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医大师吕景山,有名的针灸大师,首创“对穴”理论,赞誉颇丰

作者:勇者普罗米修斯

他在“对药”方面另辟蹊径,首创“对穴”;他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施今墨、祝谌予教授;他悬壶60多年,济世活人达一甲子,赞誉颇丰;他就是中共党员,中医内科专家、针灸专家、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吕景山。

吕景山出生于1934年,河南偃师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一直秉承师训,精勤不倦,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国医大师吕景山,有名的针灸大师,首创“对穴”理论,赞誉颇丰

吕景山的外祖父余祯是当地名医,吕景山从小脾胃功能就差,饭量很小,甚至吃一餐饭还不如一只猫多。后来随父母搬到了山西永济市定居,有一次他得了中耳炎,父亲拿了点冰片和石榴花,把它们磨成粉往耳朵里吹,没有想到,只吹了几次他的中耳炎就好了。这让吕景山对中医非常感兴趣,于是开始了漫漫学医之路。

在解放前的永济市没有一家医院,人民生病了,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都是用“土办法”来治的。而且当时国民政府,想要打击中医,废除中医,但是13岁的吕景山在外祖父以及“土方法”的影响下,走上了探寻中医奥秘的这条路。

国医大师吕景山,有名的针灸大师,首创“对穴”理论,赞誉颇丰

1954年,吕景山开始学习针灸,之后又在两位老师“对药”配伍的启迪下,还受到了老师杨甲山腧穴理论的影响,吕景山大量熟读钻研古典文献,还总结前辈们的经验,通过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慢慢发现了“对穴”规律。

“对穴”学说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是取穴要“精简”,能取一穴治就不要取两穴,能取两穴治就不要取三穴……第二就是要提高疗效。而想要提高疗效,那么就必须要通晓经络、熟悉穴性、知晓配伍组方,再施以补泻的方法,根据症候、选穴精练,效果才明显。

吕景山针灸的手法非常具有特色,进针时没有痛感,且能同步行针。进针时速度快、零痛苦、得 气快、针感强度大、后劲也大。吕景山受共振现象的启发而形成的同步针法,这一手法大大提高了疗效。

国医大师吕景山,有名的针灸大师,首创“对穴”理论,赞誉颇丰

吕景山曾多次随大陆的医疗队出国,对外国进行医疗援助。有一次在非洲,一位黑人青年因和老板吵架,气的突然失语,讲不了话了。家人带他看过土著医生和法国医生,半个月过去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找到了大陆的医疗队。

吕景山见诊后,用针灸给黑人青年诊治,只用了两分半钟时间,这个失语的黑青年就能开口讲话了,整个医院顿时沸腾了,大家对来自中国的中医大夫吕景山无不称赞。

国医大师吕景山,有名的针灸大师,首创“对穴”理论,赞誉颇丰

在慢慢的治病过程中,吕景山越来越觉得中医很伟大,而国家的发展,是需要中医保驾护航的。

为了传承和发展针灸,吕景山和何树槐等人一起编写了《单穴治病选萃》。这本书非常全面介绍了单穴治病的范围、取穴方法和对症等,是针灸临床医师、爱好者提高针灸技能的必备参考书,也是患者自我治疗的必读针灸经典。

而《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一书是后来吕景山自己编辑的,反映了他一生的针灸学术思想。

国医大师吕景山,有名的针灸大师,首创“对穴”理论,赞誉颇丰

此外,《吕景山对穴》一书是吕景山女儿吕玉娥在《单穴治病选萃》、《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和增辑而编写而成的。此书,理论更详细,内容也更加完善,这本书还被翻译成各种外国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不仅在业界,而且还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吕景山还编写过一本书——《施今墨对药》,这是吕教授早年时间整理了施今墨的“对药”思想编辑而成的。老师施今墨看到初稿时非常欣慰,并逐字逐句帮他作了修正。该书出版之后,受到了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多次翻印,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