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作者:时光鉴影

#文章首发挑战赛#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富贵非吾愿,功名我不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党中央为了表彰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各大将领,决定在1955年进行一场授衔仪式。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然而,在授衔仪式开始之前,中央军委却找到了陈奇涵,给了他一份空白的委任状,让他自己填写军衔。当时,按照他的战绩,大将,上将,陈奇涵都担得上。谁也没有想到,他只是在委任状上填写了一个“中将”。

从山村走出来的将军

陈奇涵,是中国革命事业不可或缺的领头人。1897年秋天,陈奇涵在江西兴国竹坝村一户人家里出生。尽管当时陈奇涵家中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是父母还是倾尽全力让陈奇涵去兴国县北汇小学读书。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陈奇涵对于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非常珍惜,次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从小学毕业之后,陈奇涵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赣州中学学习。在这期间,陈奇涵接触到了进步的革命思想,萌生救国救民的念头。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陈奇涵在1919年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韶关分校,没过多久,陈奇涵就奔赴广州讲武堂学习,从讲武堂毕业之后,陈奇涵就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之中了。

起初,陈奇涵加入了江西本地的军阀,但是后来,赣军的混乱腐败让一心救国的陈奇涵大失所望,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陈奇涵就加入了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一年之后,陈奇涵来到了黄埔军校读书,这里也成为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在这里,陈奇涵结识共产党的早期人物,像是周恩来,陈赓等。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陈奇涵和陈赓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了至交好友。也是在陈赓的介绍之下,陈奇涵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当时国民党做出了规定,跨党派的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党派加入,而陈奇涵的身份是黄埔军校的少校,为此,陈奇涵坚定的选择了共产党,从黄埔军校回到了江西老家,并在当地组织起了革命运动。

在这期间,陈奇涵不仅领导过赣南起义,兴国暴动等活动,他还积极的发动当地群众,利用自己创办的《贯彻日报》宣传革命思想,培养出了更多的革命者。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每一场战斗陈奇涵都是冲在第一线,表现的异常英勇,也因此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但是就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陈奇涵受了重伤,被送到了后方的医院进行治疗。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的打响,陈奇涵就按捺不住内心,仅仅在休养一个之后,就重返战场了。

长征结束之后,在陕北担任红15军的参谋长,参加了东征和西征的战役。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深的毛主席信任的陈奇涵被调回了陕北,担任警备区的司令员,负责保护陕北地区的安全。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而陈奇涵也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在这期间,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并在黄河防务和剿匪工作中成果显著。在抗战胜利前夕,陈奇涵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这让他的共产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1945年,抗战胜利,解放战争打响,陈奇涵被任命为了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指挥了古北口保卫战。在陈奇涵的指挥下,我军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冲锋,歼灭敌人5000多人,可以说,这一仗打的非常的漂亮,切断了国民党华北地区和东北解放区联系。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之后,陈奇涵担任辽宁军区司令员,指挥了攻占吉林,围困长春等战役,为解放东北地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49年春天,陈奇涵回到江西老家从事剿匪工作,当时赣南地区的匪患非常猖獗,作乱的大部分人都是国民党的残部和当地盘踞已久的土匪。

而陈奇涵是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很是了解,因此在陈奇涵的治理之下,江西的匪患全部被清除殆尽了,而且陈奇涵也饱受江西人民的信任。让他陈奇涵也一直在尽心尽力的为江西人民做贡献。

翻开陈奇涵的任何一页履历,我们都可以看到陈奇涵为中国革命的立下的不朽的功劳,这也是中央军委让他填写自己想要的军衔的原因。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但是陈奇涵并非是一个贪图虚名的人,他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心态,所以他只在委任书中填下了中将的军衔。

实至名归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军一直没有进行授衔仪式,那时因为我们一直没有确定下来军衔的制度,在加上组织上不愿意让老百姓们认为要论功行赏,所以授衔工作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直到1952年,考虑到军队的现实情况,彭老总就向毛主席报告了军衔制度的重要性,因此,经过会议商讨之后,决定在1955年举行新中国的第一次场授衔仪式。由于当时大陆和苏联正处在“蜜月期”,所以在军衔授予方面也参考了苏联的做法。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当时陈奇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的院长,还连续担任了三届的国防委员,陈奇涵的资历完全评得上大将军衔的评选标准,而且,陈奇涵本人在全军中很有威望,而且陈奇涵也带出了不少能征善战的江西将领。

所以,考虑到陈奇涵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在授衔之前,中央军委这才找到他,询问他的意见,而陈奇涵却丝毫不在乎这些虚名,他大手一挥就在委任状上写下了中将的职称,并且表示:“我对于自己这几十年的评价就是:无能事,而能无事”。

短短的一句话将陈奇涵的豁达通透,淡泊名利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陈奇涵还在军衔表上写下这样一句感人的话语:“中国的革命事业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之下已经胜利成功,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地位的高低和得失是一个非常渺小的问题。”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陈奇涵参加革命的初心就是为了能够让被压迫,被剥削的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经过共产党人多年的奋斗,这一理想已然实现,因此,对于陈奇涵来说,无论被授予什么军衔,他都可以接受,因为这是党和国家对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认可。

当然,陈奇涵为中国革命立下的了累累战功,党中央和毛主席都是一一记在了心中,所以万万不能授予他中将军衔的,毕竟,要是陈奇涵都只授予了中将军衔,其他将领的军衔该怎么授予呢?

因此经过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再三考虑,决定将上将军衔授予给陈奇涵。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而陈奇涵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大为感动,之后,他更是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军事法院的建设中去了。陈奇涵在法院工作期间,断案如神,公正分明。两年之后,陈奇涵就从岗位上退了下来,并且推荐了能力出众的钟汉华接替他的位置。

陈奇涵的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品格不仅体现在自己身上,更是体现在自己的亲人的身上。1954年,陈奇涵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兴国,自从,陈奇涵在1934年跟随长征的队伍离开老家之后,眨眼间几十年都已经过去了。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为此,当兴国本地的老百姓在听说陈奇涵回到家乡之后,更是张罗着要为他接风洗尘,立即就要杀猪宰羊,但是,陈奇涵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当即婉拒了乡亲们的好意,默默的回到家中。陈奇涵对乡亲们说道:“我们共产党的官当的再大,那也是为人民服务的”

一番话说的兴国当地的老百姓拍手叫好。而当有人提议让陈奇涵为他当厨师的侄子安排一份工作的时候,陈奇涵毫无犹豫的拒绝了,他不允许家里的任何人利用他的名义搞特殊,他时常告诫家里的人,做事要踏踏实实,做人更要低调。

在陈奇涵的教育之下,陈家的儿女们都很争气,各自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之后,而陈奇涵两次回乡,对于兴国当地的发展十分的关心。

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特别是在1961年,陈奇涵听说坝南连年闹水灾,百姓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陈奇涵亲自为坝南的干部们提出了解决办法,在得知资金短缺这个难题之后,陈奇涵亲自筹集了20万元送到了坝南的干部手中,用作抗洪。

离家多年,陈奇涵始终把家乡的父老乡亲放在心中,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操碎了心。

结语:

陈奇涵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也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一生,他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981年2月份,陈奇涵将军在北京逝世,走完了光辉的一生。他没有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任何的遗产,两手空空的来到人世,两袖清风的离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奇涵

Talk历史:1955年,军委让陈奇涵自己填军衔,他写下中将,最终被授予什么?

古凌:1955年授衔时,军委让一人自己填写军衔,他写下“中将”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