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作者:新乡宇缘比亚迪4s店

2023年9月22日,随着第50万辆比亚迪海豚驶下生产线,这款市场表现堪称现象级的新能源车型迎来了重要的里程碑时刻。

与此同时,更具竞争力的海豚50万纪念版也同步上市,比亚迪不仅为其定下了12.68-13.98万元的售价区间,还给出了全系2,000元抵9,000元购车款的限时权益,将海豚起步价压进了11万元。这种“增配不增价”的策略今年已经被用在多款比亚迪品牌旗下的“冠军版”车型上。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不过,尽管未被赋予“冠军版”之名,但海豚事实上早已是A0级轿车销冠。

从2021年8月底上市到第50万辆下线,海豚仅用时2年1个月。除此之外,这辆A0级纯电轿车还取得了连续19个月A0级轿车细分市场销冠、连续6次A0级汽车月销冠军、连续5次纯电轿车月销冠军等一系列成绩。

一款现象级产品的出现会产生划时代的意义。海豚的上市也将A0级汽车市场划分为“前海豚时代”和“后海豚时代”。

“前海豚时代”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对于车企、市场和用户来说,这个时代可以概括为:被合资品牌支配的“恐惧”。

“恐惧”一词在这里或许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海豚横空出世之前,小型轿车销量榜前排的确是丰田致炫、本田飞度、大众Polo等售价在10万元级别的燃油车型,它们的年销量规模多在5-10万辆之间,自主品牌鲜有能达到相同量级的产品。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而在小型SUV市场,一些来自自主品牌的车型凭借价格上的优势取得了一定的建树,但占据前两名的仍然是两款日系品牌产品,并且其销量与身后的车型拉开了明显的差距,达到了年销15万辆级的水平,对于当时的自主品牌来说堪称难以逾越的“高山”。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另外,彼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也尚未全面开始在A0级市场的弯道超车。直至2021年上半年,一些相对具备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才开始崭露头角,终结了预算10万元级的消费者买不到合适的新能源车型的窘境,但从销量上看,这些产品还远没有达到爆款的水平。

可以说,在海豚上市前,汽车消费者们还是不得不在产品力和性价比并不突出的A0级合资燃油车中做选择,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车型抢占前者的市场份额也暂无比较成功的先例。

这一切随着海豚在2021年8月底的上市和随后的交付而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从销量上看,海豚在上市后的第4个完整交付月便达成了月销量破万,用时11个月便达成累销10万辆;分别用时4个月完成累销从10万到20万、再到30万和40万;40万到第50万辆只用了3个月。从2022年1月起,海豚把持A0级轿车销冠长达19个月,连续7个月月销超3万辆,甚至出现了海豚的单月销量大于其他所有A0级轿车之和、单款车型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达到近70%、年销量达到近乎空前的20万辆级的现象。

可以说,从海豚的热销开始,A0级市场的主旋律实现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过渡,产品力、使用成本和场景匹配度的三重优势也让该市场目标用户的心智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转变。

自此,A0级市场也迎来“一超多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打造一款售价10-15万元的爆款A0级新能源车,关键还是在于对用户群体的甄别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

在A0级合资燃油车热销的时代,这些价格低廉、配置简单的小车更多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即:花10万多买一个足够为一两人遮风挡雨的小出行工具,用户需求较为简单。

但随着大批90、95甚至00后开始涌入汽车消费市场,A0级车用户的享受型和智能化体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虽然受限于经济实力,他们的购车预算相比过去的用户群体没有明显提升,但之前那种“轮子+发动机+壳子”的简单组合已经很难满足他们。此外,这一用户群体对于审美的要求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内外设计风格偏保守的传统燃油车已不再符合他们的审美。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同时,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城市拥堵的加剧,经济的发展也让更多家庭具备了购置第二辆车的能力,于是便产生了增购一辆更适合城区代步通勤的精品小车的需求,作为家里第一辆尺寸空间更大、适合长途出行的车辆的补充。

因此,今天A0级车的主流用户可以被大致归纳为两类:一是观念较新、注重体验、经济实力一般的年轻用户群体,二是经济实力中上、有增购需求的家庭用户群体。

从用户的典型用车场景来看,市区通勤代步、接送孩子、商场娱乐、商超采购、短途出行等是较为高频的使用场景,并且还会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些如车内休息、车内娱乐等相对低频的附加场景。

