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作者:山顶洞土著

“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还是李白的霜。”这是余光中在《独白》中开篇的第一句,读到莫名会觉得千古江山不改色,李白诗酒正轻狂。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李白又是个什么模样呢?我印象中的李白有很多面,他既是年少轻狂曾许凌云志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之上九万里,又是中年失意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还是晚年万事看空的且乐身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明。盛唐的月光还照着今人,李白也不在人间了,但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汉语还存在一天,那么李白便能永恒。很难说到底是盛唐成就了李白,还是李白写就了盛唐,但是盛唐和李白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白月光,而关于李白的故事,我们总是乐此不疲的谈论着。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那么我们就借着月光诗酒,再来聊聊天仙如何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城,而李白的母亲从小就给他灌鸡汤,说他不是凡夫俗子,是太白金心转世下凡,未来必有一番大作为。李白从小就喝饱了鸡汤,再加上家里富甲一方,所以自信心爆棚,认定自己并非池中物,就待风云化龙时,李白五岁的时候,李氏家族从西域万里迁徙到蜀地绵州,就是现在四川江油青年乡,而武则天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的。在天赋方面,李白有着绝对的自信,毕竟读书这件事儿就跟玩儿一样,李白自己写过五岁送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其书,作赋凌相如。因为读书这件事儿实在没有什么挑战性,所以李白更多的时间都是在练剑寻仙、采药、问道。怎么说自己也是太白金星下凡,争取能早日返回仙界。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其实李白的人生终极目标是成仙,其次是治国平天下,当帝王师。至于写诗,那只是捎带手的事儿。为了问道寻仙,李白15岁就开始四处游历,遍访名山,当然这也离不开他家里雄厚的资金支持。四川本来就名山多,李白走上峨眉,听得老僧弹古琴,如万顷松涛奏鸣,随手一写就是蜀僧抱绿绮,膝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李白写诗,当真像是从虚空中抓来,不需要打磨,浑然天成,属实是捎带手的事儿。而且李白是走到哪写到哪,跟我们现在去旅游发朋友圈是一样的,属于是记录美好生活,比如他走进云雾缭绕的山林中,就写了“树身时见鹿溪武不闻中”短短两行字,要画面有画面,要意境有意境,而且精准的踩在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上。你要说这不是仙人执笔所为,我都不相信。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当然,少年李白行走江湖,除了财大气粗,还有剑术傍身。至于李白的剑术武功有多高,这个很难考据了,毕竟现存的记载大多是他自己写的,比如“孝敬一杯酒、杀人都市中”,还有“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据统计,剑这个字在全唐诗收录的李白诗中共出现了118字,妥妥的见到达人了。反正李白的脾气肯定是不小的,跟人干过架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李白剑术的名气不小,毕竟他收过一个弟子叫无恶,他既然能开宗立派,先不论武功高低,名头肯定是够响的。至于大家熟悉的那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李白从《庄子·说剑》里取来的典故。17岁,李白拜了隐士东俨子为师,学习纵横术,在戴天山开始了隐居生活。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到了24岁,李白觉得自己问道已经到了瓶颈,不如先下山去人间当个宰相,造福百姓。于是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此情远游。他从四川清溪出发,乘船沿着长江一路东行。李白是“社牛”,到哪儿都爱交朋友,当然他也甘谒权贵名人,为自己积攒人脉。因为李白是商贾家庭出身,所以考科举那条路走不通,只能靠举荐才能做官。而在东行的船上,李白看着长江山野,他写下了《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沿路经过洞庭湖,必然要打卡。写首诗“且就洞庭赊月色,江船买酒白云边”。到了庐山,恰逢雨季。