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3年将再遇特大旱灾?老牛说:今年是“十牛耕田”,年景不乐观

作者:白术370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去年的“特大旱情”对南方农民朋友们来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如今,2023年已经来临,人们不禁担忧,是否会再次陷入特大旱情的困境?

回首过去的日子,尽管立春已过,春分即将到来,但降雨依旧匮乏。晴朗的天气占据主导地位,新年至今尚未见一场急需的大雨。即便是小雨,也屈指可数。

清明节将至,农谚传承着智慧,“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然而,面对干旱,土地干燥,村民们只能不辞辛劳,用水桶挑水浇湿土地,然后开始播种。这种繁琐而艰苦的方式虽然让人不胜其烦,但没有其他选择。错过了播种季节,将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023年将再遇特大旱灾?老牛说:今年是“十牛耕田”,年景不乐观

在网络上,我咨询了一些其他地区的朋友,他们的情况与我老家如出一辙。降雨一直十分稀缺,甚至连毛毛雨都不多见。春雨虽贵如油,但与夏季的降雨相比,仍然偏少。通常情况下,春旱更容易在北方地区出现,而在南方比较罕见。然而,受去年特大旱情的影响,很多村民开始担忧,今年是否会再次重蹈覆辙?

村里的老农们说出了一句谚语:“今年是十牛耕田”,这句话意味着年景不太乐观。那么,这句话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吧!

2023年将再遇特大旱灾?老牛说:今年是“十牛耕田”,年景不乐观

2023年是双春闰二月,而且有一句话说:“十牛耕田,一龙治水”。老一辈的农民担忧今年会重演去年的特大旱情,这不仅是出于他们的经验,还有古代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春牛图》。

《春牛图》是一本古老的图鉴,用于预测当年的天气、降雨量、天干地支、五行和农作物的收成。这一传统始于初唐时期,盛行于元明清时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图鉴的主要特征是一头牛和一个牵牛人的图画,两侧配以诗句,这些诗句可以预测当年的天气和农作物的情况。

2023年将再遇特大旱灾?老牛说:今年是“十牛耕田”,年景不乐观

下方是一年的黄历,特别标注了24个节气的日期。此外,还包括每日宜忌等内容。过去,许多家庭都会贴上《春牛图》,因为它不仅指导了播种、耕种、收割等农事活动,还有保佑全家平安的作用。

而在2023年的《春牛图》中,出现了“十牛耕田,一龙治水”的字样。在过去,耕牛是农民的得力助手,能够轻松完成各种农田工作。有些家庭养不起牛,会与邻居合养,以轮换使用。通常情况下,两头牛一同耕田,效率高,对牛来说也较为轻松。然而,今年出现了“十牛耕田”的情况,意味着土地变得难以耕种,因为降雨稀缺,旱情严重,土地变得坚硬难耕。

2023年将再遇特大旱灾?老牛说:今年是“十牛耕田”,年景不乐观

去年,降雨不足导致许多地方遭受旱情,今年耕牛的数量翻倍,这也是一些农民担忧今年旱情更为严重的原因之一。此外,根据“几龙治水”的说法,今年是“一龙治水”,而古话说“龙多涝,龙少靠,五龙六龙风调雨顺”,意味着龙越多,旱情就越容易发生。这一说法的原因是,当地人逐渐放松对水资源的管理,而五龙或六龙则预示着风调雨顺的天气。尽管“一龙治水”不容易出现旱情,但在春季,雨水仍然偏少。

2023年将再遇特大旱灾?老牛说:今年是“十牛耕田”,年景不乐观

总结而言,古老的《春牛图》和现代科学工具都显示,今年的年景并不乐观。云南省水利厅发布的预测称:“2023年旱涝灾害较上年将偏重发生,形势严峻!”另外,媒体报道称,今年西南地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2–5成,四川南部和云南大部分地区偏少8成以上,加上高温,干旱情况正在恶化。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也指出,今年夏季可能出现持续高温,

并且未来中国平均集中降雨期间从目前的50年一遇将变为20年一遇。极端干旱事件也将从目前的50年一遇变为32年一遇。

这些数据令人担忧,不论是古老的农民经验还是现代科学的预测,都表明今年的气候可能会对农民造成严重的影响。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民们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损失。

干旱不仅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计带来了巨大压力。水资源的短缺使得人们不得不挑水浇地,而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业。因此,今年的干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