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GCT和软考学习阶段学习小结

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最近的学习以夯实基础和提升学历为主。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有GCT(Graduate Candidate Test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和软考两个比较重要的考试。     GCT考试的意义在于,在提高班所学的重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一下学历,相当于是给自己贴金,作为以后找到更好工作的一个叩门砖。     软考的意义在于,夯实基础,深化一下两年的所学,为下一步的java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顺便拿下中级软件设计师的证书。     相对于提高班其他时间的学习来说,这段时间,也就是从九月份到十一月份中旬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涉及的具体的编程稍微少了些,但是这段时间的学习仍让相当重要。GCT为以后的高工资做直接基础,软考的内容决定从比较深的层次认识计算机,尤其是内存解析、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些部分。以前一直对堆栈、算法的效率、链表等这些问题不解,经过这次软考这阶段的学习,终于有机会解决的掉这些久压在心头石头。 大致纲领:     从内心觉得,最近的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主要是软考视频这部分。大概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软考视频溜了一遍。第一遍,重温了一下以前的所学,比如,软工的一系列、面向对象、数据库等这些知识。通过这次温习,发现了以前学习的一些漏洞,尤其是数据库这部分。毕竟编程的经验不怎么多,实际操作过的数据库的知识不够全,想借这次机会,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深化一下数据库这部分。因为时间的限制,其他的部分打算以应试为主。另外,还要好好扎实一下,这段时间新学到的知识,网络、算法和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块儿将作为重点。 计划安排:     GCT:     多数时间来学习一下逻辑和数学,语文和英语不打算用太多的时间准备。最晚在十一开学前GCT准备的差不多。     逻辑:今天上午把逻辑的视频看完了,感觉前半部分比较难,后半部分还可以,逻辑部分主要就是通过做题来锻炼了。     数学:接下来GCT的又一个重点部分。大概看了近三年的试题,涉及到的内容比价广泛,虽然不难,但是因为有几年不接触,都忘得差不多了。另外还有一些矩阵的知识还要抽点时间学习一下,微积分部分估计也会耽误一些时间。高中以前的部分的记忆相对比较深一点,但是虚数、二元二次方程组、线性规划这部分都已经很模糊了。 数学计划用四天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分为做题、看书和看视频三部分进行。     语文和外语:这部分计划,直接去做题。     软考:     相对于GCT,软考的内容比较有深度,一些知识需要算学,同时还要考验细心程度,要比GCT有难度,所以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准备。等GCT的数学部分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重点就会重新回到软考上来。 接下来软考部分的复习,以做题为主,通过做题引导某个知识块儿,如果重要的地方还需要重新浏览某些部分的视频。 应对原则:     GCT的题要尽可能的快,软考部分的题更要突出准确率。考试不求所有的题都会做,但求会做的可以作对,这也是对细心和能力的一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