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六零上半收入下滑约6.6%:继续亏损,360智脑暂时落后一步?

作者:贝多财经

8月30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H:601360,下称“三六零”)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三六零2023年上半年的营收为45.0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48.24亿元下降6.64%。

三六零上半收入下滑约6.6%:继续亏损,360智脑暂时落后一步?

2023年上半年,三六零的净亏损为2.31亿元,2022年同期的净亏损为3.98亿元;扣非后净亏损为2.55亿元,2022年同期的扣非后净亏损为5.05亿元。不难看出,三六零2023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不及预期。

据贝多财经了解,三六零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三六零预计实现营收45.7亿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5.19%。同时,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亏损2.3亿元,预计扣非后净亏损2.5亿元。

拉长时间来看,三六零的业绩下滑幅度有所收窄。相比之下,三六零2022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16%,半年度收入下降幅度收窄。而2023年第二季度,三六零的营收约25.37亿元,同比增长10.42%,2022年同期为同比变动-9.02%。

对于收入下滑,三六零归因于“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受行业下滑影响,延续下滑趋势”。而对于亏损,三六零方面则并未进行解释说明。2023年第一季度,三六零的净亏损为1.86亿元,2023年第二季度则为净亏损0.45亿元。

而此前财报数据显示,三六零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收入分别为99.04亿元、122.38亿元、131.29亿元和128.41亿元,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分别为116.15亿元、108.86亿元和95.21亿元。

对比可知,三六零的收入自2018年达到巅峰,并在2019年开始下降,相对减少2.19%,并在此后的三年中继续下滑。这意味着,三六零已经连续四年收入下滑。而现在看来,三六零2023年度的收入也将延续下滑态势。

另外,三六零在2022年开始录得亏损。财报显示,三六零2022年的净亏损为22.04亿元,2021年同期的净利润为9.02亿元,2020年则为29.13亿元。2022年,三六零的扣非后净亏损为18.64亿元,2021年的扣非后净利润为6.08亿元,2020年为25.47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三六零的各项费用开支较高。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5.60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28%,占营收的比例为34.64%;销售费用为9.44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2.97%。

按业务板块来看,三六零的收入主要由互联网商业化及增值服务业务贡献。2023年上半年,该板块的收入约为26.81亿元,同比减少5.92%。其中,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业务收入为21.68亿元,同比减少6.13%;以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增值业务收入为5.13亿元,同比减少5.01%。

2023年上半年,三六零的安全及其他相关收入为9.08亿元,同比减少12.5%,其中第二季度安全及其他相关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98.76%,环比增长157.16%;智能硬件业务收入8.65亿元,同比下降5.19%,主要原因是部分大客户的需求有所下降所致。

公开信息显示,三六零曾于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在2016年私有化。2018年,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全称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无限公司”)实现在A股上市,自2018年2月28日生效。

在A股上市首日,三六零的开盘价为65.67元/股,收报于56.92元/股,市值超过3800亿元。而截至2023年8月31日收盘,三六零的股价则报收11.18元/股,总市值约为799亿元。

贝多财经发现,三六零的股价曾在2023年4月4日盘中一度涨至20.85元/股,成为该公司在过去52周(一年)的最高值,对应的市值约1490亿元。按8月31日收盘价计算,三六零的股价跌幅约46.38%,市值减少约691亿元。

今年4月21日,三六零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周鸿祎曾发布“三六零人工智能总动员”内部信,称大语言模型是场新工业革命,任何APP、软件、网站和应用都值得被重塑。GPT和百行千业的深度结合将直接改变行业竞争格局,搭不上这班车的企业就会被淘汰。

周鸿祎要求360每一位员工、每个产品和业务都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适应人机协作,着手产品重塑。另据贝多财经了解,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申请注册“360AI”“360 智脑”“CHAT360”“360GPT”等商标。

特别说明的是,首批国产大模型产品于2023年8月31日获批面向全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其中上海3家、北京5家,包括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大模型)、智谱AI(GLM大模型)、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商汤(日日新大模型)等。

相比之下, 360智脑等暂未获批。而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企业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向公众提供服务前,应当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安全评估,并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履行算法备案和变更、注销备案手续。

而现在看来,360智脑暂时处于落后一步的状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