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作者:智閱汽車

北汽藍谷四年虧損達226億元,極狐2023年負債96億元,是資産的4.6倍。在持續虧損和資不抵債的狀況之下,北汽正在與華為的進一步合作中謀求新的出路,極狐則遲遲難以鋪開銷量規模。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4月27日, 北汽藍谷釋出了2023年年報,資料顯示,公司實作營業收入143.19億元,同比增長50.50%;淨利潤為-54億元,同比增長1.19%;扣非淨利潤為-60.18億元,同比下降3.08%。

在北汽藍谷看來,目前公司還處于大投入階段,旗下産品銷量仍處于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暫未顯現,導緻産品成本階段性偏高,是其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

事實或許确實如此,但資本和市場不會對企業背後的理由買賬。尤其當下其他傳統自主車企的轉型紛紛急轉直上。

乘聯會釋出的4月狹義批發銷量的車企排名中,前十位就包括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和長城。對比之下,在新能源領域“起大早”的北汽藍谷,反而落後了太多。

北汽藍谷,起大早趕晚集

2009年,北汽集團發起并控股成立了北汽藍谷,成為大陸首家獨立營運、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并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試點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入局早的北汽藍谷,憑借成本效益優勢迅速出圈,在計程車、網約車等純電細分市場站穩腳跟。

2018年,北汽藍谷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5.8萬輛,連續7年蟬聯國内新能源汽車銷冠。同年9月,北汽藍谷通過重大資産重組,成為國内“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然而,上市之後,來自B端的新能源銷量也逐漸成為北汽藍谷的掣肘。2019年,公司銷售新能源汽車15.06萬輛,同比下滑4.69%。2020年,随着網約車需求逐漸飽和,新能源補貼退坡,北汽藍谷的新能源銷量一落千丈,全年銷量僅為25914輛,同比下跌82.79%。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與此當時,“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新車逐漸量産,比亞迪等車企也開始入局,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

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為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近1.6倍,市場占有率達到13.4%。北汽藍谷的表現卻差強人意,2021年全年銷量為26127輛,同比微增0.82%,被寄予厚望的北汽極狐,銷量也不盡人意。

為了扭轉頹勢,2022年,北汽藍谷提出的銷量目标是10萬輛,其中極狐的年銷目标是4萬輛,BEIJING品牌的年銷目标為6萬輛。但最終,北汽藍谷2022年汽車銷量達5.02萬輛,僅完成了整體目标約50%;極狐汽車銷量為1.19萬輛,同比增長146%,也未達到4萬輛的年銷目标。

公司銷量不佳,也讓北汽藍谷的業績持續陷入低谷。

資料顯示,2020年-2022年,北汽藍谷營收分别為52.72億元、86.97億元和95.14億元,同比分别增長-77.65%、64.95%和9.40%。

虧損方面,2020年-2022年的淨利潤分别為-64.82億元、-52.44億元和-54.65億元,同比分别增長-7145.36%、19.11%和-4.22%;扣非淨利潤分别為-66.46億元、-55.44億元和-58.38億元,同比分别增長-660.79%、16.59%和-5.31%。

雖然虧損幅度不斷縮窄,但始終未能跳脫出虧損的狀态,包括2023年。

對于2023年,北汽藍谷沒有再設定具體的銷量目标,全年實作銷量92172輛,同比增長83.69%,終于實作大幅增長。其中,極狐汽車2023年累計銷量達3萬輛,同比增長138%。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北汽藍谷2023年财報主要資料

雖然銷量實作大漲,但虧損幅度卻不減。資料顯示,去年全年,北汽藍谷淨利潤為-54億元,同比增長1.19%;扣非淨利潤為-60.18億元,同比下降3.08%。

總計來說,2020年至2023年四年時間内,北汽藍谷淨利潤累計虧損約226億元,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了約240億元。

在虧損期間,為了支撐财務,北汽藍谷分别在2021年和2023年進行了兩次定增,募集資金分别為54.5億元和60.3億元,合計達114.8億元。

然而,這也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其虧損的現狀。财報顯示,2020年末至2023年末,北汽藍谷資産負債率分别達到73.91%、70.10%、79.89%和77.41%。到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産負債率仍然達到79.87%。顯然,募資也不是長久之計”,要想重回盈利,仍然需要依靠銷量規模。

資不抵債,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說到對銷量的期望,不得不提北汽極狐。

北汽藍谷旗下主要有極狐、北京兩大品牌。其中,作為北汽藍谷在2016年成立的高端純電品牌,極狐汽車一直被寄予厚望。其進入新能源市場的時間并不比“蔚小理”晚,不過,卻未能如願引領國内新能源汽車的潮流。

