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原大题知识点整理

B站上的马原大题知识点

在网上没有找到对应的资料,手打了一份(可能会有部分错误)

文章目录

    • 一、马哲答题考核规律
    • 二、马哲答题书写格式
    • 三、马哲大题背诵概念
      • (一)辩证法
        • 1、联系观
        • 2、发展观
        • 3、新事物
        • 4、五大基本范畴
          • (1)原因与结果
          • (2)必然性与偶然性
          • (3)可能性与现实性
          • (4)现象与本质
          • (5)内容与形式
        •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10、矛盾分析的方法
        • 1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 12、适度原则
        • 13、辩证否定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
        • 14、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 (二)认识论
        • 1、实践的基础特征
        •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3、认识的本质
        •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 5、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原理
        • 6、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 7、科学技术的作用
        • 8、真理的特性
        • 9、真理和谬误
        • 10、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11、实践标准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
      • (三)唯物论
        •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 4、人与自然的关系
      • (四)历史唯物主义
        •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2、社会基本矛盾
        •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 5、改革的作用
        • 6、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 7、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 (五)启示类大题——思维方法问题

一、马哲答题考核规律

1、马哲大题为分析题第一题,为34题,2小问或3小问,10分

2、考核灵活、密切联系时政,分析材料多元化,但考核原理较中规中矩

3、考核状况:

马原大题知识点整理

4、核分标准:原理内容+材料分析各占一半

5、核分原则,正确给分,错误不扣分

  • 尽可能多写
  • 言之成理即给分

二、马哲答题书写格式

马原大题知识点整理

一道大题答题区域为一页A4纸

  • 尽量写满一页A4
  • 书写时间20—30分钟之间
  • 书写原理时选择2—3个,一般2个,觉得前两个都错时,写第3个原理,不要超过3个
  • 两个原理答题量相当

三、马哲大题背诵概念

将(1)含义、(2)特性、(3)方法论结合成一句话写在第一问的第一小点

(一)辩证法

1、联系观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主题>=3

  1. 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 特性: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有条件性
  3.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观

判断方法:问题材料中结局是好的,过程很曲折

  1. 含义: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是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 特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
  3.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新事物

  1.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2.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
    •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并添加了新内容
  3.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4、五大基本范畴

判断方法:

  • 1、问题中有“范畴”二字,答案5选2
  • 2、问题中有10个概念其中1个,该概念所属范畴必为标准答案之一
  • 3、纯粹分析材料得出
(1)原因与结果
  1. 范畴:原因和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2. 含义:引起某种现象的想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3. 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2)必然性与偶然性
  1. 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
  2. 含义: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不确实能够的趋势
  3. 方法论: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3)可能性与现实性
  • 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主义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4)现象与本质
  1. 范畴: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2. 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
  3. 方法论:要求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事物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5)内容与形式
  • 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又要善于运用形式,发挥其积极作用,利用和创造必要的形式,适时地摒弃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形式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反义词、反义句、反义段

  1. 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相互贯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的趋势

  2.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相互制约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 方法论:要求我么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是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发展中的作用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反义词、反义句、反义段

  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造成事物的量变;实现事物的质变

  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真理、理论、原理、公式

  1. 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 矛盾的特殊的含义:是指具体事物在器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 两者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及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方法的辩证发展过程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判断方法:与矛盾特殊性并用

  • 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只有如实低分析事物,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很多矛盾,抓住其中一个作为重点

  • 两点论是指既要注重主要矛盾,又要注重次要矛盾;既要注重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重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非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非一点轮

10、矛盾分析的方法

判断方法:问题中出现“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论包含:

  1. 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分析矛盾普遍性的方法,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并寻找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3. 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4.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5. 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
  6.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于在同一种把握对立的方法
  7.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

1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量的积累,或者“度”

  1.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衡量量变与质变的关键点是度
  2. 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3. 方法论: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12、适度原则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度”的标志词——如“底线思维”

  1. 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质的统一体,质和量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会转化为他物
  2. 底线就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单底线被突破,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危害,酿成难以承受的后果

    因此,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

13、辩证否定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对同一事物认识两次及以上,并且有“扬弃”表现

  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形而上学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思维方法。

14、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遇到困难问怎么办的方法论

  • 由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

(二)认识论

1、实践的基础特征

  1. 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2. 实践是人类有意思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3.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实践”二字或实践行为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他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到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到阻碍作用

3、认识的本质

  1.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现客体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实践所要求得主体能动的创造性特征
  2. 认识是主体以实践为基础对客观能动的,创造性的思维再现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对同一事物认识两次及以上,一样具有高低端之分的

  1. 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阶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简洁的、概括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2. 关系:感性认识是理论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又相互渗透,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
  3. 方法论:意思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感觉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5、认识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对同一事物认识两次及以上

  1.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线发展的,这种认识的无线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6、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非理性因素标志词

  1. 理性因素是指认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有:(1)指导作用 (2)解释作用 (3)遇见作用
  2.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有:(1)激活作用 (2)驱动作用 (3)控制作用
  3. 正确认识事物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7、科学技术的作用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有科学技术——如5G技术

  1. 重要性: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 意义:科学技术使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能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并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3. 方法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促进作用

8、真理的特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一元性、绝对性、相对性、具体性

9、真理和谬误

判断方法:问题中同时出现真的同义词和谬误的同义词

  1. 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2.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又相互转化
  3.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装换,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10、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时间的特点所决定的

  1.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以及符合程度
  2. 实践的特点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并加以对照,才能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11、实践标准的准确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二者的统一

  1. 实践标准的准确性体现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够检验一切真理性认识
  2.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体现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时间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经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三)唯物论

  • 唯物论既可以结合辩证法,也可以结合认识论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规律,同时出现人的主观努力

  1. 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 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的主观努力,带目的和计划去做某件事

  1. 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人的主观努力,偏重问方法论方向

  1. 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人与自然的关系

判断方法:马哲考环保问题

  1. 实践使人从统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
  2. 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重点,可以弱化)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推动社会的前进;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状况时会阻碍社会的前进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推动社会的前进;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进而阻碍社会的前进

5、改革的作用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6、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人民”或“人民群众”

  •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都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 新中国的一切伟大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

7、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

判断方法:问题或材料中出现“英雄”或“杰出人物”或者“个人”

  1.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作用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2. 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者思想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
  3. 杰出人物是历史人物中对推动历史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或起重要作用的人
  4. 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提出新的历史任务,杰出人物的创造性活动,对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5. 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既是对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肯定,也是在呼吁更多杰出人物的产生

(五)启示类大题——思维方法问题

  1.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思维和解决方法
  2. 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3.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4. 透过现象看本质
  5. 从偶然中发现必然
  6. 结合矛盾分析法
  7. 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