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基于话轮转换理论分析《绿皮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摘    要:通过对电影中人物会话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特征,话论转换

作者:诺斯罗普的笔记

基于话轮转换理论分析《绿皮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摘    要:通过对电影中人物会话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特征,话论转换作为会话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是分析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依托于话轮转换理论,摘取影片《绿皮书》中经典片段作为研究语料,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在分析电影《绿皮书》中两位主人公对话的基础上,从话轮的发起和控制、话轮分配、话轮平均长度、话轮类型等重要方面来解读主要人物性格特征,进一步探索话轮转换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实际应用,发现话轮转换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的电影,作为一部经典公路电影,它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南部的种种景象。

《绿皮书》的故事发生于1962年,当时美国的吉姆-克劳法还没有被废除,黑人在美国社会上还处于弱势地位。

电影围绕黑人钢琴演奏家唐·谢礼而展开。他试图在美国南部进行巡演,为了安全起见,唐·谢礼雇了白人司机托尼·维勒郎照顾并保护他。在旅途中,他们成了亲密的朋友。

作为一部经典剧情片,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对这部影片做出了自己的解读。

赵岚、李少洋从隐喻艺术角度诠释电影思想;宋杨在现实主义语境下展现了电影包含的社会心理;高红梅通过对电影中的黑色幽默的解读,展示了《绿皮书》喜剧电影外壳之下的悲情内核。

本文通过应用萨克斯的话轮转换理论,选取电影台词片段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探究电影中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话轮指的就是交谈者轮流说的话,作为会话分析的基本结构单位,话轮在日常会话交流中不可或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H.Sacks关注到了人们日常会话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话论这一概念。

Sacks认为话轮是指说话人的话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一过程,Edmondson提出话轮具有双层含义,第一种是指在会话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成为说话人的机会,第二种是指一个人作为讲话人时所说的话。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针对话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李悦娥和范宏雅指出,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角色交换或当事人的沉默是放弃话论的标志。

目前学术界对于话论还未给出统一的定义和说明,但是科研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深化。

话论转换是会话分析的研究基础,也是会话分析中最核心的结构。人们的日常对话必须符合某些规则,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结束说话时,另一个人会在一定时间内开始。虽然暂时有一些话论重叠或沉默的现象,但是另一方会迅速采取行动,回到一方掌握话论的情况。

Sacks和他的同事们出了话论转换理论。之后他们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话轮转换规则。这套规则也成为后来许多学者研究会话含义的基础。

李华东和俞东明将会话研究与戏剧文体学相结合,利用话轮转换定量分析模式,也就是话题的提出和控制、话轮长度、话轮类型、话语打断和独白、话轮控制策略来试图揭示戏剧中人物间权势关系、性格、价值取向及剧情发展规律。

在影视文学分析领域,话论转化也是一项新兴的研究思路。在话论转换定量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影中人物对话的话论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电影语言特点、揭示主要角色性格特点。

《绿皮书》讲述的是两位主人公在旅途中寻找真实自我的故事。笔者选取了唐·谢礼和托尼在雨中争吵这一片段,将电影台词作为语料库,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话轮转换视角对上述样本进行分析。

在李华东、俞东明两位学者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从话轮的发起和控制、话轮分配、话轮长度、话轮类型等几个方面来探究在电影中,是如何通过对话交流来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的。

该片段取自电影《绿皮书》01:30:46到01:32:42的情节,博士和托尼在开车回旅馆的路上碰到了两名巡警,通过查看两人证件,警察得知了托尼意大利裔的身份并嘲讽了他。

之后,托尼打伤了警察,两个人被带回了警察局。在警局,博士以向律师咨询为理由,向当美国司法部部长打电话寻求帮助,两人随后被释放。在回旅馆的路上,双方爆发了争吵。

基于话轮转换理论分析《绿皮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摘    要:通过对电影中人物会话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特征,话论转换
基于话轮转换理论分析《绿皮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摘    要:通过对电影中人物会话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特征,话论转换
基于话轮转换理论分析《绿皮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摘    要:通过对电影中人物会话的研究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人物特征,话论转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