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势如水火?

作者:域外史记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势如水火?

图源/视觉中国

现如今,中东国家有两个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差,一个是伊朗,另外一个就是以色列。

这国家关系严格意义上讲,它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

广义上就包括历史上波斯民族和犹太民族之间的关系,谈现实的话,必须要看历史了。历史上两个民族曾经相处的非常的融洽,现如今撕裂的如此严重是因为历史上那些夙愿才会绵延到现实的一些问题。

波斯人和犹太人同属于中东地区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像伊朗帝国,曾经是穆斯林世界当中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然而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两国的关系就急剧恶化,伊朗拒绝承认以色列国的存在。当前伊朗和以色列依然是不存在正式的外交关系,关系是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

以色列的犹太民族和伊朗的波斯民族的交集,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就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犹太人在中东黎凡特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后来就分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7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王国灭了,剩一个犹大王国,犹大王国也臣服于亚述王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克了犹大王国的都城耶路撒冷所罗门圣殿,这个第一圣殿就惨遭焚毁了,而后犹太人就被押往巴比伦为奴,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巴比伦之囚。

而伊朗的主体民族波斯人,是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今天的伊朗境内的,公元前550年,波斯部族的首领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就攻占了巴比伦城,新巴比伦王国就灭亡了。

居鲁士这时候就出了一道命令把犹太人全放了,犹太人就重返圣地耶路撒冷,并且重建第二圣殿。这一个阶段波斯人跟犹太人关系非常好,居鲁士对于犹太人的解放正好与犹太人的救世主传说巧合碰到了一块,居鲁士也就被犹太人尊称为救世主。

虽然居鲁士在犹太第二圣殿建成前就去世了,但是大流士继位以后,依然准许犹太人继续修建第二圣殿。

据圣经里记载,古代波斯帝国的君王亚哈随鲁王他的大臣哈曼打算杀死波斯国内所有的犹太人,他通过抽签决定了在阿达尔月开始行动。犹太人末底改和他的养女皇后以斯帖阻止了他的计划,并说服国王处死了哈曼和他家人。犹太人为了纪念以斯帖皇后将犹太人从灭族的险境当中解救出来,就创立了普珥节。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而复国后的犹太人也经历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还有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塞琉古王国的统治。

在公元前65年,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了,犹太人的国家又不复存在了。罗马帝国对于统治下的犹太人的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导致犹太人开始大规模的离开故土。

在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的境遇变得更加恶劣了,就是当地政府不允许犹太人建造宗教礼拜的场所,也不批准任何犹太的宗教机构的设立。基于对于弥赛亚再度降临的信仰,犹太人与入侵巴勒斯坦的波斯人就取得了联盟,一度收复了被拜占庭帝国统治的耶路撒冷,并统治达三年的时间。

此后,波斯帝国和拜占庭的皇帝希拉克略议和伊斯兰教再次占据了巴勒斯坦的统治地位,而之前幸存下来的犹太人就再次被驱赶出耶路撒冷,他们开始流亡,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以色列建国。后来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的时候,当地的阿拉伯人不认他了,毕竟他们搬走已经一千多年了。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就是诸多流往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巴勒斯坦地区,二战以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

1947年,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调查委员会成立,伊朗就是十一个成员国之一委员会,当中有八个成员国是支持巴勒斯坦分置计划的,而伊朗、印度、南斯拉夫则认为巴勒斯坦分置可能会导致地区暴力冲突升级而反对分置计划。现如今来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天天都不消停,就是因为这个分置计划所导致了。

1947年的11月,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十三票反对,十国弃权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置的方案,其中投反对票的就包括伊朗。1948年的5月14号,英国停止对巴勒斯坦托管,当天以色列宣布建国,但是第二天就是阿拉伯国家组成的联军就入侵以色列了。

在这次中东战争当中可以看到,这是出于对于反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一个担忧。在战争当中,伊朗对以色列是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的,像伊朗虽然投票了反对以色列加入联合国,但同时也表示不愿意介入阿以冲突。以色列建国以后,以色列曾经利用伊朗作为中转站把伊拉克的犹太人送往以色列。

1950年的3月14号,伊朗就给予以色列事实上的一个承认了,继土耳其之后穆斯林世界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但是两国正式外交关系的努力受到来自于阿拉伯国家,包括伊朗国内的宗教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加上摩萨台政府和英国的关系恶化。

1951年7月7号,伊朗就关闭了驻以色列的使馆,断绝了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但是仍然承认以色列国,并且继续保持双边的交流。

在1953年的时候,美英两国发动政变推翻了这个摩萨台政府,伊朗进一步就加强了和以色列的关系,借由以色列的力量来遏制纳塞尔革命以后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势力,维护伊朗在地区的利益。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势如水火?

