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潛追悼會,女兒程熙聽聞後,向中央提出三個要求

作者:咱們走着瞧

本文内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程潛,這位堅韌的愛國将軍,早年跟随孫中山先生,曆經解放戰争,毅然棄暗投明。

然而,1968年4月9日,一場無情的病魔奪走了程潛的生命,将他帶入永恒。一場莊嚴的追悼會在北京舉行,衆人肅然起敬。在現場的中央,程潛的女兒,程熙,站立着,與前來表示哀悼的上司人們握手緻意,她的眼中充滿着沉痛和堅強。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潛追悼會,女兒程熙聽聞後,向中央提出三個要求

在追悼會上,一個出乎程熙意料之外的人出現了,那就是江青。特殊的時刻,特殊的身份,程熙曾以為江青這樣級别的上司不會親臨追悼會。然而,江青的到來,似乎傳達出中央對程潛的重視,将他視為親人一般。

追悼會結束後,程熙提出了三個重要的要求,她想将父親的遺願傳達給中央:

首先,她請求将程潛的詩詞送交毛主席。程潛的詩篇豪邁激昂,氣吞山河,而毛主席對他十分欽佩,兩位老鄉的友情深厚。程潛棄暗投明後,毛主席一直關心着他的生活,不時伸出援手。如今,程潛已經離世,程熙希望将這些詩詞送還給毛主席,作為長久友情的見證。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潛追悼會,女兒程熙聽聞後,向中央提出三個要求

其次,程熙提出減少住房面積的要求。建國初期,程潛一家居住在北京的大院裡。程潛身為省長,生活寬裕,但如今程潛去世,子女們都沒有工作,無法負擔大院的開銷。程熙不願意讓國家負擔這些費用,是以她主動提出要搬到小房子住,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

最後,程熙請求幫助她安排工作。盡管程潛曾擔任省長,但他一直堅持讓子女們自力更生,沒有為他們安排工作。程熙決心要挑起家庭的重擔,但她也希望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特殊時期,周總理對于程熙的請求并未全盤接受,主要是因為沒有合适的崗位。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潛追悼會,女兒程熙聽聞後,向中央提出三個要求

周總理對程熙的來信非常動情,他贊賞程熙的為人和志向:“程熙是個好孩子,國家需要這樣的年輕人。至于她的要求,我隻同意前兩個。”對于幫助程熙安排工作,周總理提出了合理的理由。程熙自幼醉心國畫,具備藝術家的氣質,而文藝崗位并不空缺。其他領域雖有名額,如衛生局或農業所,但并不适合程熙的專業背景。在周總理看來,人才應該物盡其用,專業的事應交給專業人士。是以,周總理在回信中寫道:“暫時無法幫你安排工作。不要急,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潛追悼會,女兒程熙聽聞後,向中央提出三個要求

1970年,程熙終于迎來了機會,她踏上了曆史檔案館的工作崗位,負責研究明清曆史。這一機會的實作不僅得益于周總理的推薦,更因程熙的才華和實力。周總理的推薦是敲開了一扇門,但能否進入還要取決于她的表現。找到工作後,程熙寫信向周總理表示感謝:“感謝您的幫助,如果父親能知道,一定非常開心。”周總理回信時強調:“不用謝我,要謝就謝你自己。自助者,天助之。你是憑借自己的本事找到這份工作的。”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潛追悼會,女兒程熙聽聞後,向中央提出三個要求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程潛去世後,程熙勇敢地提出了她的要求,希望中央能夠幫助她安排工作。周總理的支援和鼓勵成為她前進的動力,最終,她憑借個人實力成功地踏上了曆史檔案館的崗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而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的精神,永遠是前行的動力。

1968年江青出席程潛追悼會,女兒程熙聽聞後,向中央提出三個要求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