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判断题
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不一定是凸集。 ×
2.若线性规划无最优解则其可行域无界。 ×
3.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是指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
4.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本可行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
5.若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域非空有界,则其顶点中必存在最优解。 √
6.线性规划问题的大M法中,M是负无穷大。 ×
7.单纯形法计算中,如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 量为负。√
8.对于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若大于零的基变量数小于约束条件数,则解是退化的。 √
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过程中变为非基变量后,则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形表中删除,而不影响计算结果。 √
10.线性规划目标函数中系数最大的变量在最优解中总是取正值。 ×
11.对一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恰好为个。 ×
12.线性规划解的退化问题就是表明有多个最优解。 ×
13.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两个不同的最优解,则它有无穷个最优解。 √
14.单纯形法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值为0的变量未必是非基变量。 √
15.任何线性规划问题都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
16.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17.根据对偶问题的性质,当原问题为无界解时,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具有无界解。 ×
18.若原问题有可行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可行解。 ×
19.若原问题无可行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无可行解。 √
20.若原问题有最优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最优解。 √
21.已知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若>0,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第i种资源一定有剩余。×
22.原问题具有无界解,则对偶问题不可行。√
23.互为对偶问题,或者同时都有最优解,或者同时都无最优解。√
24.某公司根据产品最优生产计划,若原材料的影子价格大于它的市场价格,则可购进原材料扩大生产√
25.对于线性规划问题,已知原问题基本解不行,对偶问题基本解可行,则可采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
26.原问题(极小值)第i个约束是“≥”约束,则对偶变量≥0。√
27.线性规划问题的原单纯形解法,可以看做是保持原问题基本解可行,通过迭代计算,逐步将对偶问题的基本解从不可行转化为可行的过程。√
28.运输问题不能化为最小费用流问题来解决。√
29.运输问题一定有最优解。√
30.若运输问题的可行解退化,则存在等于零的数字格。√
存储论判断题
1.订货费为每订一次货发生的费用,它同每次订货的数量无关。 √
2.在同一存储模型中,可能既发生存储费用,又发生短缺费用。 √
3.在其它费用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单位缺货费用的增加,最优订货数量将相应减少。×
4.在需求率为常数、订货提前期为零的经济批量存储模型中,最优订货批量随一次订货费用的增加而增大,随存储费用的增加而减少。√
5.对存在价格折扣优惠的存储模型,决定订货批量时主要是衡量打折带来的费用节省及为了打折而增加订购量引起存储费增大的关系。√
6.在允许缺货的存储模型中,订货批量的确定应使由于存储量减少带来的减少的节约能抵消缺货时造成的损失。√
7.在其它费用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单位缺货费用的增加,最优订货批量将相应减少。×
8.在不允许缺货模型中,一个订货周期内的平均存储量等于该周期内最高存储量的一半。√
9.允许缺货、生产时间很短的存储模型中订购批量与订购费成正比,与存储费用成反比。√
排队论判断题
1.若到达系统的顾客为泊松流,则依次到打的两名顾客之间的间隔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
2.假如到达排队系统的顾客来自两个方面,均服从泊松分布,则这两部分顾客合起来的顾客认为泊松分布。√
3.对于M/M/1或M/M/n的排队系统而言,服务完毕离开系统的顾客流也为泊松流。√
4.排队系统中,顾客等待时间的分布不受排队规则的影响。×
5.在顾客到达的分布相同的情况下,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同服务时间分布的方差大小有关,当服务时间的方差越大时,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将越长。√
6.在排队系统中,一般假定对顾客服务时间的分布为负指数分布,这是因为通过对大量实际系统的统计研究,这样的假定比较合理。×
7.一个排队系统中,不管顾客到达时间和服务时间的情况如何,只要运行足够长的时间,系统将进入稳定状态。×
8.两个值机柜台分别为两个航班的旅客提供值机服务,改为两个柜台不分航班为所有旅客提供值机服务,则改进以后的服务效率将得到提高。√
9.在机器上发生故障的概率及人工修复1台机器的时间分布不变的条件下,有1名工人监管5台机器,或由3名工人联合看管15台机器时,机器因故障等待工人维修的平均时间不变。 ×
10.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的系统比服务时间定长系统的效率更高。×
11.对于M/M/C排队系统,满足如下条件:。√
12.有限容量排队系统的顾客平均到达率λ等于有效到达率。×
决策论判断题
1.效用理论按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分为保守型、中性型和风险追求型。风险保守型的决策者任何情况下对风险永远保持保守态度。 ×
2.所谓主观概率基本上是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做出一种主观猜想和臆测,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
3.决策树比决策矩阵更合适于描绘序列决策过程。√
4.不管决策问题怎么变化,一个人的效用曲线总是不变的。×
5.具有中间型效用曲线的决策者,对收入的增长以及金额的损失都不敏感。×
6.与风险型决策相比较,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入无法估计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
7.决策稳定系数越大越好,稳定系数大的决策对由于信息不准确造成决策失误的风险具有更好的防范能力。√
8.对利润表而言,乐观主义决策标准是最大最小决策标准。×
9.最小最大决策准则用来解决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问题。 √
10.对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采用maxmin准则,等可能准则等各种方法所得的结果都相同。×
11.已知一个决策问题有三种环境因素,但不知其发生的概率,因此可用悲观主义原则决策。√
12.决策树中的机会节点引出的分支反映可能的行动方案。×
13.用后悔值法求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是为了获得最大利益。×
14.已知一个决策问题有三种环境因素,但不知其发生的概率,因此可用最大可能原则决策。×
动态规划判断题
1.在用逆向解法求动态规划时,的含义是从第k阶段到n阶段的最优解。√
2.动态规划方法把一个大问题化成一组同类型的子问题,然后逐个求解,最后一个子问题所得的最优解就是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3.在多阶段决策过程中,每段决策的选取是从全局来考虑的,与该段的最优选择答案相同。×
4.一个最优策略的子策略总是最优的。√
5.如果一个决策问题有最优策略,则该问题的最优值函数一定可用动态回话的基本方程来表示。√
6.最优性原理对任何决策过程都普遍成立。×
7.对于动态规划问题,初始阶段状态变量已知时采用逆序解法。√
8.动态规划、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所研究的对象本质上都是一个求极值的问题,都是利用迭代法去逐步求解的。√
9.对动态规划问题,若最终阶段的状态变量已知,则应采用逆序递推解法。√
10.为动态规划问题建模时,需要划分阶段,定义各阶段的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给出状态转移方程,最后推导出最优值函数的基本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