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作者:公路工程技术

周晓珮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摘 要:提高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需构建相对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并通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绩效监控、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等措施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绩效评价;

作者简介:周晓珮(1990—),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引言

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绩效本身是结果导向型的,过程为“结果、产出、投入”,更加关注投入最后形成了什么样的效益[1]。推行预算绩效管理要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使预算管理的关注点从投入逐渐转向结果,并使结果具体化为可衡量的指标和标准[2]。

1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特点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通常提供货物运输、技术咨询、科学研究、检测校准、监督检查等服务,不生产有形的产品,固定资本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如交通路线的修建、交通设备的购置,都需要有较大的资本投入。因此,加强对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的绩效管理,研究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非常重要。

2 预算绩效管理流程

2.1 制定预算绩效目标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统筹安排各项目预算资金,增强资源配置和预算支出决策的科学性。预算绩效目标应以单位长期战略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详细分解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制定总体发展战略,各部门各科室制定年度计划,根据年度计划制定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每个项目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绩效目标,但用于考核实际成果的目标要易于采用定量的标准进行评价,具有可比性。除此之外,还应考虑预算绩效目标的时间性,目标可以分解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并作为预算绩效管理不同时期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实现绩效目标的过程构成一个按时间顺序相互衔接的整体。

2.2 编制预算与预算审批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应将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做到应编尽编。一方面,要及时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如法律制度、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人才政策等,合理测算综合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另一方面,要摸清现有的资源状况,充分利用存量资产。通过摸底调查,全面掌握预算基础资料,如部门设置、人员结构与数量、资源消耗(水电、办公用品等)、资产配置(办公物品、仪器设备、车辆、家具等),有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应设立预算管理工作委员会来负责预算的协调、控制和考评工作。各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应当依据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目标任务提出详细具体的测算依据,预算编制完成后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过程中发现上报的预算与预算绩效目标、工作计划以及战略目标不一致的提出调整意见,各项目根据调整意见及时调整并再次上报预算。经过反复调整,直至全部项目符合预算的总体绩效目标后,即可下达各预算主体予以实施。预算通过后如无重大特殊情况,未经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任何预算主体不得擅自变更、追加预算。

2.3 预算执行与控制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项目负责人需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及时收集预算绩效信息,如需监控预算的执行进度、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资金支付的合法合规性、项目合同的履约情况等。如果发现预算执行的实际结果偏离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应当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如果情节严重不能及时纠正,应当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预算管理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和预算执行者要分别按照权限发挥预算绩效监督的作用,建立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对所有预算项目全过程的绩效监督。另外,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项目资金开支范围、标准进行会计核算,严格控制各项目预算指标的资金使用,加强对预算执行的控制,预防腐败和浪费现象发生。

2.4 预算绩效评价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预算绩效评价通过考察目标、投入、过程、结果等方面的指标,针对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公平性进行评价。经济性原则要求在达到预算绩效目标的前提下使资金支出尽可能最小,考虑的是预算项目的成本;有效性原则是指预算支出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的程度,重点考核预算支出对单位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的满足,强调预算项目的实际效益;效率性原则是指用最小的预算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重点考察预算执行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的效果;公平性原则是指公众参与预算的程度以及对预算结果的满意程度。预算项目执行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需向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小组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审核通过后予以公示。

2.5 评价结果应用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委员会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资金使用效益高、成果显著的预算项目给予项目人员一定物质奖励,若为延续性项目在今后预算安排时予以继续支持;对于资金使用效益低、未实现预算绩效目标的项目给予批评警告,并将下一年度的预算进行一定额度的扣减;对于资金浪费严重、成果远未达到预算绩效目标的项目,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通过绩效考核和奖惩的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3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预算项目储备不足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通过建立预算项目储备库,可以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根据实现战略目标的程度将预算项目进行排序,统筹安排预算资金,将资金安排在最重要、最紧迫、效益最高的预算项目上。部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由于对目标责任划分不明确,项目人员没有很清晰的工作目标,大型预算项目需要跨部门、跨单位进行合作,导致没有根据战略目标和工作计划不断扩充预算项目储备库。

