後很不安,覺得在縣城裡學徒太危險,一旦暴露身份後果不堪設想,于是決定也把老二接到他家,繼續上學,直到1944年秋,老二參加了八路軍。

所少泉救助烈士遺孤的無私無畏的精神令人感喟萬分,不說由此帶來的經濟負擔,光就承受的精神壓力該會是多麼沉重。這事一旦被鬼子漢奸知道,結果就是家破人亡。所少泉以自己的行動凸現了共産黨人的風範。

王述先的幾個孩子後來都成長得很好。

老三王文少在所少泉家上了一年多學後,回到了外婆家。所少泉看到王述先嶽母家生活極其困難,随即找到掖縣三區人民政府,請區政府設法幫助。區政府爽快地答應每月給補助二升(30斤)糧食,才使一家人能勉強渡過難關。

老二王浩斌參加八路軍後,盡管年齡很小,但為父母報仇雪恨的信念始終堅定不移,為打擊日寇侵略者,他從不畏懼艱險的戰鬥環境,各方面表現都很好。日本投降後,王浩斌轉戰東北,很年輕就擔任了電台上司,解放戰争中随東北野戰軍一直打到湖南衡陽。由于政治可靠,思想、技術較好,他被選調到北京,在總參謀部三部工作。

老三王文少于1947年春參加了人民解放軍,老四弟王文綏于1953年春參加了工作。老五王文樂在所少泉家一直住到抗戰勝利才回到外婆家,于1960年夏考入人民解放軍空軍航校。兄弟四人先後都加入了中國共産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