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伊朗截停美军舰载机,驱离航母,以色列态度变了,主动寻求和谈

作者:陈莺迁

伊朗霸气截停美军舰载机,并迫使美国航母编队驶离波斯湾,与此同时,以色列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主动寻求停火谈判。伊朗如何对美国航母亮剑?美国航母又为何乖乖听话?以色列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12月15日,伊朗革命卫队公布了一段驱离美军航母的视频,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视频显示,在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编队在波斯湾航行时,伊朗革命卫队全程掌握其动向,并且派遣多艘舰艇和无人机进行跟监驱离,其中伊朗的无人机甚至飞到了美军航母的上空。

伊朗截停美军舰载机,驱离航母,以色列态度变了,主动寻求和谈

视频中伊朗士兵还通过无线电喊话美军,要求航母上空的直升机马上返回甲板,不得再次起飞。令人意外的是,在收到伊朗方面的警告后,美军竟然清晰地回了一句“收到”,然后就真的让舰载机降落回了甲板,随后美军的航母也驶离了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目前已经来到了也门附近。

要知道,此前五角大楼通告向中东派遣艾森豪威尔号航母的时候,曾宣称此举是为了对伊朗形成威慑,如今为什么面对伊朗的警告,美军却又乖乖听话,表现出一副顺从的样子呢?

首先,伊朗在波斯湾的确有让美军航母忌惮的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地理条件就决定了,这里不是航母的战场,其中霍尔木兹海峡通道,长度大约为150公里,宽度更是只有55公里到95公里之间,如此狭窄的海域,不利于航母的隐藏,更不可能发挥核动力航母的机动性,即便是美国的航母,到了这里也得变成活靶子。

伊朗截停美军舰载机,驱离航母,以色列态度变了,主动寻求和谈

而且,伊朗还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反舰导弹,这也是伊朗武器的重点发展方向,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伊朗目前拥有上千枚的舰对舰导弹和陆基反舰导弹,其中包括今年刚刚研发成功的新型反舰导弹,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少将透露,该导弹射程高达1500千米,末段速度超过8倍音速。

因此为了自身安全着想,美国航母的确没有必要跟伊朗硬碰硬。

其次,美军航母编队此行志不在伊朗,因此不想与伊朗过多纠缠。

据美国“旗语”新闻社援引美国政府官员的消息报道称,美国国防部正在考虑打击也门胡塞武装,以回应近期红海频发的船只遭袭事件。

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也门胡塞武装就一直试图骚扰以色列的后方,并试图在红海拦截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在以色列与哈马斯在12月1日重新交火后,胡塞武装更是公开发声,声称要阻止所有前往以色列港口的船只,直到加沙地带的人民所需食品和药品运抵,

据美国中央司令部确认,就在15日当天,胡塞武装一架无人机在曼德海峡击中了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的“杰斯拉”号船只和“帕拉蒂尤姆3”号集装箱船,造成船体火灾。

因为胡塞武装的袭击,导致多家国际航运集团宣布停运所有经过红海水域的船只,而其他商船也只能被迫绕道,据以色列媒体透露,由于胡赛武装的威胁警告,开往以色列的船只被迫绕行长距离,导致以色列直接损失高达30亿美元。

伊朗截停美军舰载机,驱离航母,以色列态度变了,主动寻求和谈

因此,美国这一次是打算打着保护国际航运路线的旗号,为以色列提供支持。不过有美国官员也担心,如果美军发动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可能会引发范围更广的冲突。

而就在这个时候,巴以局势的风向又有了新变化。

事情的起因,是在12月15日,以色列国防军在加沙执行清剿哈马斯的军事行动中,误杀了3名被哈马斯扣押的人质,而这三个人,还都是以色列人。

事情一经曝光,立刻就引起了以色列国内的强烈反应。

根据多方媒体报道证实,以色列这一次的误杀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蓄意”,因为当时这3名被扣押人员是主动从一栋建筑物中走出,上身赤裸,手中举着白旗,完全没有任何攻击性,而且这些人口中还说着犹太民族的专用语言——希伯来语向以军高声求救,但是以军毫不犹豫地开枪射击,当场就打死了两人,剩下一人逃回了建筑物,继续用希伯来语求救,就在以色列军官下令停火后,这名人质依然遭到射杀。

一时间,以色列国内民众也坐不住了,第二天,大量以色列人在首都特拉维夫举行抗议游行,要求以色列政府立即谈判,营救所有人质。

面对汹涌而来的民意,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顶不住了,当天他便公开承诺,会用“最高努力,让所有人质安全回家”。

伊朗截停美军舰载机,驱离航母,以色列态度变了,主动寻求和谈

但同时他也强调,必须保持对哈马斯的军事威慑,才能保证人质全部获释。

据路透社报道,12月16日,摩萨德局长巴尔内亚已经前往欧洲,并与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举行会谈,这也是双方在重新交火以来的首次对话,以色列希望能够讨论恢复停火和交换人质的问题。

不过如今是以色列在舆情上陷入了空前被动,因此哈马斯也提出了自己的强硬要求,称除非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并接受哈马斯提出的条件,否则他们不会同意达成新的停火协议。

人们常说,疯狂的行为,最终必然导致疯狂的结果,哈马斯为自己的疯狂已经付出代价,内塔尼亚胡又将面临什么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