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節日的更新與回歸

作者:觀察者網獨家視訊

► 文 張廣凱“公益能不能像春節紅包一樣,在社交平台上傳播?”

以一個簡單的想法為原點,2015年誕生了全民公益行動“99公益日”。經過多年探索,它正逐漸成長為一個标志性的全民公益節:從2015年到2022年,共帶動超過2.8億次、130億元愛心捐贈發生,以送“小紅花”為代表的行為公益互動人次突破4億。

今年,99公益日進一步拓寬了社會參與度:啟動“分分捐”進一步降低門檻,“一花一夢想”公益畫展上線;首次在主要發起方之一的騰訊公益之外的平台設定分會場。在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看來,網際網路公益從求速度求數量轉向求品質發展,最終回歸到促使全社會“人人可公益”的全新階段。

這也是99公益日的更新與回歸。

9年探索,全民公益再更新

公益捐款,隻捐一分錢會被嫌少嗎?

這不是一個多大的問題,很多人可能隻是閃念而過,一笑置之。

不過在99公益日的組織者看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能不能讓使用者參與公益的門檻變得非常低甚至隐形,可以讓每個人來做一些好事,參與到公益當中?

于是就有了今年的“分分捐”。

9月起,随着99公益日啟動,微信支付攜手騰訊公益首次面向全體使用者開放“分分捐”輕公益産品,使用者在日常消費支付成功後,可選擇随手捐贈小額善款,一分錢也能做公益。

在商家用微信支付買單金額大于5元且不為整數時,支付成功頁将出現“分分捐”入口,使用者可選擇将不足整數的部分捐至特定公益項目,每次最多0.99元。9月1日至9日期間,騰訊基金會也将為每一筆使用者捐贈配捐0.99元,善款被使用後,将定期向使用者推送項目執行回報。

“不是說一定要捐非常多錢,而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做好事裡面來,特别希望人人都能獻出一點愛。分分捐就是這樣給使用者一個機會,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獻出一點愛。”在微信支付行業産品營運部副總經理雷茂鋒看來,讓公益回歸“做好事”的狀态,就是“分分捐”最重要的意義。

不僅關注公益捐贈的金額,更關注全民性的參與,這是99公益日一貫的特點。除了“分分捐”之外,今年的“一花一夢想”公益畫展同樣服務于此。

截至9月5日,在“一花一夢想”公益畫展主會場,不少來自公益機構受助人、社會影響力人士的畫作備受關注,網友紛紛通過送出小紅花來助力公益夢想。

其中,公益項目“助醫愛心小家”中的受助兒童慕昕妍的畫作《花叢中的貓步》,呼籲大家關注異地就醫的重症孩童,累計獲得近14萬小紅花;來自學生志願者張雨興的畫作《候鳥保護》呼籲大家保護候鳥家園,累計獲得超過12萬多小紅花;孤獨症畫家胡菲雨通過畫作《雲遊鬥羅》号召大家關注孤獨症障礙群體,累計獲得6.7萬多朵小紅花……

一個節日的更新與回歸

濮存昕、黃曉明、陳數、陳一冰等明星公益人,為孩子、為鄉村、為地球、為生命創作了各種主題畫作,網友可通過送出愛心符号“小紅花”、捐款、轉發擴散等方式支援畫作所主張的公益夢想,助力夢想的落地和實作。

今年的99公益日還在聯勸網設定了分會場,第一次在騰訊生态外的産品平台進行配捐。聯勸網由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搭建及營運,是民政部指定的首批網際網路公開募捐資訊平台之一。

跨平台配捐的開創新做法,進一步拓展了“99公益日”的“共建”深度。通過跨平台配捐,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的公益組織參與,還可促進不同平台之間的合作和資源共享,促進形式創新和資源共享,提高公益行業的效率和水準。

據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志雲透露,雙方合作共建的想法在去年就萌生了。“騰訊公益平台這兩年越來越多地呈現出符合公益底層價值的一些特質,比方開放、合作和共享。是以這兩年我能夠感受到他們在這個方面有非常主動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夠把99公益日做成中國公益慈善發展曆程當中的裡程碑事件。”

在王志雲看來,各家網際網路公益平台加入的時間先後、發起的背景、擁有的資源和優勢以及提供的價值都不太一樣,未來發揮更大作用最為關鍵的點是要形成一個價值共同體。聯勸網平台之是以在今年和騰訊公益平台形成99公益日的合作,就是希望通過實踐去推動價值共同體的形成。

網際網路搭台,公益外延得以擴大

時至今日,中國網際網路公益的曆史其實并不算長,機制和體系也還處在成長變化之中。99公益日一直在探索,網際網路如何更好地服務于公益。

99公益日帶來的第一個重要變化,在于依托網際網路和數字技術的力量,迅速降低使用者的參與門檻,加大公益的普及。

騰訊公益平台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2022年,該平台的使用者捐贈數額從2700多萬元增長到超過56億元,十年間增加了50多億元。

