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作者:小彭的灿烂笔记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前言】

西汉王朝奠基,谋臣无疑首推张良、陈平,两人都对西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班固评价张良的功劳说“高祖数离困厄,良常有力,岂可谓非天乎”,而司马迁则说陈平“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的历史功绩。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然而,不管是生前还是生后,两人获得的待遇竟然是完全不同的。

汉高祖刘邦在项羽败灭以后,大封功臣,亲口赞赏张良“运筹策帷幢中,决胜千里外”的功劳,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而贵为丞相的萧何所定封邑仅仅只有八千户,其他列侯封邑多在三千户左右。

从陈平后来在平城之战中立下大功,从而被改封为食邑五千户的曲逆侯一事来看,他最初被封为户精侯时其食邑不太可能高出三千。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以此判断,向来被后世认为“知人”的刘邦确实将张良放在了“帝者师”的位置,而陈平等大臣都不过是属下、臣子而已。

张良、陈平死后所获的评价差别更大,历代评论家对张良均不吝赞赏,视为帝者师、千古谋士第一。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而对陈平的评价却是毁多于誉,不仅认为他人品有问题,就连智谋都低人一等,只配称为“智盗”或“阴谋家”。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刘邦对张良态度的如此不同呢?这和刘邦集团的成功经历之间有没有关系?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刘邦对张良另眼相看的原因】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伴随刘邦一路走来,最受亲信的无疑是他在沛县的一班老兄弟如萧何、曹参、卢给、樊啥、周勃等人。

在这群人当中,萧何作为刘邦的老上级,其身份地位是最高的。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然而萧何尽管知书达理,胸有韬略,但最高官职原不过是一县主吏,加之与刘邦本乡本土,平时一起喝酒的事情干不少。

因此刘邦虽然面子上敬他三分,却远远达不到尊崇的地步,史书说刘邦当亭长时对“廷中吏无所不钾侮”,即是明证。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然而张良不同,他不仅出身高贵,其祖上“五世相韩”,是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后裔,而且张良曾经亲自率众狙杀秦始皇,博浪沙惊天一击虽然误中副车,却赢得了名满天下的美誉。

仅凭这点,张良就足以使秦末舞台上所有风云人物,都对其礼敬三分。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刘邦初次与张良认识的时候,所拥有的不过是一支衣衫槛褛,不满千人的农民军。很明显,两人的差异是巨大的。

论身份,一个是贵族之后,一个仅仅是平民,其自封的沛公身份,也是拿不出手的。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论名气,张良名满天下,而刘邦一出县境则是“天下无人识君”论实力,想来刘邦手下的那点人马,也没有多少在张良随从面前炫耀的资本。

很自然,刘邦一开始就认为张良是折节下交,直到后来他们一起投奔项梁的楚军,几乎被项家叔侄视而不见的刘邦,目睹张良与这些大人物侃侃而谈,这种情景同样加重了张良在刘邦心中地位的祛码。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等到陈平前来投靠的时候,刘邦早已今非昔比,不仅贵为汉王,不仅手下谋臣勇士一大堆,而且每天前来投奔的各色人才络绎不绝,与陈平同一天来的就有十多个。

尽管陈平凭借出众的谈吐一举脱颖而出,获得了刘邦的赏识,但这时的刘邦最多对他比较看重,怎么也不可能恢复到当初张良的待遇了。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刘邦对张良高看一眼的第二个原因,很可能跟张良一身学问的来历有关。

从张良博浪沙刺秦的壮举来看,勇气虽然可嘉,从谋略的角度却不怎么值得恭维,因为此举不仅成功概率极低,而且很可能置自身于绝地,据此判断张良的满腹韬略应该不是来自家学。

据张良本人所说,他的学问来自一个奇异老者授予的《太公兵法》,但除了张良,当世再无第二个人有幸见过此老的庐山真面,以致连司马迁和班固都没能搞清张良的师门传承。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值得指出的是,对于有志争夺天下的刘邦来说,张良学问来源的神秘性同样有着莫大助益。

刘邦那个时代的人无疑是迷信的,一介平民想争夺天下几乎是痴人说梦。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因此,为了显示自己乃天命所归,与众不同,从而获得更多的追随者,很多人想到了利用鬼神传说。

正如不信“王侯将相有种”的陈胜,俄在起事之初,苦心孤诣地泡制鱼腹藏书、狐仙夜语等“天意”,刘邦走向天子的路上同样少不了各种鬼神传说。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于是乎,刘邦的母亲与赤龙野合产子、酒后杀蛇之类的故事,就被演绎成了赤帝子斩白帝子的神话。

这些传说带来的好处是实在的“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因此张良受书而成“王者师”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刘邦就是王者吗?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先来后到】

在刘邦起兵之初,身边最有头脑的人当属萧何,其他多是一介武夫,而萧何多数时候负责后勤,不在刘邦身边,以张良的才略征服刘邦的身边人简直易如反掌。

等到陈平等人加入的时候,张良的地位已坚如磐石,深得刘邦本人及其重要将领的信任和支持,聪明的陈平等人对此一目了然,自然不会做出与张良抢风头的傻事。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刘邦在决断大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便是听取张良的意见,而地位超凡的张良,也确实在某些事情上比别人更具发言的资格。

比如定都一事,最先提议定都关中的娄敬所陈述的理由,其实与后来张良列举的大致相同,刘邦显然心有所动。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只是考虑到娄敬人微言轻,无法压制众多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这才特意咨询张良的看法。

