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作者:智阅汽车

北汽蓝谷四年亏损达226亿元,极狐2023年负债96亿元,是资产的4.6倍。在持续亏损和资不抵债的状况之下,北汽正在与华为的进一步合作中谋求新的出路,极狐则迟迟难以铺开销量规模。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4月27日, 北汽蓝谷发布了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3.19亿元,同比增长50.50%;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增长1.19%;扣非净利润为-60.18亿元,同比下降3.08%。

在北汽蓝谷看来,当前公司还处于大投入阶段,旗下产品销量仍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暂未显现,导致产品成本阶段性偏高,是其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

事实或许确实如此,但资本和市场不会对企业背后的理由买账。尤其当下其他传统自主车企的转型纷纷急转直上。

乘联会发布的4月狭义批发销量的车企排名中,前十位就包括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安和长城。对比之下,在新能源领域“起大早”的北汽蓝谷,反而落后了太多。

北汽蓝谷,起大早赶晚集

2009年,北汽集团发起并控股成立了北汽蓝谷,成为大陆首家独立运营、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入局早的北汽蓝谷,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出圈,在出租车、网约车等纯电细分市场站稳脚跟。

2018年,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5.8万辆,连续7年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同年9月,北汽蓝谷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第一股”。

然而,上市之后,来自B端的新能源销量也逐渐成为北汽蓝谷的掣肘。2019年,公司销售新能源汽车15.06万辆,同比下滑4.69%。2020年,随着网约车需求逐渐饱和,新能源补贴退坡,北汽蓝谷的新能源销量一落千丈,全年销量仅为25914辆,同比下跌82.79%。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与此当时,“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新车逐渐量产,比亚迪等车企也开始入局,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2021年,大陆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近1.6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3.4%。北汽蓝谷的表现却差强人意,2021年全年销量为26127辆,同比微增0.82%,被寄予厚望的北汽极狐,销量也不尽人意。

为了扭转颓势,2022年,北汽蓝谷提出的销量目标是10万辆,其中极狐的年销目标是4万辆,BEIJING品牌的年销目标为6万辆。但最终,北汽蓝谷2022年汽车销量达5.02万辆,仅完成了整体目标约50%;极狐汽车销量为1.19万辆,同比增长146%,也未达到4万辆的年销目标。

公司销量不佳,也让北汽蓝谷的业绩持续陷入低谷。

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北汽蓝谷营收分别为52.72亿元、86.97亿元和9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65%、64.95%和9.40%。

亏损方面,2020年-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64.82亿元、-52.44亿元和-54.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45.36%、19.11%和-4.22%;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6.46亿元、-55.44亿元和-58.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0.79%、16.59%和-5.31%。

虽然亏损幅度不断缩窄,但始终未能跳脱出亏损的状态,包括2023年。

对于2023年,北汽蓝谷没有再设定具体的销量目标,全年实现销量92172辆,同比增长83.69%,终于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极狐汽车2023年累计销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138%。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北汽蓝谷2023年财报主要数据

虽然销量实现大涨,但亏损幅度却不减。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北汽蓝谷净利润为-54亿元,同比增长1.19%;扣非净利润为-60.18亿元,同比下降3.08%。

总计来说,2020年至2023年四年时间内,北汽蓝谷净利润累计亏损约226亿元,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了约240亿元。

在亏损期间,为了支撑财务,北汽蓝谷分别在2021年和2023年进行了两次定增,募集资金分别为54.5亿元和60.3亿元,合计达114.8亿元。

然而,这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其亏损的现状。财报显示,2020年末至2023年末,北汽蓝谷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73.91%、70.10%、79.89%和77.41%。到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仍然达到79.87%。显然,募资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重回盈利,仍然需要依靠销量规模。

资不抵债,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说到对销量的期望,不得不提北汽极狐。

北汽蓝谷旗下主要有极狐、北京两大品牌。其中,作为北汽蓝谷在2016年成立的高端纯电品牌,极狐汽车一直被寄予厚望。其进入新能源市场的时间并不比“蔚小理”晚,不过,却未能如愿引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潮流。

