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原大題知識點整理

B站上的馬原大題知識點

在網上沒有找到對應的資料,手打了一份(可能會有部分錯誤)

文章目錄

    • 一、馬哲答題考核規律
    • 二、馬哲答題書寫格式
    • 三、馬哲大題背誦概念
      • (一)辯證法
        • 1、聯系觀
        • 2、發展觀
        • 3、新事物
        • 4、五大基本範疇
          • (1)原因與結果
          • (2)必然性與偶然性
          • (3)可能性與現實性
          • (4)現象與本質
          • (5)内容與形式
        • 5、沖突的同一性和鬥争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 6、沖突的同一性和鬥争性在發展中的作用原理
        • 7、沖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 8、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9、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 10、沖突分析的方法
        • 11、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 12、适度原則
        • 13、辯證否定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
        • 14、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統一關系原理
      • (二)認識論
        • 1、實踐的基礎特征
        • 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 3、認識的本質
        •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 5、認識的多次反複和無限發展原理
        • 6、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
        • 7、科學技術的作用
        • 8、真理的特性
        • 9、真理和謬誤
        • 10、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 11、實踐标準的準确性和不确定性
      • (三)唯物論
        • 1、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 2、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 3、正确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 4、人與自然的關系
      • (四)曆史唯物主義
        •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 2、社會基本沖突
        • 3、生産力與生産關系沖突運動的規律
        • 4、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沖突運動的規律
        • 5、改革的作用
        • 6、人民群衆的曆史作用
        • 7、傑出人物在曆史中的作用
      • (五)啟示類大題——思維方法問題

一、馬哲答題考核規律

1、馬哲大題為分析題第一題,為34題,2小問或3小問,10分

2、考核靈活、密切聯系時政,分析材料多元化,但考核原理較中規中矩

3、考核狀況:

馬原大題知識點整理

4、核分标準:原理内容+材料分析各占一半

5、核分原則,正确給分,錯誤不扣分

  • 盡可能多寫
  • 言之成理即給分

二、馬哲答題書寫格式

馬原大題知識點整理

一道大題答題區域為一頁A4紙

  • 盡量寫滿一頁A4
  • 書寫時間20—30分鐘之間
  • 書寫原理時選擇2—3個,一般2個,覺得前兩個都錯時,寫第3個原理,不要超過3個
  • 兩個原理答題量相當

三、馬哲大題背誦概念

将(1)含義、(2)特性、(3)方法論結合成一句話寫在第一問的第一小點

(一)辯證法

1、聯系觀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主題>=3

  1. 含義:聯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間和事物之間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和互相作用的關系
  2. 特性: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有條件性
  3. 方法論:我們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發展觀

判斷方法:問題材料中結局是好的,過程很曲折

  1. 含義: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發展的是指是新事物的産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 特性: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崎岖的。
  3. 方法論:我們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3、新事物

  1. 新事物是指合乎曆史前進方向、具有遠大前途的東西
  2. 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因為:
    • 第一,就新生事物與環境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結構和功能,它适應已經變化了的環境和條件
    • 第二,就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系而言,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舊事物中消極腐敗的東西,又保留了舊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并添加了新内容
  3. 在社會曆史領域内,新事物是社會上先進的、富有創造力的人們創造性活動的産物,它從根本上符合人民群衆的利益和要求,能夠得到人民群衆的擁護。

4、五大基本範疇

判斷方法:

  • 1、問題中有“範疇”二字,答案5選2
  • 2、問題中有10個概念其中1個,該概念所屬範疇必為标準答案之一
  • 3、純粹分析材料得出
(1)原因與結果
  1. 範疇:原因和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後相繼,彼此制約的關系範疇
  2. 含義:引起某種現象的想象叫原因,而被某種現象所引起的現象叫結果
  3. 方法論: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可以增強人們活動的自覺性、預測性和調控性
(2)必然性與偶然性
  1. 範疇: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觀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的不同趨勢的範疇
  2. 含義:必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發生、确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是指事物聯系和發展過程中并非确定發生、不确實能夠的趨勢
  3. 方法論:要重視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又要善于從偶然中發現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發展的機遇
(3)可能性與現實性
  • 要求人們立足現實,展望未來,主義分析事物發展的各種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應對不利情況的準備,争取實作好的可能
(4)現象與本質
  1. 範疇:現象和本質是揭示客觀事物的外部表現和内部聯系互相關系的範疇
  2. 含義: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系和表面特征;本質則是事物的内在聯系和根本性質
  3. 方法論:要求我們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通過事物的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
(5)内容與形式
  • 既要重視内容,根據内容的需要決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創新;又要善于運用形式,發揮其積極作用,利用和創造必要的形式,适時地摒棄與内容不相适應的形式

5、沖突的同一性和鬥争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反義詞、反義句、反義段

  1. 含義:沖突的同一性是指沖突雙方互相吸引、互相連接配接、互相滲透、互相貫徹,并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的性質和趨勢;

