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M+戏院:光影记忆的拂尘与新生

作者:王琦 785

电影与时尚之间常常有着不解之缘,有时更是互为缪斯。

时尚奢侈品牌CHANEL的品牌历史,就一直与电影艺术颇有渊源。从好莱坞黄金时代到法国新浪潮,再到后来的先锋派电影,Gabrielle Chanel女士的一生见证了电影行业的发展。而她本人不仅与1960年代的先锋导演们建立了长久的友谊,也为当时的许多女明星打造了银幕上与生活中的经典造型,成就了她们的个人风范。而今CHANEL延续了品牌创始人在艺术赞助上的传承,继续推动文化艺术领域的创新与交流,近年来为电影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全新艺文项目。

今年7月,香港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宣布与CHANEL开展为期三年的伙伴合作关系。本次合作项目内容包括冠名支持“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职位,目前该职位由苏筱琪(Silke Schmickl)担任,她将带领博物馆的流动影像藏品、委约作品、电影和策展节目的发展,并策划M+流动影像中心的活动。同时,CHANEL将于未来三年支持M+戏院既有的两大精选节目——“钩沉与遗珠”以及“残像·留影”。两项节目都是M+戏院的常设系列,前者主打重映修复的经典及被遗忘的佳作,而后者则是选映跨越形式与观念界限的电影大师之作和实验作品。

除此之外,此次合作更会新增两个重要项目:旨在保存香港丰富的电影文化历史的“M+修复(M+ Restored)”计划,以及肯定及表彰亚洲历代先锋电影艺术家的“亚洲前卫电影交流库(Asian Avant-Garde Film Circulation Library)”,以此加深社会大众对电影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启发新一代艺术家的灵感,并推动亚洲以至世界各地的流动影像发展。

恰逢M+戏院开幕已逾一年,M+ CHANEL流动影像主策展人苏筱琪在过去的一年中是如何引领这间“开在博物馆里的戏院”走向观众?对于未来三年宏大的伙伴合作计划,她又如何计划带领团队继承好这笔丰厚的电影遗产,并再次激发亚洲影像的新生能量?日前,就以上这些问题,苏筱琪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

不打商业牌的“戏院”

上世纪80至90年代,是人们最为熟知的香港电影的流金岁月。当时的香港影业年产量最高超过300部,电影从业人员超过两万人,影响力风靡亚洲乃至全世界,堪称“东方好莱坞”。无论是李小龙的功夫片、成龙的动作片,还是周星驰的喜剧片,无数影星及其经典场景都深深地烙印在那一代观众们的记忆之中,成就了经久不衰的港片情怀。

在苏筱琪看来,香港正是凭借着独特的城市地形和充满活力的创意能量,激发了无数经典银幕故事的灵感,并让许多的导演和演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表示:“毫无疑问,香港是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具标志性的电影之城。能在M+这个坐拥本土重要流动影像艺术家作品的博物馆工作,让我有机会展映和深入研究香港电影,真是无与伦比的体验。”

M+戏院2022年6月8日正式与公众见面,但这家“电影院”的排片自亮相开始就与一般的商业电影院不太一样。M+戏院中,除了放映实验电影、流动影像作品外,还会选映修复后的经典香港影片以及呼应M+展览及藏品系列的影像作品。

“作为一家博物馆中的电影院,M+对香港电影的历史和最新发展都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在电影放映季中选映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香港电影反映这些元素。从《无间道》这样的标志性经典港产片,到资深电影人许鞍华、王家卫等的长片作品,以至一些持续进行中的新兴艺术家委约作品都有所涉猎。”苏筱琪还表示,作为一家专注于视觉文化艺术收藏的机构,促成艺术家和电影人的密切合作不仅可以拓宽人们对视觉文化创意实践的视角和理解,更能跳出行业的传统框架去创作新的作品,拉近不同艺术范畴之间的联系。