图源/视觉中国

1958年,以色列提出了外围联盟的一个策略,以色列就希望与伊朗,土耳其,还有埃塞俄比亚在内的周边非阿拉伯国家结成联盟,共同应对来自于激进的阿拉伯国家和苏联的威胁。而1963年的巴列维开始推行土地改革的白色革命,导致了伊朗国内的不稳定,穆斯林宗教势力抬头,与此同时伊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在不断地恶化。

共同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共同的利益诉求,成为了伊朗和以色列两国在外交关系上得以蓬勃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时期以色列和伊朗关系非常的密切,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相互支持,双方人员相互访问。伊朗的航空还开辟了特拉维夫到德黑兰的直航业务,增加了两国人民的交往。在经济上,面对周边阿拉伯国家产油国的封锁,伊朗就成为了以色列最大的石油来源了。

当时在1959年到1971年前后十二年的时间,以色列80%到90%的原油是来自于伊朗,直到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给以色列提供的石油大概占以色列石油需求的76%。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从伊朗进口的石油不仅可以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多出来的还能够出口到西欧。

在军事上,以色列就帮助伊朗建立了萨瓦克特务机构,并且进行了军事和情报合作,甚至在20世纪的70年代,以色列曾提议与伊朗联合研究核武器。

在现如今看来,这些都已经不敢想象了,以色列现在恨不得把伊朗的核武器研发的机构全炸。

1963年1月,伊朗当局实行白色革命,由于触及到了宗教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了霍梅尼为首的宗教保守势力的反对。霍梅尼就带领着伊朗国内的宗教势力开始了一系列的反国王反氏族的集会,进行伊朗伊斯兰革命同时霍梅尼还公开宣称以色列就是伊斯兰教的敌人。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巴黎维国王就跑到国外去了。霍梅尼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切断了一切和以色列的官方联系,采取了反犹太主义的政策,对以色列施加制裁,同时伊朗还关闭了以色列驻德克兰的大使馆。在第二天就把以色列大使馆交给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两伊战争爆发以后,伊朗和阿拉伯国家都无暇顾及以色列了,这就大大减轻了以色列的压力,相较于伊朗,以色列更担心的是伊拉克,一旦后者获得两伊战争胜利的话,必将极大鼓舞阿拉伯民族主义,对以色列是构成了更大的一个威胁。

于是,以色列明里暗里的就开始支持伊朗,对于伊朗之前比较僵硬的这种外交关系也做了相应的缓和。像以色列的情报人员就帮助伊朗试图轰炸伊拉克的核设施,同时还通过第三方向伊朗出售了7500万美元的武器。

在1981年到1983年,以色列对伊朗的军售额达到了5亿美元,大多数是以伊朗石油的方式支付给以色列的。

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势如水火?

图源/视觉中国

两伊战争以后,伊朗有80%的武器是购自于以色列。两伊战争期间,以色列至少派了100名军事顾问和工程师驻扎在德黑兰北部的秘密营区帮助伊朗的军队,所以在两伊战争期间就是伊朗对于以色列的政策是明显存在着两面性的。伊朗就是一边公开的言论指责,一边背地里秘密武器交易。

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相继结束以后,就使得阿拉伯世界发生了分裂,伊拉克国力大损,加之苏东的巨变使得伊朗和以色列的利益共同点减少了。两国从秘密合作就走向了公开对抗,一直到89年6月3号,霍梅尼病逝了。总统哈梅内伊就接任伊朗最高领袖。

而历任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依然坚持对以色列不予承认的原则,包括巴以签订《奥斯陆协议》的时候,伊朗当时的时任总统拉夫桑贾尼就说,巴解组织犯下了可耻的卖国罪,他们已经造成了伊斯兰世界的分裂。这才有了后来就是伊朗对于巴勒斯坦内部的另外一个组织的支持,就是哈马斯。

哈梅内伊后来在德西兰还面见了哈马斯的领导人亚辛,伊朗将继续支持哈马斯反以的斗争,并且说以色列是殖民势力在中东地区留下的恶性肿瘤。

2005年,伊朗强硬派的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就推行了更为强硬的对以政策,2006年爆发的这个以黎冲突,更是被认为是伊朗在黎巴嫩发动的代理人战争。

伊朗革命卫队被认为是直接协助了真主党武装攻击以色列,据说就是冲突当中有九名革命卫队的成员,在战争当中被以色列军官给杀了。

2009年9月18号,内贾德又发表讲话质疑犹太人大屠杀,声称犹太人大屠杀是一个谎言,这话于犹太人来讲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件事它确实是存在了。内贾德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就是为了攻击以色列。

其实伊朗是中东地区除了以色列以外犹太人最多的国家。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前,伊朗国内大概只有10万多犹太人。

在革命以后,有一小部分犹太人逃离到欧洲或者是以色列了,其余大部分都撤离到美国了,其中洛杉矶是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地之一,当地的犹太人社群被称之为德黑兰。

直到现在为止就是伊朗议会,还会给犹太代表留了一个席位,而在伊朗国内九千多人选出的一个犹太代表,他所代表的政治理念基本上也都是附和伊朗政府的反以主义。

此文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