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历史解析#
岳飞,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伟大的民族英雄,千古流芳,万世敬仰。
不过,在岳飞被诬陷遇害的时候,并没有这么荣耀,他手下有12名大将,竟有9人指认他谋反,以至于许多人不明真相,还真的认为他有罪呢!
《宋史》记载,岳飞出身世代农家,是河南汤阴人。不过,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祖籍是山东聊城,与时代楷模孔繁森是同乡。在岳飞爷爷岳成那一代,迁到了汤阴。
岳飞年少的时候,就有气节抱负,性格深沉淳厚,寡言少语。他用心读书,学识广博,尤其喜爱《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文学功底深厚,能诗擅文,书法精湛。
岳飞有个弟弟叫岳翻。岳翻被杨再兴所杀,岳飞却不计私仇,招降了杨再兴,使其成为抗金名将。最终,杨再兴战死沙场,为国捐躯。
后来,岳飞率领着雄威的“岳家军”,成为抗击金国的中坚力量。岳飞的主要对手,是金国大将金兀术。
金兀术有一张王牌,他组建了一支由一万五千骑兵组成的精锐部队,每人身穿重甲,刀枪不入,三骑一组,用皮绳连在一起,号称“拐子马”。“拐子马”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威力很大,所向无敌,从未打过败仗,宋军闻之色变。
岳飞经过深思熟虑,谋划好了对付“拐子马”的办法,他训练了一批步兵,人人手持长刀,专砍敌军马腿,一马倒地,另两匹马也跟着倒下。敌人骑兵甲胄沉重,倒地后爬不起来,被宋军像砍瓜切菜似地全部斩杀,金兀术也差点当了俘虏。
“拐子马”全军覆灭,金兀术心疼地大哭,说:“我自起兵以来,全靠‘拐子马’获胜,没想到今天全完了。”金兀术对岳飞恨之入骨,发誓报仇。
这个时候,金国已经控制北方多年,统治稳固,势力强盛。岳飞虽然取得许多战果,但凭南宋的实力,要想打败金国、收复北方,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宋高宗已经没有了收复失地、报仇雪恨的雄心壮志,只想偏安江南。
秦桧极力主张与金国议和,并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方案,实际上就是放弃北方,划江而治。这个方案,特别符合宋高宗的口味。
金国统治者也清楚,要想灭掉南宋也是不可能的,只得同意议和。但金兀术提出了前提条件,就是必须先杀掉岳飞,再进行谈判。宋高宗和秦桧求和心切,于是开始了诬陷岳飞的罪恶阴谋。
宋高宗下诏,首先免去了岳飞的军职,让他担任枢密使,名义上升了官,但却没有了兵权。随后,秦桧就威逼利诱岳飞的部下,逼他们指认岳飞谋反。
《宋史》说,秦桧首先与张俊密谋,张俊曾当过岳飞的上司,也是“中兴四将”之一,为抗金立过战功,但他人品不好,并且与岳飞有矛盾。
张俊找到岳飞的部下王俊、王贵等人,让他们出面诬告岳飞。王俊和王贵曾经是张俊的部下,私交关系不错,于是答应下来。
岳飞带领的部队,虽然号称“岳家军”,但只是一个俗称,标准的名称叫“御营后护军”,是朝廷的正规部队,并不是岳飞的私人军队,带兵将领与岳飞也没有私人关系。
秦桧、张俊又分别找到岳飞的其他部下,或以高官厚禄引诱,或逼迫威胁,或欺诈哄骗,用了各种办法,最后,在岳飞12名大将当中,有王俊、王贵、李兴、李道、姚政、庞荣、董先、徐庆、傅选等9人指认岳飞谋反。
有人指证说,岳飞曾经说过,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岁时当的节度使,我也是三十岁就做了节度使,表明岳飞有野心。有人指证说,岳飞对失去兵权心怀不满,串通张宪,打算夺回兵权,图谋造反。但这些,明显是证据不足。
《宋史》在《何铸传》中记载说,岳飞谋反一案,先是由御史中丞何铸审理,何铸认为岳飞冤枉,不肯定罪。秦桧只好交了底,说:“给岳飞定罪,是皇上的意思,我们只能遵旨行事。”
何铸说:“我并不是为了岳飞,而是为国家考虑的。现在强敌未灭,无故杀一大将,明显对社稷不利啊。”秦桧无言以对,只好改由万俟卨为主审官。何铸不肯陷害岳飞,不久被贬官。
万俟卨是秦桧的死党,他对岳飞、岳云、张宪用尽酷刑,三人宁死不招一字。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万俟卨仍然判三人死刑。
公元1142年农历1月27日,一代英雄岳飞在狱中被害,年仅三十九岁。岳云、张宪同时遇难。
得知岳飞死讯,金兀术和金国大臣们摆酒庆贺。
有人说,宋高宗之所以杀害岳飞,是因为岳飞经常表示,要打败金国,迎回徽钦二帝,引起宋高宗的极大不满。
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正史没有这样的记载,特别是宋徽宗当时已经死了。宋高宗杀害岳飞,主要目的是为了清除议和的障碍。
除掉岳飞之后,南宋就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双方息兵罢战,南北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其实,宋高宗心里很清楚,岳飞是冤枉的。岳飞遇害二十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封他为鄂王,谥号“武穆”、“忠武”。
当时,宋高宗是太上皇,年龄只有56岁,他如果不同意,岳飞是很难得到平反的。
岳飞精忠报国的伟大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受万世景仰。
而陷害岳飞的奸臣秦桧以及宋高宗等人,却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世代唾骂,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