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作者:MTO社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今年的穿搭风格演进,不管是用刻意的书卷气夹带时髦私货,打造“知识分子风”,还是用奢侈品牌的讲究面料打造看起来松弛的“老钱风”,本质都是对门面的描眉画眼。

一顿乱斗后,国产版时尚风格鄙视链才算发现了自己的真顶流——“海淀风”穿搭。

黑色长款羽绒服、轻薄型羽绒服、冲锋衣。没有一丁点多余设计的基础款,包裹得住任何身材,百搭得了千人千面,终于让苦于皮囊压力的这届年轻人自洽了。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当别人还在以大牌logo作为时尚的底色,叠加无数网红元素导致用力过猛沦为“精致土”的时候,“海淀风”以此为名,忽视了所有时尚标准,反倒自成了一种时髦。

一入冬,人手一件、至少长至膝盖的黑色羽绒服,让全海淀区就像蒙上一层黑色保温大篷布。

“如果海淀人在通勤高峰期的地铁里和朋友走散,那他们很难再找到彼此。”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优x库的一款轻薄羽绒服,化身成了海淀区区服,只有在这里,你才能集齐如此偏门的羽绒服配色。

要知道在刚刚过去的秋天,“海淀风”穿搭的精髓还是冲锋衣,它被焊在海淀人的皮肤上,不分男女,无论职业,不管是哪种通勤方式——没有一个海淀人,没穿过冲锋衣。

因为不在乎,所以无所谓时尚的态度,造就了海淀人特有的时尚风格,如今,这种时髦竟然开始反向哺育年轻人了——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同样是在北京,一东一西的朝阳区和海淀区,仿佛身处于两个不同的维度。

当朝阳人还在焦虑今日份的穿搭和妆容能否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时候,对于海淀人来说,洗头已经是外出的至高礼仪,而如何通过穿衣而达到隐身的效果,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25岁的海淀公务员胡阳阳说,海淀人的穿衣宗旨,是越隐入尘烟才越好。跟所有海淀人一样,胡阳阳成了今年北京最早裹上黑色长款羽绒服的那批年轻人。

“我们单位,100个人里找不出1个穿亮色的,哪怕是穿最普通的白色也会有不自在,因为太扎眼了。”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海淀人爱穿黑的观察,不是空穴来风,甚至连整个海淀区的主色调都看起来是黑灰色的。

“霓虹闪烁的商圈摩天大厦,是属于其它区的繁华,而海淀是遍地看似朴实无华、实则暗藏玄机的科研院所、教育机构、和老旧小区。”

中关村的科源小区,名字不如“庄园”“豪庭”“公馆”似的豪华气派,外观上也是灰砖黑瓦、平平无奇。实际上,这里也被称为“特楼”,是上个世纪专门为中科院院士研究员和苏联专家们建造的住所,如今又因为是学区房,常年保持着14万多元一平的高价。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国内教育界两大圣地,一个是湖北黄冈,另一个就是海淀黄庄。一位北京朋友表示,“被鸡过的北京娃都懂,大概童年回忆里的海淀,连天空都是灰的。”

无法大规模翻修改造的各个高校、政府机关、部队大院,相对固定的格局和地缘文化,注定海淀无法像朝阳似的不停拓展更新。所以一个事实是,海淀是一个极其务实的区域,也因此,这种气质影响到了生活于此的人的穿着上。‍‍‍‍‍‍‍‍‍‍

如果你问一个海淀人,这身行头有什么讲究,他们可能会说,“大家都忙得不行,自己都懒得管了,谁还去看别人穿戴了什么啊。”

不过,注重精神内核的海淀人,并不是在胡穿、乱穿,他们以干净体面为基准,发展出一套朴素低调的穿衣准则——

即便那些身着大牌的人,也是通体的黑灰棕色,最好连logo都小到别被人看出来。你只能从不俗的剪裁和材质上判别出,这可能是硬壳的始祖鸟冲锋衣,那可能是收腰的蒙口羽绒服。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在这个以教育为名的市辖区,遍地是穿着类似款式的校服的学生已经不足为奇,就连成年人也热衷于和别人穿得一样。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海淀不是没有时尚,也许是不需要那种时尚。

