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珍贵的胡适题——泰戈尔像

作者:天津文学艺术馆
珍贵的胡适题——泰戈尔像

一张带有胡石亲笔签名铭文的泰戈尔照片(图1)在2013年的一次收藏拍卖会上引起了收藏家的注意和注意,从最初的估价12万元飙升至15万元,最终售价达到86.25万元。应该说,这张照片形象清晰,保存完好,再加上胡石的铭文,其文化价值不容小觑。胡石的题词,这张照片的诞生,开头和结尾,占了一个清晰,也直接为这张照片增添了"含金量"。这张照片上胡石的题词如下:

今年3月19日,泰戈尔先生在上海旅行,在志墨的家中呆了一天。这是我那天早上拍的泰的照片。小人拿大挂在家里作为纪念,并叫我问几句话,不敢不该,不得不自杀。

适当的18日,第4位和第3位"

可以看出,这是泰戈尔自1924年应胡适、徐志摩的邀请访华以来,第二次来华。但这一次是一次更亲密的上海之旅,拜访朋友。胡石的题词间接表达了泰戈尔、徐志摩、陆小满和自己之间的深厚友谊,一张老照片,涉及四位名人,自然是珍贵的。但不知道,其实这可不是胡石为泰戈尔图像的唯一铭文,还有一张铭文的照片(图2),甚至胡石铭文转载后不久就出版了。这张泰戈尔的另一张带有胡适铭文的照片,作为泰戈尔诗集《五字鸟集》中国古诗译本的第一页插图,自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当然,有必要先向我们简要介绍一下本书的具体内容。

《五字飞鸟集》,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由中国图书局印刷,是一条相当古朴的铅印线,印刷字体选型是西印度学会的创始人,丁甫创造了"菊珍模仿歌曲"(这种特殊字体为中国第一个专利字体,为后世"模仿歌曲"的祖传书)。这本书的版面稀疏,箱子里面的古诗行,让人一看,会以为是古诗集,很难想象会是泰古族诗歌的诗集翻译。封面上贴有标志,书名竖排"泰戈尔、姚华讲话"两行八字,版权页标有"译者姚华"。那么,姚华是谁呢?

姚华(1875-1930),《五字鸟集》译者,是一个字重轻、数量众多的父亲,浩瀚,一个,贵阳人。光绪学多年,曾在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曾任民国国会议员,在诗歌、歌曲、金石画上包罗万象。当时,他与齐白石、陈石是画家,在文坛也享有多年的名气。为什么这样一位传统书法和绘画大师级人物会为印度诗人翻译诗集?

珍贵的胡适题——泰戈尔像

这本书有叶全义、徐志摩两个序列,讲解了这个中文译本的起源。叶泉的命令有云"民国十八年的夏天,徐子墨给姚一娥五字鸟定格",可以看出这个顺序应该是许志摩的要求。《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出版的徐志摩详细阐述了这本书的起源:"郑振轩先生翻译了太极先生的几部英文译本的300多首诗,书名叫《飞鸟集》。他是该语言的直译。姚先生还将郑文杰《飞鸟集》的每一节都译成了一首长度和长度不一致的五字诗,名为《五字鸟集》。这不仅是文本,也是当代外国诗歌的翻译......郑先生读英语,不读Pengali(孟加拉语)。姚明甚至不看英语。当泰戈尔和姚华在那一年(1924年,泰戈尔第一次来到中国时)相遇时,两位诗人互相看着对方,互相嘲笑,心中记着对方的钦佩之情。塔古尔先生把姚明的画作带回山梯,尼克登在他们的艺术画廊里展出,姚明在他的莲花寺里"演奏"了我们的印度诗人的《飞鸟》。徐志摩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文学事业",于是张璐发表了文章,希望离开这好话的文学世界,留到以后的生活。

五字鸟收藏有两页图形。一个是泰戈尔雕像,胡氏手抄本右侧的原始照片:"泰戈尔先生于今年(1929年)3月19日经过上海,在徐志摩家住了一天,那天早上我在志摩家拍的。胡石, 1929-4.

整张照片似乎光线昏暗,呈现出一抹水墨画,泰戈尔银飘飘,宽大的长袍,看起来闲置不已。其实,因为照片是用藏红花版再现出来的,清晰度不够,自然产生了水墨融合的光晕效果,而胡石铭文的边缘清晰笔直,照片趣味十足。

正如你所看到的,虽然胡适在两张照片上的铭文相隔27天,但泰戈尔雕像是在1929年3月19日拍摄的。也就是说,在胡适到泰戈尔可能拍了不止一张照片的同一天,胡曦先是向陆小曼询问图1上挂墙纪念,然后把图2的标题交给徐志摩出版转载。仔细观察两张照片,一张对焦更近,另一张离得更远,但仍然可以看出泰戈尔在拍摄期间可能坐在不同的房间里。图1所示的背景是一列垂直的家具或室内组件,这些家具或内部组件似乎是木材,以及沙发和沙发垫;与两者相比,图1中的室内布局,显然要西化一点,要现代化一点;如果胡石铭文中描述的这两张照片是胡适本人拍摄的,那么当他同一天在徐志摩家中拍摄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的照片时,怎么会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室内布置风格呢?

珍贵的胡适题——泰戈尔像

这个疑惑,在看完陆小曼的《泰戈尔在我家的客人——和记忆志》一文后,又发了下来。有提到,徐志摩和她为泰戈尔的招待会所做的准备,确实准备了一个不同于中国风格、接近印度风格的房间。她写道:"当然,Zhimo比我更了解,他把我们的三楼设在一个印度风格的房间里,一切都以印度风格为蓝本,花了很多精力。我觉得这很有趣,很有趣。但后来事情发生了变化,泰戈尔不喜欢他们精心准备的印度风格房间。她回忆说:"谁知道这位老诗人不喜欢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准备的房子,但喜欢我们的卧室。他说:"我喜欢这个东方的,古色古香的房间,让我睡在里面!"这很有趣!"

仔细观察照片中泰戈尔的表情,似乎也显示出他在印度式房间里的克制,这与他在中式房间里的休闲形成鲜明对比。

看来,胡石本人拍摄的两张背景迥异的泰戈尔照片,是徐志墨和陆小满在接见这位伟大的印度诗人时拍下来的。否则,让昂贵的客人从远处,为了拍照,换两个房间摆姿势折腾,恐怕是合理的,还有点点不过去吧?一切原本都是理性的,一切都让人想起了历史的细节——泰戈尔、胡石、徐志摩、陆晓曼等等,这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亮的名字,仿佛浓缩在这三张泛黄的老照片中。

资料来源:《速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