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作者:睿瑞说天下

李咏的出生与成长,家人对其期望与鼓励

1982年的一个寒冷冬日,李咏在一个普通家庭诞生。爸爸是一名高中老师,妈妈在当地一家服装店里担任售货员。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是父母都对李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从小,李咏的个性就偏活泼阳光。他总能围着邻里的小伙伴表演各种有趣的节目,逗得众人哈哈大笑。父亲发现儿子在表演方面的天赋后,经常带他去看各种才艺比赛。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每到精彩处,李咏总是目不转睛,眼中放光。

在父亲的鼓励下,李咏高中时就报名参加了当地的主持人大赛。虽然因经验不足而败北,但这激发了他对唱跳主持的强烈兴趣。

他发誓要成为一名专业的主持人,将这份喜悦带给更多的观众。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考入大学后,李咏遵从内心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每天的课堂和社团活动都令他倍感兴奋,仿佛找到了人生的精髓。

他时常自我训练,模仿各大主持人的精彩表现,决心日后也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过去,李咏顺利毕业并获得了央视的工作机会。离开学校时,李咏特地回到课堂,向恩师和父母郑重地道了谢。

没有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自己无法实现当主持人的梦想。之后,李咏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家踏入了新工作岗位。

李咏与哈文浪漫邂逅,两家反对下秘密结婚

大二那年,李咏在学校小卖部见到了一个清秀动人的女生。她有着一头及腰黑发,皮肤白皙,眉清目秀。李咏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愣是把手上的牛奶打翻在地。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回过神时,李咏脸已经红成了番茄。

通过同学介绍,李咏得知那名女生叫哈文,和自己同是播音系的学妹。鼓起勇气的李咏开始向哈文表达心意,可哈文起初并不喜欢他,因为李咏长相平平,不如她心目中高大威猛的男神。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李咏没有放弃,他改变发型,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早出晚归的跑步健身,终于让哈文看到了他的诚意与魅力。在一次校园联谊聚会上,李咏醉酒后吐露真心,哈文也终于被他打动。

从那时开始,他们开始正式交往。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但是,毕业后李咏父亲却极力反对这段关系,因为哈文的父亲身居高位。李父觉得儿子配不上人家,害怕女方家庭不同意。

李咏和哈文无奈之下只能暂时分手,各自回家想办法说服父母。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后来在两边父母的让步与支持下,李咏和哈文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当晚,新郎宣誓要用一辈子去宠爱新娘;新娘也许诺无论贫穷与否都会陪伴左右。

两人相拥而泣,从此开始甜蜜的夫妻生活。

李咏成名后的喜悦,全力以赴主持工作

《幸运52》让李咏一举成名,名片上的职位从小编晋升至当红主持人。签约的代言与通告单子也越来越多,李咏的知名度日益上升。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每次听见路人喊出自己的名字,李咏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太清楚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每一场节目录制,李咏都全力以赴。化妆间里,他面对镜子背诵提词卡,生怕台词失误引起观众反感。每次上场前,李咏都要深呼吸调整心态,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快乐的主持状态。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录制期间,他眼神发光,语速清晰,与来宾你一言我一语,场上场下笑声不断,收视率直线上升。每当看见观众们评价自己“真会说话”“太有魅力”,李咏就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

或许是过分拼命,李咏的身体无法适应这样的强度。有次直播中他突然晕倒,幸好及时被工作人员扶住,才避免摔伤。

无奈之下李咏不得不接受身体检查,却发现自己患上了晚期肿瘤。李咏泣不成声,他太清楚病魔会夺走自己短暂的成名时光。

此时台下观众的笑声,忽然变得格外遥远。

鼻咽癌晚期发现的绝望,出国治疗的隐瞒与决心

“恭喜李咏先生,《幸运52》再创收视纪录,您当之无愧的成为本台年度最佳主持人!”星探的这句评语似乎预示着李咏会在节目界更进一步,事业达到新的高峰。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然而就在颁奖典礼的几天后,一切美好都化为泡影。医生冰冷的诊断报告显示,李咏的鼻咽部出现恶性肿瘤细胞,已经是晚期状态,必须立刻进行抢救治疗。

李咏整个人处于极度恐慌中,他简直不敢相信耳中所听到的一切。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李咏绝望地把自己锁在家中,整日整夜地痛哭。他不敢让年迈体弱的父母知道这个消息,生怕他们承受不住。妻子哈文在一旁心如刀绞,她从未见过李咏如此崩溃的模样。

