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郑州旗博山医院一起完工,有医院信息系统(信息图)河南商报记者左东辰/合图
吴志兴,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连续体温检测设备、移动护士站、移动咨询系统、智能分娩机器人...从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至今,旗伯山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受住了实际考验。
该系统从开始到结束只需要一周的时间。
疫情下,无论是医院对患者的诊疗,还是企业信息化申报的恢复生产,还是社区接入层层控制、数字化技术,都已成为郑州战争"疫情"的一把"利剑"。
七宝山医院
三个月的工作现在将在一周内完成
1月27日,郑州七宝山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开业。在开幕现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科科长卜伟了解到,这是俗称河南版的"小唐山"医院信息,由医院自己建造。
那天压力开始了。按照原计划,他们要到2月6日才能完成任务。
郑州市首届人民医院副院长心母问道:"一个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周期至少需要三个月,但现在留给我们只有一个星期,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有信心完成吗?"
此时,情绪高涨,"疫情形势越来越严重,信息化建设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尽最大努力打赢这场信息化建设之战。"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选择与阿里云合作。
"如果我不去,我会后悔一辈子。
1月31日上午,阿里云项目负责人杨文贵抵达郑州。前一天晚上,当他在上海洗碗时,他接到了老板的电话。
"郑州有一个项目,现在疫情发展非常迅速,郑州市政府决定建一座河南版的'小唐山'医院,只用了6天。你不了解医疗行业吗?"
"我不明白。"
"不明白你一次明白就做,给你5分钟,跟你家人打个招呼,然后给我回信。时间紧迫,如果不去,只能安排别人。"
当晚,杨文贵订了一张火车票,坐上了最早开往郑州的火车。谈到接手任务的想法,杨文奎说:"如果我走了,我可能会后悔一两天,如果我不去,我会后悔一辈子。"
在到达郑州第一人民医院之前,杨文贵的同事们与医院进行了长时间的会面,包括卜先生。会议一直持续到1月31日,3a.m.,经过14个小时的讨论,两队终于确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初步计划:引进CT成像和AI诊断、智能体温检测系统和智能配电机器人等设备,同时对患者的入院病历、诊断、医学影像等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
"这真的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经过讨论,他们决定:"最快的解决方案是将其部署到云上,"他说。
太忙了,她甚至忘了服用抗凝剂
1月31日,阿里云工程团队抵达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在办公室门口设立了一个体温测试点,值班护士每两个小时测量一次工程师的体温。卜说,阿里云工程师两批约80人,为此,医院专门在机场庭院区为他们找了一个独立的办公空间。
双方已有100多人参与了这场"战斗"。他称与他一起工作的工程师为"孩子们"。
"时间太晚了,我们部门的孩子,阿里的孩子,留在电脑旁边的食物没有动,但我得告诉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吃。卜告诉河南商报。
加班后,系统将在 2 月 6 日之前在云上"测试运行"。在短短六天内,50多个业务系统,40多种信息设备,700多套硬件安装和部署。
当时,由于岐博山医院仍处于新建设过程中,硬件布局无法一步到位。为此,薄未和杨文奎等人"见缝","每天到现场跑,人盯着,能放上一点。"现场没有休息,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地板上铺上废纸箱休息。
在一次协调会上,曾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于宏伟看到卜的脸色苍白,他问特异病人:"你术后状态不对,怎么了?""
这是想想,因为太忙了,我忘了吃抗凝剂。
治疗的第一天是她压力最大的一天
疫情期间,由于物流不便,"我们有通行证,但供应商不能走出小区,不能进厂,货物不能送。"为此,卜和杨文奎的人转而联系了多家供应商来解决问题。
最后,他们设法在2月10日进入现场进行现场布置和调试。在调试智能配电机器人时,工作人员带领"小家伙"两次,"一共17扇门,导盲犬像导盲犬一样,带领它去识别门。"
"是岐博山医院的护理助理,医护人员只需要给它配套的药,然后选择要分配的房间号,轻轻按下'开始'按钮,就会动作稳定,快速到达指定位置,非常方便。介绍。
2月1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进驻岐山医院。
2月16日,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入住岐博山医院。"这是她压力最大的一天,"他说。
"就像高考一样,通常准备得更多,试卷才是真正的问题。为此,她带领20多名工程师在医院的另一个房间等候,"我们可以通过远程会诊巴士、对讲机,甚至远程'动手'教学,与熟悉新系统的医生进行沟通。"
最终,旗博山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此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郑州旗伯山医院院长徐金生在接受河南商报社采访时介绍,新冠肺炎"AI辅助平台"和"CT图像AI诊断"准确率达96%,可以不接收到新冠心病病例或低级别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识别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