而几乎同样的言辞从张良口中出来,所产生的果然不同,取得了一锤定音的效果。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后世对两人的区别评价】

后世评论家对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一方面对张良有无限拔高的趋势,一方面对陈平肆意贬低,于是乎,张良成了完美先生。

而陈平则不但智谋低劣、庸鄙,甚至很多功劳都是窃取自别人,是“智盗”,就连政治人品和个人道德都受到了猛烈抨击。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两人同时适用的几个说法进行辨析。

首先来看后世对陈平智谋的批评,“阴谋家”说法的源头可能出自陈平本人说的一句话:“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根据笔者对谋略学的粗浅理解,计谋似乎有阴谋、阳谋之分,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手段的不同。

阴谋是指采用欺诈,蒙骗等手段,其表面行动和真实意图是不统一的,如三国演义中的黄盖诈降。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阳谋则是所有行动与计划都让对手看见,知道,并且还不得不按照你所说的那样取去做。

阴谋一旦被对手识破就无法继续,而阳谋则是对手明知却依然无法破坏己方的目的。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如曹操在赤壁战前虚言恐吓东吴,声称自己有百万大军,此举在很大程度上对东吴的民心士气造成了压力。

从相关史实来看,几乎没有一个谋略的设计者会认为阴谋、阳谋有什么境界上的高低之分,对它们的具体使用完全是依据不同的客观形势而加以调整。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张良为刘邦集团立下的第一件大功劳发生在西进咸阳的途中,当时刘邦所部在武关遇到了秦军一支较强的部队。

刘邦本想以自己手下的两万人马强行攻击,但张良认为强攻未必有绝对胜算,于是献计买通秦军守将,等到秦军守将被买通之后,张良又指出秦军尽管主将动摇,但士卒未必完全肯降,劝说刘邦趁对手放松防守的有利时机挥军攻击,最后取得了此战的完全胜利。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应该说,张良的此次谋略是相当成功的,但从谋略学的角度看,却是一次彻头彻脑的“阴谋”。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还有论者批评陈平的计谋损害了无辜者的利益,如陈平教刘邦伪游云梦擒拿韩信一事,乃是“窃淮阴侯以为功者”,这种说法令人费解。

因为不管韩信谋反是否证据确凿,刘邦既然决心要予以处置,身为谋士的陈平只能据此立场提出最经济合算的计谋。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要说此举冤枉、委屈了韩信,那也只能将罪责归结在刘邦身上,因为基于同样的道理,张良后来为吕后定计保住了太子刘盈的地位。

此举同样危害了赵王刘如意和刘邦殡妃戚夫人的利益,为什么没人因此指责张良应该为此二人的最后惨死负上责任呢?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张良、陈平的谋略异同】

如果各自举出对一方有利的事件来加以证实,结果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令人信服,那么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考察两人在同一事件上的见解。

从史书记载来看,张良和陈平就同一事件为刘邦献计的只有两次,一次发生在韩信请求自立为假齐王之时。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当时接到韩信使者汇报的刘邦勃然大怒,当着使者面就对韩信破口大骂,正与刘邦同桌吃饭的张良和陈平不约而同地出脚暗示。

由于记载模糊,我们无法清楚判断究竟是谁在刘邦耳边陈说了厉害,但就在两人脚踢刘邦的一刹那,他们都分析清楚了其中的利弊得失却不难想见。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另外一次发生在鸿沟订立平分天下的合约之后,获得了半壁江山的刘邦颇有点心满意足,准备就此收兵罢战。

张良与陈平又同时看出了此消彼长的战略时机,积极劝说刘邦趁机进攻,终于一举消灭了骄狂的项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如果仅仅从这两件事情判断,相信很难分出两人在谋略上的高下之别,毕竟作为一个谋士,能够看清楚这些可以说是“基本功”了。

从刘邦一生征战的经历来看,真正称得上生死存亡、最为凶险的也有两次,分别是荣阳之围和白登之围。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在刘邦与项羽荣阳对峙期间,张良从战略上谋划,建议刘邦好好拉拢韩信、英布、彭越三人。

这三人的归属确实决定了楚汉之争的最终结果,所以对张良的谋略怎么称赞也不算过分。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而陈平同样不含糊,他提出的反间计从战术打击的角度出发,大幅度削弱了楚军的实力。

楚军内部的怀疑猜忌直接导致了大批优秀将领的凋落,而范增被离间更是雪上加霜,此后楚军再没有人能够献出值得一提的谋略。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在荣阳城破前夕的突围战设计中,我们没有看到张良的言论,反而是陈平接连抛出了以大将纪信作为替身、夜出女子二千人从东门混淆楚军视线,以掩护刘邦从西门顺利逃脱的妙计。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在白登之围中,刘邦大军被匈奴围困“七日不得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生死关头。

曾经“出奇计马邑下”的张良此时不知为何没有表现,最终是依靠陈平以“奇计”说服了匈奴单于的夫人才得以脱困而出。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不过由于没有记载,有人推测陈平此计的道具仅仅是一幅美女画像,所以觉得陈平此计过于拙劣“庸鄙”才导致了史家不好记载。

其实谋略的根本目的是达成设计者所需意图,美女画像如果真能达成目的,算得上既经济又环保,如此奇思妙想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呢。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同样都是东汉开国功臣,陈平的评价为何不如张良?是能力不行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