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节日的升级与回归

作者:观察者网独家视频

► 文 张广凯“公益能不能像春节红包一样,在社交平台上传播?”

以一个简单的想法为原点,2015年诞生了全民公益行动“99公益日”。经过多年探索,它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标志性的全民公益节:从2015年到2022年,共带动超过2.8亿次、130亿元爱心捐赠发生,以送“小红花”为代表的行为公益互动人次突破4亿。

今年,99公益日进一步拓宽了社会参与度:启动“分分捐”进一步降低门槛,“一花一梦想”公益画展上线;首次在主要发起方之一的腾讯公益之外的平台设置分会场。在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看来,互联网公益从求速度求数量转向求质量发展,最终回归到促使全社会“人人可公益”的全新阶段。

这也是99公益日的升级与回归。

9年探索,全民公益再升级

公益捐款,只捐一分钱会被嫌少吗?

这不是一个多大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只是闪念而过,一笑置之。

不过在99公益日的组织者看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能不能让用户参与公益的门槛变得非常低甚至隐形,可以让每个人来做一些好事,参与到公益当中?

于是就有了今年的“分分捐”。

9月起,随着99公益日启动,微信支付携手腾讯公益首次面向全体用户开放“分分捐”轻公益产品,用户在日常消费支付成功后,可选择随手捐赠小额善款,一分钱也能做公益。

在商家用微信支付买单金额大于5元且不为整数时,支付成功页将出现“分分捐”入口,用户可选择将不足整数的部分捐至特定公益项目,每次最多0.99元。9月1日至9日期间,腾讯基金会也将为每一笔用户捐赠配捐0.99元,善款被使用后,将定期向用户推送项目执行反馈。

“不是说一定要捐非常多钱,而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做好事里面来,特别希望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分分捐就是这样给用户一个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献出一点爱。”在微信支付行业产品运营部副总经理雷茂锋看来,让公益回归“做好事”的状态,就是“分分捐”最重要的意义。

不仅关注公益捐赠的金额,更关注全民性的参与,这是99公益日一贯的特点。除了“分分捐”之外,今年的“一花一梦想”公益画展同样服务于此。

截至9月5日,在“一花一梦想”公益画展主会场,不少来自公益机构受助人、社会影响力人士的画作备受关注,网友纷纷通过送出小红花来助力公益梦想。

其中,公益项目“助医爱心小家”中的受助儿童慕昕妍的画作《花丛中的猫步》,呼吁大家关注异地就医的重症孩童,累计获得近14万小红花;来自学生志愿者张雨兴的画作《候鸟保护》呼吁大家保护候鸟家园,累计获得超过12万多小红花;孤独症画家胡菲雨通过画作《云游斗罗》号召大家关注孤独症障碍群体,累计获得6.7万多朵小红花……

一个节日的升级与回归

濮存昕、黄晓明、陈数、陈一冰等明星公益人,为孩子、为乡村、为地球、为生命创作了各种主题画作,网友可通过送出爱心符号“小红花”、捐款、转发扩散等方式支持画作所主张的公益梦想,助力梦想的落地和实现。

今年的99公益日还在联劝网设置了分会场,第一次在腾讯生态外的产品平台进行配捐。联劝网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搭建及运营,是民政部指定的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一。

跨平台配捐的开创新做法,进一步拓展了“99公益日”的“共建”深度。通过跨平台配捐,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公益组织参与,还可促进不同平台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形式创新和资源共享,提高公益行业的效率和水平。

据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透露,双方合作共建的想法在去年就萌生了。“腾讯公益平台这两年越来越多地呈现出符合公益底层价值的一些特质,比方开放、合作和共享。所以这两年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在这个方面有非常主动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够把99公益日做成中国公益慈善发展历程当中的里程碑事件。”

在王志云看来,各家互联网公益平台加入的时间先后、发起的背景、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以及提供的价值都不太一样,未来发挥更大作用最为关键的点是要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联劝网平台之所以在今年和腾讯公益平台形成99公益日的合作,就是希望通过实践去推动价值共同体的形成。

互联网搭台,公益外延得以扩大

时至今日,中国互联网公益的历史其实并不算长,机制和体系也还处在成长变化之中。99公益日一直在探索,互联网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公益。

99公益日带来的第一个重要变化,在于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力量,迅速降低用户的参与门槛,加大公益的普及。

腾讯公益平台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2年,该平台的用户捐赠数额从2700多万元增长到超过56亿元,十年间增加了50多亿元。

