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作者:极简科普2022

文|极简科普

编辑|极简科普

前言

王守义十三香和老干妈辣椒酱,绝对是调料界的北乔峰和南慕容,它们曾经划江而治,在大陆调料市场做了几十年的领头羊。然而在2020年之后,有北方老干爹之称的王守义十三香却逐渐走向下坡路,年销售额甚至只有老干妈的一半。这个品牌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衰败的如此之快?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究其原因,其实还是因为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品牌创始人王守义在2003年临终之前,曾经给子孙留下了锦囊妙计,只要按照老人家的思路去经营,可保百年无虞。然而仅过去了十几年,后辈就把他的忠告抛到脑后,甚至跨越雷区,打破了老人家留下的规矩。

1984年,已经60岁高龄的王守义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他攥着一张百元大钞,申请到了一张营业执照,从此开启了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由于年事已高,因此他只能负责调料生产,其他经营事宜都是由二儿子王银良全权负责。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在王守义的坚持下,品牌始终坚持货真价实和薄利多销两个宗旨。每一盒十三香的利润,仅仅只有8分钱。正是靠着这样的经营初心,品牌很快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了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厨房调料。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到了90年代,王银良认为需要尽快注册商标,这样才能保证品牌长远发展。王守义同意了儿子的观点,但是父子俩却因为商标图案而起了争执。儿子认为,父亲就是品牌的金字招牌,也是防盗版的最佳选择。但是王守义更加保守,认为儿子的想法过于张扬。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不过,老子还是没拗过儿子,他的头像也最终被印在了十三香的包装盒上。仅仅三年的时间,消费者们都认识了王守义,他的头像也确实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活招牌。

既有质量、又有口碑,十三香很快成为调料界的老大哥。在上个世纪末就实现了年收入过亿。然而2003年,创始人王守义却因病离世。弥留之际,他将子孙都叫到病床前,立下4个不许:不许上市、不许玩资本、不许多元化发展、不许搞房地产。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虽说几个儿子都答应了老父亲的要求,但是站在一旁的长孙王太白却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毕竟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恢弘的发展目标:30岁之前赚到一个亿。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在他的眼里,祖父、父亲和几个叔伯都是老古董。靠着8分利的调味料,什么时候才能成为资产大鳄。因此,他一早就把注意力放在了房地产行业上,准备在这个领域大展身手。

因此,他完全不顾祖父遗言,豪掷几千万真金白银投资了曼彻斯特的房产。结果恰好碰到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位富三代的首次投资彻底宣告失败。

回国之后,他又开始在内地搞囤地和开发房地产这一套,虽说巅峰时期资产达到了1.3亿。但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甚至家族还为他承担了超过4000万的资金缺口。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经历了两次房地产投资失败之后,王公子又把视线转移到了餐饮行业。在他的安排下,王守义品牌的豆捞火锅店在郑州亮相。他希望借助门店来扩大品牌影响力,为企业之后的多元化发展打开路径。

创立伊始,王太白依旧斗志昂扬,甚至计划在全国开设500家门店。然而现实很骨感,他们在郑州的第一家店就经营惨淡。开业的头两个月,不少消费者奔着王守义的品牌而来,也算门庭若市。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但是几个月之后,火锅店就现出原型。老客户留不住,新客人不愿来,别说是之后的499家店成了泡影,就连郑州这家首店也很快关张大吉。

这么一折腾,王守义十三香反而流失掉了原本的调料市场。当年老爷子留下的四个不许,他直接打破三条。王公子筹划多年的商业蓝图,也成为了一场笑话。说到底,品牌之所以会走上下坡路,完全就是因为这个长孙在瞎搞。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王守义的几个儿子都哪去了?居然眼睁睁看着一个小辈在集团内搅弄风云,霍霍老父亲留下的调料帝国?

王守义十三香为何突然不香了?销售额连年下降,几次跨界合作都宣告失败。这个国民老品牌,为何会走到如此尴尬的境地?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调料大王王守义,在离世前为儿孙定下四个不许:不许上市、不许玩资本、不许多元化发展、不许搞房地产。结果老人家刚走没几年,长孙王太白就闪亮登场。不仅执着于炒地皮,甚至还跨界合作,开起了火锅店。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王公子很快就为自己的激进付出代价,他主导的这些产业无一例外都是惨淡收场。从此他也在家族中失去了话语权,集团的生杀大权再次回到了二叔王银良手里。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和侄子的大胆冒进截然相反,王银良则是过分的听话和小心。他始终记得父亲的嘱托,一心只想守住品牌。尤其是在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假冒品牌冒头之后,他就开始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打假”上。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为了对这些假冒产品迎头痛击,王银良甚至把与十三香相关的名称都进行了抢注。从11鲜,到18香,最后甚至到了39香,这些琳琅满目的商标品牌,都被企业收入囊中。

甚至王守义集团还成了法院的常客,针对市面上其他侵权行为,品牌将他们一一告上法庭。光是诉讼费,就前前后后花掉了两三千万。虽说此举确实保住了王守义十三香的金字招牌,但是集团上下也因此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以至于无心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到了2020年之后,王银良也意识到了营销的重要性,在微博等平台上也建立了官方账号。但最多也就是分享一些饮食小知识,还有一些特色菜谱,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不得不说,在资讯爆炸的今天。过于佛系和保守,也是让企业走向下坡路的原因之一。不过,王银良此举也情有可原,毕竟他的父亲王守义老先生曾经就是出了名的谨慎保守,也正是这种有些古板的工匠之心,才让十三香这种复合调料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了厨房中的必需品。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恐怕没几个人知道,王守义只是十三香的传承者,而非发明人。最早的十三香配方,其实起源于北宋时期的大药房。

在当时熙熙攘攘的都城开封,诞生了一家名为兴隆堂的草药铺子。这家店铺的老板曾经入朝为官,但由于得罪了权贵,因此在朝堂中步履维艰。为了保全一家老小,他自行辞官,在都城中开了一家名为兴隆堂的草药铺维持生计。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为了拓宽销路,老板也会用草药配一些天然调味料。久而久之,他就发现有些草药混在一些,居然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炒菜时加上一点,菜品立刻变得更加鲜香。

很快,这种复合调料就逐渐打入市场,引来许多百姓争相购买。后来兴隆堂的名气甚至传入皇宫,就连御膳房的师傅也成为了店铺的常客。百年之后,这种复合调料的配方就传到了王守义的手中,而他也从父亲那里继承衣钵,成了一位走街串巷卖调料的小生意人。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一开始,他以为自己的一生就会像父亲一样,靠着做调料养家糊口。但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改变了王守义的生活,也让他改良了祖辈留下的调料配方,做出了后来风靡全国的十三香。

1959年,河南地区爆发蝗灾,不仅粮食颗粒无收,就连一些香料也断了货。眼看着原料短缺,王守义更加着急上火,毕竟他还要靠着做调料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无奈之下,他只能利用现有的香料,把原先的调料配方进行了改良。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没想到这一无奈之举却意外成就了王守义,他很快发现新调配出的调味料更胜从前。于是他果断开始了对新调料的宣传售卖,更是根据配方为它起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十三香。

这就样,他的调味料越卖越好。1987年,王守义在河南驻马店开起了调料厂。从此,十三香成为了正规品牌,他也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调料大王。

调料界的“老干爹”,国民品牌王守义十三香,如今为何不香了?

其实,经营一个企业就和改良调料配方一样,细微的变化就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既不能过分大胆、也不能过分保守,这其中的“度”,还需要掌舵者细细衡量。你觉得王守义十三香还能继续香下去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