电影修复成为新趋势

近年来,修复香港电影的趋势渐见蓬勃。也有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经典艺术电影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其商业价值。因此,无论是在国内外一些大型的国际电影节或是电影主题展览上,都愈来愈多见专门设置了关注修复老影片的单元。

苏筱琪指出:“电影修复确实是超越电影胶片物质存留的一项重要工作。留住电影遗产的活力,让子孙后代都能够欣赏和了解自己城市的过去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没有任何其他媒介能够像动态影像一样能直观地传达时代的精神。而作为一家艺博机构,我们可以调动起自己的收藏和档案资源,为这些影像作品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我们会收集一些像是电影海报和摄影布景等的小物件,将它们与电影放在一起展示。保存好这些经典的影片也可以让我们看到电影制作的演变,并把这个演化过程变得有形而具体。每次打开放映机,作品就能再次‘活过来’,就像它刚被创作时一样。”

然而尽管关注影片修复的人不在少数,但由于影片修复工程庞大,而且涉及利用专业的修复技术,通常能得到修复的大多是知名商业电影作品。但苏筱琪向记者表示,在这次全新启动的“M+修复”计划中,他们将优先把修复的目标锁定在那些不一定享有很高知名度,但具备较高艺术价值的香港电影上。她说:“对于香港电影修复计划,我们持续在与负责收藏保护香港电影的同事保持着深入的沟通,以制定入选作品名单。我们重点关注那些在香港电影史上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以及重要性的电影,特别是那些并非由大型制片厂制作的影片——这部分的影片若无法得到妥善的修复,更容易遭受损失。”

苏筱琪向记者介绍,由M+策展人和影片保护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目前正在制定切实可行的“M+修复”计划路线图,该路线图将涵盖不同的修复理论流派和修复传统,以确定整个“M+修复”计划中会否增加新技术的介入。她说:“我们将与国际电影修复实验室密切合作,根据他们的建议、电影的具体情况以及与电影制片人或其代表协商后的意见,共同确定是否会利用新科技、新手段来进行基础修复工作,以实现最佳修复质量,即忠于原作的观感,这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她还透露,该计划还将邀请香港电影资料馆等其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存香港标志性影片遗产的机构共同参与。“作为一家博物馆,我们可以提供电影材料保存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提供研究和策展框架,让这些修复电影在寻常的电影发行渠道外再次获得新生命。”未来,修复后的电影也将成为M+自家节目及馆外放映节目或展览的一部分,他们亦计划在公众节目及在线的“M+杂志”中与观众分享修复影片背后的研究和故事。

突破传统的镜头实验

通常,人们对“电影”都有着比较朴素的认识和概念,即为在一段时间内讲述了某件事情的前因后果的影视片段。但对于艺术家来说,电影的形式和内容完全可以颠覆想象,又或者说更加大胆“前卫”。

大名鼎鼎的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就在自家地下工作室制作过数百部实验影像作品。这些实验性作品通常由松散的、即兴的场景组成,像是他制作的《睡眠(Sleep)》(1964),就以长达5小时20分钟的超级长镜头拍摄了他的诗人约翰·乔诺(John Giorno)的睡姿。这类型的实验影像以及前卫影片大大拓宽了人们对电影的想象,但目前在亚洲仍没有系统的研究和收藏计划。而这次CHANEL与M+合作的另一个新项目“亚洲前卫电影交流库”,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亚洲前卫电影这块空白。

苏筱琪指出:“前卫电影的定义很宽泛,我们正在研究的实验电影、视频艺术、纪录片、表演电影和动画等都算在此列。我们感兴趣的是那些在形式上和概念上挑战了经典的动态影像,这些影像通常是在成熟的电影行业框架以外制作的作品,并且能对当下紧迫的社会问题作出回应。在框架之外的创作需要创造力、勇气和协作精神,这是大多数前卫影片共有的品质。”她强调,“亚洲前卫电影交流库”作为一项重要的馆藏建设计划,不单可以加强M+馆藏,还能为亚洲电影的保存和研究做出贡献,并为未来的学术和策展创造更多新的机会。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