其中,99公益日诞生后的2015年、2016年,是该平台两个飞跃性变化的节点:2014年,用户捐赠数额逼近1亿元,2015年、2016年分别快速增长到超过5.4元亿和超过8.1亿元,2017年更是突破了16亿元。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加入,还极大扩展了公益行业的外延,增加用户获得感。

一个节日的升级与回归

人们印象中的传统的公益,只能以人工方式,对救助对象进行一对一帮扶,效率有限。但有了互联网公益之后,医疗、文物文保、野生动物保护、环保、社会应急等多个领域都出现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身影,让这些行业的效率得以提高,让更多人民群众得以共享社会发展的果实。

针对听力障碍群体,腾讯会议旗下天籁实验室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聋人协会等机构及伙伴发起了“天籁行动”。

过去,筛查不及时、辅听设备普及率低、相关人群知识匮乏等因素,导致中国居民的听力损失状况常常难以得到及时帮助。

腾讯会议将天籁AI技术应用在人工耳蜗等辅听设备中,让耳蜗佩戴者听清率提升了40%;围绕听力测试,腾讯天籁实验室推出十二生肖元素的线上公益测听工具,可基于噪声场景下的言语可懂度测试方法,帮助用户快速初步评估和掌握自身的听力健康情况,助力公众提升爱耳护耳意识。

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公益的效率大大提升,才能正在真正意义上惠及全民。

透明、可持续,共筑高质量发展生态

关注效率,更要关注质量。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也成为了公益慈善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开放、透明到可持续,互联网公益一直在不断前行,并进行新的社会治理探索。

透明信任一直是公益的生命线。2017年,腾讯公益首创财务披露环节,以透明为基础构建99公益日的准入机制,此后透明组建不断迭代,并升级为更严格的“财务披露+独立审计+随机抽检”的要求。后来,腾讯公益平台上线了“透明度提示”(冷静器)的消息框,用户点击确认知情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捐助。近两年,腾讯公益持续深耕透明模块建设,打造了公益“股东人大会”、“公益真探”等重点项目,让公益机构直面捐赠人的探查和质询。

今年99公益日结束后,腾讯公益将邀约筹款额前十的公益机构,发起公益真探行动,接受捐赠人的探访与监督。“公益真探”招募长期关注公益的捐赠人、志愿者,其中包括媒体、研究人员、互联网从业人员、艺术家等不同身份的公众,力求以客观、中立的视角记录真实的公益进展。

此外,“99公益日”今年还邀请到莫言等知名公众人物担任项目执行人,每个月可以向粉丝发布项目进展,成为了项目的天然监督者。

在可持续方面,“99公益日”成功造节之后,更希望让公益行为渗透到全年每一天。

一个节日的升级与回归

与往年相比,今年“99公益日”的一个重要变化体现在1亿元的非限定性激励金上,其中5500万元可用于全年日常资助,4500万元用于99公益日募捐周期特别激励,激励更向全年日常资助倾斜。

把资助放到全年365天,一方面方便了公益机构按照自身特点安排项目进度,另一方面,也对机构的常态化、可持续运营起到激励作用。

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腾讯可持续价值事业部副总裁葛燄表示:“筹款仅仅是工作的开始,大量的工作其实在筹款之后。我们整个配捐逻辑的变化,包括这一个亿的激励资金的变化,其实都是希望激励到公益机构,提升他们的能力,能够让公益机构跟捐赠人、用户可持续的去产生良性的沟通,最终希望能够培育更多捐赠人,可持续地投入进来。这是出发点和宗旨。”

同时,99公益日的日常版本“乡村振兴”区域公益专场模式也进一步完善,2023年已在重庆、云南、湖北、陕西等地举办9场“乡村振兴”区域场活动,更多区域性公益机构收获了成长机遇,这也是公益行为更加细水长流的重要力量。

金锦萍认为,纵观“99公益日”9年来的发展变化,互联网公益已经从求速度求数量逐渐转向求质量发展,“99公益日”的三重使命也愈加清晰:让慈善资源更合理、更有效地对接,促使慈善组织和行业的整个善治,最终回归到促使全社会“人人可公益”的全新阶段。这是一种社会倡导,更是一种整体慈善文化提升的理念。

可以说,9年来,99公益日不断探索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作用,构建技术和慈善事业之间的新型关系;在探索过程中,有赖于数字技术,使得全链条透明的公益慈善治理机制创新成为可能,逐步拉平理想和现实的鸿沟。

来源|观察者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