3.2 预算绩效监控不及时

预算执行过程需监控预算绩效结果是否符合制定的预算绩效目标,一旦发生偏离,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保证预算资金使用产生最大效益。部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由于预算执行过程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充分,使项目负责人和单位领导未能及时掌握预算项目执行进度、成本效益等情况,导致预算绩效监控落后。

3.3 预算绩效评价不充分

部分交通运输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没有根据单位的发展方向、经营特点以及经济形势等综合因素的变化而持续优化,个性化不足。此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充分,未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评价结果对下一阶段的预算安排影响不明显。

4 改进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4.1 开展事前绩效评估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在分配预算资金前,需对申请的预算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分配的依据。申请预算项目时需提供预算绩效目标、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实施方案、预算依据等,预算管理工作委员会应当组织专家在现场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预算绩效目标、预算编制、预算资金支出范围和金额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估,为预算资金分配提供决策依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有利于避免没有经过调研就立项导致项目不符合现实需求、延续性项目惯性支出导致项目效益不高、项目实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导致项目难以执行等问题的发生。

4.2 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绩效监控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实施预算项目绩效监控的负责人应当了解项目的政策背景,熟悉内部业务流程,分析绩效监控的重点环节,掌握政策落实和项目推进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再考虑绩效信息数据,从而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客观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3]。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开展绩效监控必须依托信息化手段,在预算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绩效管理要素,将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预算执行与绩效监控、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等管理环节相融合,逐步打通预算绩效管理、资金支付、资产采购等系统资源,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在权限内推动预算项目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将绩效监控建立在充分、准确、实时的大数据信息之上,有助于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4.3 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定量评价为主原则。尽量采用定量指标,由于定性指标的分值会受到评价者主观喜好的影响,因而应当尽量减少采用定性指标。(2)综合统筹原则。可以借鉴BSC(平衡计分卡)的评价方法,从财务、内部流程、客户、学习与创新四个维度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与评价。评价指标要能够满足预算绩效目标考核的需要,并与单位长期发展战略和工作规划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预算项目考核的侧重点,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具有指导作用。(3)科学优选原则。在综合统筹原则的基础上,可以结合KPI(关键绩效指标)的管理方法,在各个层面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尽量减少指标重复,降低绩效评价成本。(4)实际可操作原则。制定评价指标时要明确取数范围,考虑是否存在取数困难,不仅要考虑财务指标还需要考虑非财务指标。另外,设置指标的同时还需要设置评价标准,保证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5)持续优化原则。在保证指标体系相对稳定性的同时还要持续优化评价指标,适应单位经营发展的总体方向和趋势,满足单位发展的客观需要[4]。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体系中的指标设置。

4.4 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绩效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削减部门预算,也不是问责,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决策和管理[5]。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应当在制度上规定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全覆盖,加快建立预算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应用机制。应当深入论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程度。第一层级是结果反馈、信息公开;第二层级是改进管理、完善或调整政策;第三层级是问责等惩罚性措施。要根据绩效评价制度的成熟程度,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体系,使评价结果的应用有效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5 结语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应成立预算管理工作委员会和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小组,由主管领导、财务、纪检、业务部门等组成,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预算执行结束后,需按照预算管理制度的规定,采用规范的程序和评价指标对项目预算绩效进行评价,形成绩效评价报告。绩效评价报告经过绩效考核评价小组审核确认后予以公开,涉密情况除外,接受全员监督。各项目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制定绩效目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整改落实。预算管理委员会对整个预算管理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白景明.推行绩效预算必须解决的四个重要问题[J].财政与发展, 2006(1):26-31.

[2] 夏先德.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研究[J].财政研究,2013(4):11-16.

[3] 刘菲菲.宏微观视角下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路径选择[J].财会月刊,2019(21):172-176.

[4] 刘国斌,冀晶焱.基于BSC和KPI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构建[J].会计之友,2015(8):126-129.

[5] 马蔡琛,朱旭阳.从传统绩效预算走向新绩效预算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86-96.

交通运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