哈文擦干泪水,鼓起全部勇气劝说李咏:“去美国治疗,那里医疗条件好,或许可以增加治愈的希望!”李咏终于点头,便开始联系老朋友,准备前往异乡抗击病魔。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临行前,李咏隐瞒病情只对外宣称要移民。望着老人欣慰将自己送上归程的火车,他只觉心如刀割。飞机起飞时,李咏神情复杂地望向家乡,发誓一定会战胜病魔归来。

美国治疗途中遭受网络暴力,内心的自责与无奈

抵达美国后,李咏积极接受各种新疗法的治疗,并且非常配合医生的安排。白天他几乎都待在医院里面,和其他病患一起学习怎样积极面对病痛。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他非常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他们给予自己帮助与支持。

就在李咏以为生活终于重回正轨之时,有国内小报爆出他在美国的“高级生活”照片。李咏被拍到驾车出入高档社区、住在豪宅里。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瞬间舆论轩然,李咏成了大众口中的叛徒和败类。面对这一切,李咏又气又笑。他来美国的真正目的,只有极少数亲友才知道。

其他人却随意下了定论,这份冤枉让李咏无地自容。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李咏想为自己辩解,却最终还是放弃了。他意识到,和恶意揣测的人辩解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地攻击自己,这只会增加治疗中的不必要麻烦。

李咏闭口不言,任由外界白眼,自己则全力投入病情恢复中。他深信,真相终会水落石出,到那时一切自会大白于天下。

病情加重离世的无奈,遗嘱中对家人的牵挂

尽管李咏在美国接受了各种尖端治疗,但肿瘤还是以他无法想象的速度扩散蔓延。李咏曾经强壮健朗的身板,现在却只剩下一副皮包骨。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镜子里的自己,已经认不出来了。

李咏心中最大的牵挂,就是即将三岁的女儿法图麦。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还没能与父亲一起去迪士尼欢乐的玩耍。

李咏不甘心自己就这么离开,他死死攥着床单默默祈祷,哪怕再多活几年,能多陪伴陪伴法图麦一小会。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然而生命女神并没有回应李咏的请求。在某个凄风苦雨的深夜,李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临终前,他用尽全力在小本子上写下了遗言,把全部积蓄财产留给法图麦,希望她无忧无虑的成长。

在字迹的最后,李咏还叮嘱哈文处理后事时不要通知老人,他不忍他们承受这样的痛苦。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葬礼上,法图麦抱着小本子痛哭失声。妈妈哈文紧紧地搂住女儿,一起凝望李咏的遗像。李咏的微笑对她们而言,永远是那么熟悉且温暖。

即使他已离开人世,却依旧在她们心中活着,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她们。

低调独特的葬礼,遗产留给法图麦

按照李咏生前的嘱托,妻子哈文没有通知他的父母,而是在美国本地为他举办了低调的葬礼。简简单单的棺材,寥寥可数的几位老友,整个过程静悄悄地,和李咏生前的热闹人生完全不同。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李咏的遗像上,他穿着得体西装,微笑温和,就好像睡着了一样安详。三岁的法图麦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她挣脱母亲的怀抱,拉着李咏的手问:“爸爸,你什么时候醒来和我玩呀?” 哈文红着眼眶将法图麦抱在怀中,轻声告诉女儿:“爸爸已经去了很远的天堂,我们只能想念他了。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按照李咏的遗愿,他用自己短暂一生中积累的全部财富,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将专门用来资助音乐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其中第一笔巨款的受助人,就是李咏的女儿法图麦。

李咏希望法图麦能学得一技之长,未来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音乐人。

女儿法图麦成长中的困境与无奈

法图麦天生继承了李咏音乐方面的天赋基因,不过由于年龄尚小,她还不明白该如何运用自己的长处。在惨遭父亲离世的打击后,法图麦变得更加内向和寡言。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整日抱着老旧的泰迪熊公仔,蜷缩在角落里出神。

看到女儿这样,哈文十分焦急。她不仅要独自承担起照顾法图麦的重任,还要面对李咏过世后无处宣泄的网络暴力。

很多李咏的“死硬粉丝们”一边假惺惺哀悼,一边谩骂哈文没有尽到妻子本份。法图麦也成了他们口中“恶臭的早熟女孩”,各种恶意揣测铺天盖地。

“把我葬在美国,不要回国”,李咏去世后,他的2个亿遗产给了谁

面对这一切,法图麦哭了又哭,却一句怨言也不敢发表。她害怕网暴会更加失控,连妈妈也保护不了。只好时刻低调在家,不敢上学也不想出门玩耍。

哈文的心仿佛被利箭穿透,她不知如何是好。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可以重拾信心,走出生命的阴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