得益于较小的车身尺寸和转弯半径,A0级燃油车在城市道路上往往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但过于简约的配置——例如倒车影像甚至驻车雷达的缺失——则为停车场景带来了诸多不便。除此之外,这个级别价位的燃油车型还存在加速能力孱弱、几乎不具备娱乐功能等短板,无法满足今天的用户在通勤效率和车内娱乐需求的痛点。

因此综合来看,在2021年的时间节点上,A0级市场的变革大浪潮是势在必行,并且水到渠成的,而应运而生的海豚则是凭实力冲上了浪头。

在对用户需求满足度和痛点解决度上,海豚相比同级别、同价位燃油车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在外观内饰的设计上,海豚选择了一种相对中性化的“海洋美学”设计理念,而非一味地走圆润可爱的萌系路线,能够同时满足主流男性和女性用户的审美。本次上市的50万纪念版车型在前后杠、侧裙和车尾增加了更具运动氛围的套件,并采用了更具视觉冲击力的德兰黑+热浪绯红配色,进一步提升了该车的运动感和时尚感。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在内饰方面,海豚同样采用了带有较多海洋元素的对称式设计,并预留了足够多的储物空间,以满足用户存放水杯、眼镜、纸巾、垃圾桶等各类小件物品的需求。可自适应旋转的12.8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开放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和6扬声器音响让海豚具备了同级较强的车内娱乐能力,实现车内看视频/直播/K歌等同级燃油车无法实现的功能。

海豚50万纪念版在智能座舱的体验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新增的连续语音功能让车内的交互变得更加便利,智能上下电功能也让该车基本摆脱了燃油车的使用逻辑,更贴合今天的新能源车用户的使用习惯。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与此前热销的几款A0级燃油车相比,海豚在三维尺寸上处于同一水平,克制的车身尺寸使其在城市道路上具有同等的便利性,在应对窄路掉头和狭窄车位时表现更得力。

在各类市区场景下,海豚与燃油竞品相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点。

其一是轴距。作为首款基于e平台3.0打造的量产纯电动车型,轴距2700mm的海豚拥有越级的后排空间和接近纯平的地板。尽管后排坐人对于一款A0级轿车来说是相对低频的使用场景,但当产生这方面的需求时,海豚无疑会带给后排乘客更好的乘坐体验,远胜于A0级竞品燃油车型。

其二是配置。相比连驻车雷达都难以做到标配的合资燃油车型,海豚全系标配了360°全景影像,这一配置也为驾驶员在应对狭窄复杂路况和停车时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此外,作为一款纯电动车型,续航和能耗水平自然是用户重点关注的属性。e平台3.0为海豚带来了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电池包冷媒直冷直热技术、宽温域热泵系统等新技术,体现在用户体验上,则是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续航达成率。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401/420km的纯电续航里程加上60kW的直流快充,足以让海豚轻松应对绝大多数城市通勤和户外场景,降低了用户的续航和补能焦虑。全系标配的3.3kW对外放电功能也可以作为户外场景下的补充,扩展了该车在露营、郊游时的实用性。

不难看出,海豚在产品定义上已经摆脱了“A0级燃油车的新能源替代品”的刻板印象,而是通过打造精品小车的思路和新技术的应用来匹配今天用户的需求,从而达到过去燃油车型难以企及的销量表现。

这,便是“海豚式的成功”。

总结

海豚“现象级爆款”的市场表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技术优势和产品定义成功共同导致的必然结果。

对比亚迪品牌而言,作为e平台3.0的首款量产车型,海豚也担负起了展示先进技术的任务。借由海豚的热销,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愈发深入人心。

在上市两周年之际,海豚不仅迎来了50万辆下线的重要里程碑,也迎来了更激烈的市场竞争,第50万次“跃动”对于海豚来说,更像是一个新阶段的起点。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作为头部新能源品牌,比亚迪如何应对竞争?作为细分市场销冠的海豚,产品将如何进化?作为全球车型,海豚在海外市场又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比亚迪海豚的第50万次跃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