早在2017年9月,极狐汽车就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是与华为合作最早的车企。但到了销量上,效果却并不明显,这一点从极狐近两年仅1万-3万辆的年销量可以看出。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2022年5月,极狐与华为合作的首款搭载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正式上市,7月正式交付。彼时,北汽蓝谷对这款采用华为HI模式的新车寄予厚望,“我们对这款车的销量目标,就是卖到断货”。

然而,2022年全年极狐汽车销量为1.19万辆,仅完成4万辆销量目标近30%。

去年,极狐加快了新产品投放速度,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极狐阿尔法S/T森林版、极狐考拉和极狐阿尔法T5等多款车型密集上市。2023年,极狐销售新车30016辆,同比增长达138%。虽然同比增长大涨,但现实来看,极狐3万辆的年销量,仅相当于是部分新能源品牌目前一个月的销量。

更令人担忧的是,极狐汽车当前仍陷亏损和资不抵债。

财报显示,2021年,极狐汽车总资产达10.01亿元,净资产达-14.25亿元,净利润达14.25亿元;2022年,极狐汽车总资产达29.85亿元,净资产达-41.73亿元,净利润亏损27.5亿元;2023年,极狐汽车总资产为20.99亿元,净资产却达到-75.2亿元,净利润亏损达33.47亿元。

主要以2023年的资产推算,极狐汽车的负债高达96.19亿元人民币,为其总资产的约4.6倍。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对于极狐乃至北汽蓝谷的持续亏损,市场担忧的是,尽管北汽蓝谷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先行者,但持续的亏损和资不抵债,让其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靠华为谋出路,能翻身吗?

2024年一季度,内卷仍是主旋律,汽车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仍未回血的北汽蓝谷一季度的业绩也出现了波动。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北汽蓝谷2024年一季度财报主要数据

财报显示,北汽蓝谷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04亿元,同比下降39.75%。盈利能力也未在2024年一季度得到改善,净亏损10.16亿元,同比下降13.92%;扣非净利润亏损10.32亿元,同比增长2.07%。

业绩波动与销量下滑或有直接关系。2024年一季度,北汽蓝谷销量达1.01万辆,同比下滑33.03%。

值得一提的事是,销量不济,北汽蓝谷的产能利用率也低下。2023年年报显示,北京新能源没有产量,而麦格纳产能利用率为35.53%。

为了提高产能利用率,北汽蓝谷开始缩减产能、出售资产。2023年3月14日,常州新能源签署了资产转让协议,以5.67亿元(含税)的价格对外转让了其所持有的固定资产等相关资产,公司的产能已于2023年4月注销。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当然,北汽蓝谷的危机感是拉满的。采用华为HI模式的极狐迟迟无法铺开销量规模,北汽蓝谷选择了另一条路。2023年8月,北汽蓝谷宣布,投资16.1亿元建设高端智能生态工厂,形成年产5万辆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产能,主要生产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型。

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北汽蓝谷与华为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PRO上市,同时,二者共同打造的首款智选模式车型享界S9也正式亮相,预计将在今年6月上市。

与华为HI模式不同,享界S9从产品设计到后续销售,华为均深度参与其中,即华为的智选模式。

北汽蓝谷方面透露的信息是,对于享界产品的合作模式,主要由北汽做研发和生产,华为的鸿蒙智行渠道负责销售,不会在极狐的销售渠道出现。

北汽蓝谷连续四年亏损,极狐辜负一手好牌

北汽蓝谷董秘赵冀也对外直言,“在智选模式下,产品的营销节奏和终端市场,都是华为团队在操刀,这个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借助华为的高声量来提升产品的关注度。”

显然易见,华为与赛力斯合作带来的声量和销量,让陷入转型低谷的北汽蓝谷决定再赌一把。即便这一次可能关乎“失去灵魂”。

从股价来看,3月13日,工信部网站发布了享界S9的新车图片,北汽蓝谷当日收报7.73元/股,成交额41.97亿元。总市值430.83亿元,拉升市值超40亿元。这说明,华为智选的合作模式,确实不一般,比之华为HI模式的效果完全不同。

不过,在智选模式下,除了问界,目前还有奇瑞的智界和江淮的傲界,北汽的享界能否成功复制赛力斯的成功,目前仍然是个未知数。再加上新能源行业的竞争风云诡谲,接下来,如何扭转亏损局面,降低负债水平将仍然是北汽蓝谷今年的主要任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