其中,99公益日誕生後的2015年、2016年,是該平台兩個飛躍性變化的節點:2014年,使用者捐贈數額逼近1億元,2015年、2016年分别快速增長到超過5.4元億和超過8.1億元,2017年更是突破了16億元。

此外,網際網路技術的加入,還極大擴充了公益行業的外延,增加使用者獲得感。

一個節日的更新與回歸

人們印象中的傳統的公益,隻能以人工方式,對救助對象進行一對一幫扶,效率有限。但有了網際網路公益之後,醫療、文物文保、野生動物保護、環保、社會應急等多個領域都出現了人工智能和大資料的身影,讓這些行業的效率得以提高,讓更多人民群衆得以共享社會發展的果實。

針對聽力障礙群體,騰訊會議旗下天籁實驗室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中國聾人協會等機構及夥伴發起了“天籁行動”。

過去,篩查不及時、輔聽裝置普及率低、相關人群知識匮乏等因素,導緻中國居民的聽力損失狀況常常難以得到及時幫助。

騰訊會議将天籁AI技術應用在人工耳蝸等輔聽裝置中,讓耳蝸佩戴者聽清率提升了40%;圍繞聽力測試,騰訊天籁實驗室推出十二生肖元素的線上公益測聽工具,可基于噪聲場景下的言語可懂度測試方法,幫助使用者快速初步評估和掌握自身的聽力健康情況,助力公衆提升愛耳護耳意識。

依托網際網路和數字化,公益的效率大大提升,才能正在真正意義上惠及全民。

透明、可持續,共築高品質發展生态

關注效率,更要關注品質。随着中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高品質發展也成為了公益慈善的題中應有之義。從開放、透明到可持續,網際網路公益一直在不斷前行,并進行新的社會治理探索。

透明信任一直是公益的生命線。2017年,騰訊公益首創财務披露環節,以透明為基礎建構99公益日的準入機制,此後透明組建不斷疊代,并更新為更嚴格的“财務披露+獨立審計+随機抽檢”的要求。後來,騰訊公益平台上線了“透明度提示”(冷靜器)的消息框,使用者點選确認知情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捐助。近兩年,騰訊公益持續深耕透明子產品建設,打造了公益“股東人大會”、“公益真探”等重點項目,讓公益機構直面捐贈人的探查和質詢。

今年99公益日結束後,騰訊公益将邀約籌款額前十的公益機構,發起公益真探行動,接受捐贈人的探訪與監督。“公益真探”招募長期關注公益的捐贈人、志願者,其中包括媒體、研究人員、網際網路從業人員、藝術家等不同身份的公衆,力求以客觀、中立的視角記錄真實的公益進展。

此外,“99公益日”今年還邀請到莫言等知名公衆人物擔任項目執行人,每個月可以向粉絲釋出項目進展,成為了項目的天然監督者。

在可持續方面,“99公益日”成功造節之後,更希望讓公益行為滲透到全年每一天。

一個節日的更新與回歸

與往年相比,今年“99公益日”的一個重要變化展現在1億元的非限定性激勵金上,其中5500萬元可用于全年日常資助,4500萬元用于99公益日募捐周期特别激勵,激勵更向全年日常資助傾斜。

把資助放到全年365天,一方面友善了公益機構按照自身特點安排項目進度,另一方面,也對機構的常态化、可持續營運起到激勵作用。

騰訊基金會秘書長、騰訊可持續價值事業部副總裁葛燄表示:“籌款僅僅是工作的開始,大量的工作其實在籌款之後。我們整個配捐邏輯的變化,包括這一個億的激勵資金的變化,其實都是希望激勵到公益機構,提升他們的能力,能夠讓公益機構跟捐贈人、使用者可持續的去産生良性的溝通,最終希望能夠培育更多捐贈人,可持續地投入進來。這是出發點和宗旨。”

同時,99公益日的日常版本“鄉村振興”區域公益專場模式也進一步完善,2023年已在重慶、雲南、湖北、陝西等地舉辦9場“鄉村振興”區域場活動,更多區域性公益機構收獲了成長機遇,這也是公益行為更加細水長流的重要力量。

金錦萍認為,縱觀“99公益日”9年來的發展變化,網際網路公益已經從求速度求數量逐漸轉向求品質發展,“99公益日”的三重使命也愈加清晰:讓慈善資源更合理、更有效地對接,促使慈善組織和行業的整個善治,最終回歸到促使全社會“人人可公益”的全新階段。這是一種社會倡導,更是一種整體慈善文化提升的理念。

可以說,9年來,99公益日不斷探索發揮網際網路技術在公益慈善事業中的作用,建構技術和慈善事業之間的新型關系;在探索過程中,有賴于數字技術,使得全鍊條透明的公益慈善治理機制創新成為可能,逐漸拉平理想和現實的鴻溝。

來源|觀察者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