早在2017年9月,極狐汽車就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在技術研發、産品創新、智能化轉型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是與華為合作最早的車企。但到了銷量上,效果卻并不明顯,這一點從極狐近兩年僅1萬-3萬輛的年銷量可以看出。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2022年5月,極狐與華為合作的首款搭載華為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極狐阿爾法S全新HI版正式上市,7月正式傳遞。彼時,北汽藍谷對這款采用華為HI模式的新車寄予厚望,“我們對這款車的銷量目标,就是賣到斷貨”。

然而,2022年全年極狐汽車銷量為1.19萬輛,僅完成4萬輛銷量目标近30%。

去年,極狐加快了新産品投放速度,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極狐阿爾法S/T森林版、極狐考拉和極狐阿爾法T5等多款車型密集上市。2023年,極狐銷售新車30016輛,同比增長達138%。雖然同比增長大漲,但現實來看,極狐3萬輛的年銷量,僅相當于是部分新能源品牌目前一個月的銷量。

更令人擔憂的是,極狐汽車目前仍陷虧損和資不抵債。

财報顯示,2021年,極狐汽車總資産達10.01億元,淨資産達-14.25億元,淨利潤達14.25億元;2022年,極狐汽車總資産達29.85億元,淨資産達-41.73億元,淨利潤虧損27.5億元;2023年,極狐汽車總資産為20.99億元,淨資産卻達到-75.2億元,淨利潤虧損達33.47億元。

主要以2023年的資産推算,極狐汽車的負債高達96.19億元人民币,為其總資産的約4.6倍。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對于極狐乃至北汽藍谷的持續虧損,市場擔憂的是,盡管北汽藍谷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先行者,但持續的虧損和資不抵債,讓其未來發展充滿了不确定性。

靠華為謀出路,能翻身嗎?

2024年一季度,内卷仍是主旋律,汽車行業的日子并不好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争,仍未回血的北汽藍谷一季度的業績也出現了波動。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北汽藍谷2024年一季度财報主要資料

财報顯示,北汽藍谷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5.04億元,同比下降39.75%。盈利能力也未在2024年一季度得到改善,淨虧損10.16億元,同比下降13.92%;扣非淨利潤虧損10.32億元,同比增長2.07%。

業績波動與銷量下滑或有直接關系。2024年一季度,北汽藍谷銷量達1.01萬輛,同比下滑33.03%。

值得一提的事是,銷量不濟,北汽藍谷的産能使用率也低下。2023年年報顯示,北京新能源沒有産量,而麥格納産能使用率為35.53%。

為了提高産能使用率,北汽藍谷開始縮減産能、出售資産。2023年3月14日,常州新能源簽署了資産轉讓協定,以5.67億元(含稅)的價格對外轉讓了其所持有的固定資産等相關資産,公司的産能已于2023年4月登出。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當然,北汽藍谷的危機感是拉滿的。采用華為HI模式的極狐遲遲無法鋪開銷量規模,北汽藍谷選擇了另一條路。2023年8月,北汽藍谷宣布,投資16.1億元建設高端智能生态工廠,形成年産5萬輛高端新能源汽車的産能,主要生産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型。

今年北京國際車展上,北汽藍谷與華為打造的極狐阿爾法S先行版PRO上市,同時,二者共同打造的首款智選模式車型享界S9也正式亮相,預計将在今年6月上市。

與華為HI模式不同,享界S9從産品設計到後續銷售,華為均深度參與其中,即華為的智選模式。

北汽藍谷方面透露的資訊是,對于享界産品的合作模式,主要由北汽做研發和生産,華為的鴻蒙智行管道負責銷售,不會在極狐的銷售管道出現。

北汽藍谷連續四年虧損,極狐辜負一手好牌

北汽藍谷董秘趙冀也對外直言,“在智選模式下,産品的營銷節奏和終端市場,都是華為團隊在操刀,這個模式最大的優勢是借助華為的高聲量來提升産品的關注度。”

顯然易見,華為與賽力斯合作帶來的聲量和銷量,讓陷入轉型低谷的北汽藍谷決定再賭一把。即便這一次可能關乎“失去靈魂”。

從股價來看,3月13日,工信部網站釋出了享界S9的新車圖檔,北汽藍谷當日收報7.73元/股,成交額41.97億元。總市值430.83億元,拉升市值超40億元。這說明,華為智選的合作模式,确實不一般,比之華為HI模式的效果完全不同。

不過,在智選模式下,除了問界,目前還有奇瑞的智界和江淮的傲界,北汽的享界能否成功複制賽力斯的成功,目前仍然是個未知數。再加上新能源行業的競争風雲詭谲,接下來,如何扭轉虧損局面,降低負債水準将仍然是北汽藍谷今年的主要任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