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潜追悼会,女儿程熙听闻后,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作者:咱们走着瞧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程潜,这位坚韧的爱国将军,早年跟随孙中山先生,历经解放战争,毅然弃暗投明。

然而,1968年4月9日,一场无情的病魔夺走了程潜的生命,将他带入永恒。一场庄严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众人肃然起敬。在现场的中央,程潜的女儿,程熙,站立着,与前来表示哀悼的领导人们握手致意,她的眼中充满着沉痛和坚强。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潜追悼会,女儿程熙听闻后,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在追悼会上,一个出乎程熙意料之外的人出现了,那就是江青。特殊的时刻,特殊的身份,程熙曾以为江青这样级别的领导不会亲临追悼会。然而,江青的到来,似乎传达出中央对程潜的重视,将他视为亲人一般。

追悼会结束后,程熙提出了三个重要的要求,她想将父亲的遗愿传达给中央:

首先,她请求将程潜的诗词送交毛主席。程潜的诗篇豪迈激昂,气吞山河,而毛主席对他十分钦佩,两位老乡的友情深厚。程潜弃暗投明后,毛主席一直关心着他的生活,不时伸出援手。如今,程潜已经离世,程熙希望将这些诗词送还给毛主席,作为长久友情的见证。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潜追悼会,女儿程熙听闻后,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其次,程熙提出减少住房面积的要求。建国初期,程潜一家居住在北京的大院里。程潜身为省长,生活宽裕,但如今程潜去世,子女们都没有工作,无法负担大院的开销。程熙不愿意让国家负担这些费用,因此她主动提出要搬到小房子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最后,程熙请求帮助她安排工作。尽管程潜曾担任省长,但他一直坚持让子女们自力更生,没有为他们安排工作。程熙决心要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她也希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特殊时期,周总理对于程熙的请求并未全盘接受,主要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潜追悼会,女儿程熙听闻后,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周总理对程熙的来信非常动情,他赞赏程熙的为人和志向:“程熙是个好孩子,国家需要这样的年轻人。至于她的要求,我只同意前两个。”对于帮助程熙安排工作,周总理提出了合理的理由。程熙自幼醉心国画,具备艺术家的气质,而文艺岗位并不空缺。其他领域虽有名额,如卫生局或农业所,但并不适合程熙的专业背景。在周总理看来,人才应该物尽其用,专业的事应交给专业人士。因此,周总理在回信中写道:“暂时无法帮你安排工作。不要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潜追悼会,女儿程熙听闻后,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1970年,程熙终于迎来了机会,她踏上了历史档案馆的工作岗位,负责研究明清历史。这一机会的实现不仅得益于周总理的推荐,更因程熙的才华和实力。周总理的推荐是敲开了一扇门,但能否进入还要取决于她的表现。找到工作后,程熙写信向周总理表示感谢:“感谢您的帮助,如果父亲能知道,一定非常开心。”周总理回信时强调:“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自助者,天助之。你是凭借自己的本事找到这份工作的。”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潜追悼会,女儿程熙听闻后,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程潜去世后,程熙勇敢地提出了她的要求,希望中央能够帮助她安排工作。周总理的支持和鼓励成为她前进的动力,最终,她凭借个人实力成功地踏上了历史档案馆的岗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而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精神,永远是前行的动力。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潜追悼会,女儿程熙听闻后,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