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互通立交土地综合利用方法

作者:公路工程技术

房建功

山东迅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以城区某互通立交受征地条件限制及地方发展需要等因素影响下的土地综合利用为实例,介绍该互通对土地综合利用的思路和方式,并对互通立交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土地资源;综合利用;

作者简介:房建功(1976—),男,山东临沂人,研究方向为公路桥梁。;

引言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的建设,为城区、城镇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动力,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也解决了城镇居民跨区域远距离的通行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形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1]。现阶段城市发展受土地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市区、城区等重要地段。互通立交的修建必然对占用较大面积土地资源,应在满足各种规范指标的要求下,科学合理布设互通立交的象限位置。选用满足规范的各种线形指标,尽量充分利用所占用的土地资源,节约占地面积,为城市周边的发展预留空间。

1 工程概况

龙山互通立交被交路为省道,为一级公路,南北走向,路面宽度32 m。根据互通区地形、地物以及预测交通量,采用主线上跨被交路、上跨匝道的A-B型双喇叭枢纽互通立交。收费站位于主线与被交路相交西北象限内,收费站采用3进7出,设1进2出ETC车道。

2 设计标准

(1)匝道最小设计车速为40 km/h。(2)匝道路基宽度为单向双车道10.5 m、双向双车道19.5 m。(3)匝道最小平曲线半径为60 m,回旋线长度≮50 m。(4)最大纵坡4%,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为900 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为900 m。(5)主线设计车速为120 km/h,单车道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最小长度230 m,渐变段90 m;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单车道最小长度145 m,渐变段长度100 m。

3 制约因素

为综合利用龙山互通圈内土地资源,避免拆迁某高铁项目部办公楼及省道道路两侧三处辅道所占压房屋,调整F匝道线型,增设F匝道桥及F匝道挡墙收坡处理;调整北侧辅道位置,避让征拆难点,辅道由原设计A匝道AK0+750.0通道下穿改为穿越F匝道桥通行,同时调整原A匝道AK0+750.0通道尺寸。

为充分利用龙山互通G匝道、A匝道及被交路省道之间三角区域,增设A匝道左侧、G匝道左侧路肩挡墙,将辅道压缩至A匝道挡墙附近。同时考虑土地综合利用,取消收费站办公区后,收费广场填土高度较高,需增设下穿应急通道,方便收费员进出收费站。原设计交警ETC用房在收费站进口侧,不利于交警工作需求,需对房建位置进行调整,调整至收费站出口处,收费站出口侧填土高度较高,且挡土墙已施工完毕,需增设填平区进行处理。

4 土地综合利用方案

(1)取消原A匝道收费站办公区,综合利用附近既有建筑群落,并增设1处下穿A匝道应急通道。(2)为在A匝道收费广场车辆出口侧附近增设交警ETC专用房,需在A匝道收费广场区域左侧已施工挡墙西侧增设填平区。填平区采用设置30 cm C30混凝土挡板并回填泡沫轻质土进行填筑。将原A匝道挡墙外侧排水沟改至挡板外侧,填平区路面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为26 cm C30水泥混凝土+20 cm水泥稳定碎石。(3)为避免拆迁某高铁项目部办公楼、省道北侧2层建筑、省道北侧结构物及减少辅道占压面积,调整F匝道平、纵线形,并局部压缩F匝道起点区域右侧硬路肩,在高铁项目部办公楼增设1座(跨径12m+16m+12m)现浇F匝道桥。(4)在F匝道两侧三处增设悬臂式路肩挡墙,进行收坡处理,北侧辅道由原设计A匝道通道下穿改为穿越F匝道桥通行。同时,将A匝道原1~10 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汽通改为1~6 m箱通;优化调整北侧辅道线型,在A匝道左侧、G匝道左侧增设悬臂式路肩挡墙,进行收坡处理,将辅道压缩至A匝道挡墙附近。(4)为避免征拆省道南侧2层建筑房屋,局部压缩A匝道起点区域右侧硬路肩,优化调整南侧辅道线型。(5)泡沫轻质土具有轻质性、重度和强度可调节性、自流性、直立性、易开挖及施工便捷性等特性。对于互通收费站边已征地的三角区域综合利用,考虑收费站路侧已设置路肩挡墙,且挡墙较高,三角区域压实困难等因素,采用设置混凝土挡板、浇筑泡沫轻质土回填处理。见表1、表2。

表1 泡沫轻质土技术指标 下载原图

互通立交土地综合利用方法

表2 泡沫轻质土路基实测项目 下载原图

互通立交土地综合利用方法

注:表中Q1、Q2分别为路堤、路床部位抗压强度规定值或设计值[2]。

5 结语

对于互通立交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影响因素主要有征地拆迁、地方企业厂房发展、政府职能部门诉求、土地长远规划需求等,需要综合考虑互通区内的多种因素。在满足规范要求下,通过采用局部优化线形、增设路侧挡墙、调整辅导位置、采用泡沫轻质填料回填收坡、增设桥梁预留发展廊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规避难点,达到综合利用互通区土地资源目的。该立交已通车近3 a,互通服务运行良好,周边环境相宜。

参考文献

[1] 覃兆柳.城市道路互通立交特点解析及设计探讨[J].防护工程,2018(9).38-5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气泡混合轻质土填筑工程技术规程:CJJ/T 177—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互通立交土地综合利用方法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