西二旗的大厂年轻人总是行色匆匆,好像忙碌到没时间捯饬自己,只能一年四季都用公司文化衫将自己随便地包裹起来,有的穿就行,实则也是一种“有个体面班儿上”的安全感。

游走于知春路的家长们,手上总捧着带有某研究所、某国家实验室的保温杯;肩上背的辅导班赠品帆布袋,价值不逊色于爱马仕,因为一年得充值上十几万;胳膊上搭着孩子校服,配色是清华附的紫、人大附的红。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还有人认为,五道口的大学生是世界上最不时髦的大学生。他们也爱穿黑色羽绒服,从不像同龄人似的追赶潮流,甚至还保留着高三刷题时套着袖套的习惯,防止笔水蹭脏袖子。但跟别人不一样的是,他们的黑色羽绒服,胸前印着清北为首的一众985、211名校的logo。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图源@奶黄Kippo

海淀人的体面不是穿搭给的,他们的奢侈品是户口、毕业院校、还有工作单位。

北京土著多多从小在朝阳生活,如今在海淀上班,她说“体感上非常割裂,而且你的穿搭永远无法让家人和同事同时满意。”

起初多多认为,自己必须保持着时髦的风格,一定不能被“海淀风”穿搭同化。即使每天早上通勤已经耗费将近一个半小时,她还会再早起一个小时,化妆穿衣服。但实际上一进入海淀的地界,她就总有种“用力过猛”的局促感。

“尤其是一进地铁,大家都穿的一样,我像个‘异类’似的被每个人行注目礼。”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多多不禁开始反思,“自信不一定来自穿搭,或者打卡了某个小众网红地,下班和同事在附近的小饭馆聚餐,做好份内工作,每天也过得很有成就感。”

海淀人的生活是有固定轨迹的,他们延续着学生时代的体系,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上班下班、吃饭娱乐,回家睡觉,你甚至不需要走出海淀区。就像海淀大学生总在自嘲的那句话,“从五道口毕业,直接进了字节就业”。

这是一种确定了生活边界的满足感,永远只去自己常去的那些地方,所以人在海淀,穿衣服也是这样。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在海淀,“土”还代表着一种安全感。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但是,说海淀“土”的人,大概还没顿悟到那种尊贵的务实感。就像是菜场买菜的爷爷奶奶,手提银行赠送的免费布兜子,实际上那可能是存款百万才能得到的昂贵周边。

“海淀风”终于让衣服回归了本质,注重功能性、以实用为主,在不经意的展示之间,无心彰显出有钱都买不到的实力。比如那些穿着清北羽绒服,背着研究院帆布袋的人。

如果只从时尚的角度去洞察海淀,实在有些单薄。海淀本不该是“土”的,这里云集了全国最好的一部分高校,组成这里的人又是一群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他们又怎么会不时髦?

不过是不想在穿搭上耗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别的事情罢了。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26岁的北漂小王最近刚从一家朝阳的公司辞职,来到海淀某大厂上班。小王说以前在朝阳,不仅职场上不够创新,自己会感到焦虑,在生活上,如果哪里新开了网红店自己却不知道,也会感到焦虑。

“朝阳年轻人很爱打卡网红地,消费的不仅是口味,更多的还有氛围。但是一到海淀,哪怕是装潢不错的餐厅,你会发现大家也都是生活、工作在附近的人,来这里是为了吃喝上的体验感,而不是跑大老远只拍个照。”

北京各个地区的消费观念一直在迭代进化,但似乎海淀的生活和消费文化已经成型,且稳固得自成一派。

你不必去为了环境的更新,追赶着进化自己的外表。海淀给你一个机会,有个台阶可下,不用被虚荣心所谴责。

北漂几年,才能明白“海淀风”穿搭?

在海淀,大家穿的全都一样,往往只有一种既定模版的地方,也是最束缚的地方。这里并没有想象中松弛,甚至会有很多更残酷和现实的东西。

但是,也正是这个无趣刻板的框架,治好了你的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穿搭焦虑。

有人说北京充满焦虑和浮躁,生活节奏太快了,一切以赚钱为目的,自己永远无法融入。但还有人说,“总有一群海淀人,和朴素的海淀生活方式在提醒着你,你也可以选择另一种北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