    沖突的鬥争性是指沖突雙方互相對立、互相排斥、互相分離的性質的趨勢

  2. 關系:沖突的同一性和沖突的鬥争性是互相聯結的、互相制約的,沒有鬥争性就沒有同一性,鬥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也沒有鬥争性。在事物的沖突中,沖突的鬥争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沖突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3. 方法論:要求我麼在分析和解決沖突是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6、沖突的同一性和鬥争性在發展中的作用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反義詞、反義句、反義段

  1. 沖突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

    沖突雙方可以利用對方的發展使自己獲得發展;沖突雙方可以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沖突雙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對立面轉化而得到發展,并規定着事物發展的方向

  2. 沖突的鬥争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

    造成事物的量變;實作事物的質變

  3. 沖突的同一性和鬥争性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們對事物發展的作用隻有在兩者的結合中才能實作

7、沖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真理、理論、原理、公式

  1. 沖突普遍性的含義:沖突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2. 沖突的特殊的含義:是指具體事物在器運動中的沖突及每一沖突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3. 兩者的辯證關系:沖突的普遍性及沖突的共性,沖突的特殊性即沖突的個性。沖突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沖突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沖突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别上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别的辯證方法的辯證發展過程

8、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判斷方法:與沖突特殊性并用

  • 沖突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去分析事物,隻有如實低分析事物,隻有如實地分析沖突的特殊性,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辦法去解決沖突。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9、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很多沖突,抓住其中一個作為重點

  • 兩點論是指既要注重主要沖突,又要注重次要沖突;既要注重沖突的主要方面,又要注重沖突的次要方面;重點論是抓住主要沖突和次要沖突的主要方面;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非均衡論;重點論是兩點中的重點,而非一點輪

10、沖突分析的方法

判斷方法:問題中出現“沖突分析法”

沖突分析論包含:

  1. 分析沖突特殊性的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 分析沖突普遍性的方法,承認沖突、揭露沖突、分析沖突,并尋找正确的方法來解決沖突
  3. 沖突即對立統一,要求我們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4. “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
  5. 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
  6. 在對立中把握統一于在同一種把握對立的方法
  7. 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

11、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量的積累,或者“度”

  1. 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次序的變動;質變是事物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态向另一種質态的飛躍。衡量量變與質變的關鍵點是度
  2. 辯證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量變和質變是互相滲透的。品質互變規律展現了事物發展的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
  3. 方法論:注重量的積累,抓住時機,促成質的飛躍

12、适度原則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度”的标志詞——如“底線思維”

  1. 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質的統一體,質和量的統一在度中得到展現。度是保持事物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即事物的範圍幅度和限度。超出度的範圍,此物就會轉化為他物
  2. 底線就是事物發生質變的臨界點。一單底線被突破,就會産生難以估量的危害,釀成難以承受的後果

    是以,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點,争取最大期望值

13、辯證否定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對同一事物認識兩次及以上,并且有“揚棄”表現

  1. 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沖突運動的結果。第二,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第三,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系的環節。第四,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
  2. 方法論:我們要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就要對一切事物采取科學分析的态度,反對形而上學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思維方法。

14、前進性與曲折性的辯證統一關系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遇到困難問怎麼辦的方法論

  • 由于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我們要善于洞察事物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充分估計其困難和曲折,經得起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堅定信心,知難而上,開辟前進的道路

(二)認識論

1、實踐的基礎特征

  1. 實踐是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
  2. 實踐是人類有意思的活動,展現了自覺的能動性
  3. 實踐是社會的、曆史的活動,具有社會曆史性

2、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實踐”二字或實踐行為

  1.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他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
    •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2. 認識反作用于實踐,認識有正确和錯誤之分,正确的認識對實踐起到促進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起到阻礙作用

3、認識的本質

  1. 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觀的能動反映,它不但具有再現客體内容的反映性特征,而且具有實踐所要求得主體能動的創造性特征
  2. 認識是主體以實踐為基礎對客觀能動的,創造性的思維再現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對同一事物認識兩次及以上,一樣具有高低端之分的

  1. 含義: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階階段,是人在實踐中通過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包括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進階階段,是人通過思維對事物内部聯系的簡潔的、概括的反映,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假說和理論等形式。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
  2. 關系:感性認識是理論認識是辯證統一的。二者既互相差別,又互相聯系。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依存又互相滲透,兩者統一的基礎是實踐。如果割裂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就會走向唯理論和經驗論。
  3. 方法論:意思勇于實踐,深入調查,擷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二是必須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将感覺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5、認識的多次反複和無限發展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對同一事物認識兩次及以上

  1. 認識過程的反複性是指,人們對于一個複雜的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複才能完成
  2. 認識發展的無限性是指,對于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無線發展的,這種認識的無線發展過程,在形式上是循環往複,在實質上是前進上升

6、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非理性因素标志詞

  1. 理性因素是指認的理性直覺、理性思維等能力,它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有:(1)指導作用 (2)解釋作用 (3)遇見作用
  2.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動機、欲望、信念、信仰、習慣、本能等,以非邏輯形式出現的幻想、想象、直覺、靈感等也屬非理性因素。它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有:(1)激活作用 (2)驅動作用 (3)控制作用
  3. 正确認識事物是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7、科學技術的作用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有科學技術——如5G技術

  1. 重要性: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生産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先進生産力的集中展現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産力
  2. 意義:科學技術使改造自然能力增強;能增加社會物質财富并促進社會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
  3. 方法論:要正确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科學技術的正面促進作用

8、真理的特性

真理具有客觀性、一進制性、絕對性、相對性、具體性

9、真理和謬誤

判斷方法:問題中同時出現真的同義詞和謬誤的同義詞

  1. 真理和謬誤是性質不同的兩種認識,它們是對立的
  2. 真理和謬誤又是統一的,它們互相依存、互相包含,又互相轉化
  3. 真理和謬誤在一定範圍内的對立是絕對的,但超出一定範圍,它們就會互相裝換,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

10、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時間的特點所決定的

  1. 真理的本性是主觀和客觀的一緻、符合。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就是檢驗人的主觀認識是否同客觀對象相符以及符合程度
  2. 實踐的特點是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活動、是溝通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特點和優點,而且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和優點。隻有實踐才能把主觀認識同客觀實在聯系起來并加以對照,才能判明主觀與客觀是否一緻,判明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

11、實踐标準的準确性和不确定性

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的唯一标準,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二者的統一

  1. 實踐标準的準确性展現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實踐能夠檢驗一切真理性認識
  2. 實踐标準的不确定展現在一定曆史階段上的具體時間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證明或駁倒某一認識的真理性;實踐檢驗真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經被實踐檢驗過的真理還要繼續經受實踐的檢驗

(三)唯物論

  • 唯物論既可以結合辯證法,也可以結合認識論

1、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的關系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規律,同時出現人的主觀努力

  1. 必須遵循客觀性原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必須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
  2. 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通過自覺活動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
  3. 必須堅持實踐性原則。實踐是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2、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的主觀努力,帶目的和計劃去做某件事

  1. 意識反映世界具有自覺性,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 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意識不僅反映事物的現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3. 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4. 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3、正确發揮主觀能動作用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人的主觀努力,偏重問方法論方向

  1. 從實際出發、努力認識和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
  2. 實踐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基本途徑
  3. 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還依賴于一定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4、人與自然的關系

判斷方法:馬哲考環保問題

  1. 實踐使人從統一的自然界中分化出來。如果離開了社會實踐,人與自然的關系就變成了動物與自然的關系
  2. 隻有通過勞動實踐才可能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作它們的和諧統一。如果人類不保持自身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那就會危及自身的生存發展

(四)曆史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不是重點,可以弱化)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意識還具有相對獨立性

2、社會基本沖突

  • 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沖突是社會基本沖突,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3、生産力與生産關系沖突運動的規律

  1. 生産力決定生産關系
  2. 生産關系反作用于生産力
  3. 當生産關系适合生産力狀況時會推動社會的前進;當生産關系不适合生産狀況時會阻礙社會的前進

4、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沖突運動的規律

  1.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2.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3. 當上層建築适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推動社會的前進;當上層建築不适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生産力的發展,進而阻礙社會的前進

5、改革的作用

  •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在社會曆史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現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社會基本沖突,促進生産力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6、人民群衆的曆史作用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人民”或“人民群衆”

  • 人民群衆是一個曆史範疇。人民群衆是曆史的主體,是曆史的創造者
  1. 人民群衆是社會物質财富的創造者
  2. 人民群衆是社會精神财富的創造者
  3. 人民群衆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4. 人民群衆創造曆史的活動都要受到一定社會曆史條件的制約
  • 新中國的一切偉大成就都是黨上司人民接續奮鬥的結果,人民群衆是我們的力量源泉

7、傑出人物在曆史中的作用

判斷方法:問題或材料中出現“英雄”或“傑出人物”或者“個人”

  1. 按照個人對社會曆史作用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可以區分為普通個人和曆史人物
  2. 曆史人物是一定曆史事件的主要倡導者、組織上司者或者思想理論的重要代表人物
  3. 傑出人物是曆史人物中對推動曆史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或起重要作用的人
  4. 傑出人物在曆史發展過程中提出新的曆史任務,傑出人物的創造性活動,對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有着巨大的推動作用
  5. 崇尚英雄、争做英雄既是對傑出人物在社會曆史發展中重要作用的肯定,也是在呼籲更多傑出人物的産生

(五)啟示類大題——思維方法問題

  1. 運用辯證思維方法思維和解決方法
  2. 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曆史的觀點看問題
  3.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從對立中把握同一,從同一中把握對立
  4. 透過現象看本質
  5. 從偶然中發現必然
  6. 結合沖突分析法
  7. 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該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