关云雾中飞瀑奇观,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关于庐山瀑布有没有三千尺,我还去考究了一下庐山香炉峰瀑布高度落差是150米,大概有50层楼那么高,虽然没有三千尺,但也蔚为壮观。公元726年春,李白到了扬州。这一年,李白结交朋友,游山玩水,花钱如流水,从四川带来的30万钱花的所剩无几了。到了秋天,李白又生了一场病,开始想家了,于是写下了《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到他病稍微好一点了,李白又跑去了湖北安陆。途经陈州的时候,拜访了文艺界大佬李邕,学过纵横术的李白对着李邕一顿吹,意思大概是,李邕,你听好了,站在你面前的是太白金星下凡剑术大师、社交达人李太白,快把我举荐给皇帝,治国安天下。李邕哪里见过这么嚣张的年轻人,三两句就把李白打发走了。这让李白很不爽,于是写了首《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意思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走着瞧,你看我日后搅不搅动风云就完了。李白到了湖北,结识了已经名满天下的诗坛大佬孟浩然。李虽然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但两人相谈甚欢,喝酒谈诗,又结伴游览湖北名胜,最后两人在黄鹤楼分别,李白也就写下了名传千古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公元727年26岁的李白在湖北安陆隐居,他也在安陆认识了官宦世家的千金许小姐。才华横溢的李白扣动了许小姐的心弦,两人结婚,李白也当了上门女婿。一直到30岁,李白都在安陆啃老婆。虽然啃老婆的日子很安逸,但李白的心早就飘到长安了。妻子许氏也看出了李白的心思,于是掏出家底给李白当做盘缠,让他去长安完成梦想,白也不想辜负妻子一番苦心,暗下决心,此去长安定要混出个名堂。李白到了长安,起初是想拜谒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但是玉真公主行踪不定,李白苦等数月无果。后来他道教学院的好友元丹丘邀请李白到嵩山游玩,又恰逢曾参途经此地,三人结伴同游,天天饮酒作乐。微醺之下,李白大笔一挥,《将进酒》泼墨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宵万古愁”。只不过李白在长安混了一段时间,毫无进展,而且他对钱看得很淡,很快就把身上的钱花光了。但好在李白朋友多,可以啃朋友们。李白自己形容当时在长安的日子,“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清王侯”。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一年后,李白心灰意冷返回湖北安陆,一直到公元735年34岁的李白再进长安城,向玉真公主献了诗,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还在紫极宫遇上的文坛大佬贺知章,李白左手掏出《巫溪曲》,“姑苏台上巫溪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右手掏出《蜀道难》“迩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铺天盖地的才华直接让贺知章窒息,顿觉盛唐诗才遍地种,唯有太白天上来,直接给了李白一个“谪仙人”的称号。李白也觉得自己终于是遇着伯乐了,李、贺两人又都是出了名的酒仙,相约去饮酒,临到了结账时,贺知章才发现没带钱。于是贺知章解下了代表自己官员品级的金龟袋当了酒钱,而金龟换酒也成为了千古佳话。虽然李白这次在长安打进了统治阶级上层,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也答应要举荐他为官。但是李白在长安呆了三年,还是没有结果。后来妻子许氏病逝,他又返回安陆。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时间来到公元742年,在玉贞公主和贺知章的反复安利下,唐玄宗读了李白的诗,很是倾慕,深感如今自己开创的大唐盛世,就得要李白这样的先人执笔才能写就。玄宗皇帝下诏李白入宫,在山东的李白接到诏书,顿觉这便是自己风云起时,大笑着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其是蓬蒿人”,此去长安当宰相。到了大明宫,李白确实也受到了玄宗皇帝极高的礼遇,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这也是李白人生的高光时刻。但是李白并没有如愿当上大官,而是供奉翰林,成为了玄宗皇帝的御笔写手,专门记录皇帝的美好生活。公元743年,暮春时节,兴庆池的牡丹开的极好,玄宗与杨玉环共赏牡丹,叫来李龟年奏乐,又把喝得微醺的李白找来填词。李白朦胧中看见贵妃在牡丹花中起舞,仙乐飘飘,这大概就是盛唐的模样吧。谪仙人执笔挥就《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剑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牡丹、李白、杨贵妃,唐明皇时空在那一刻被《清平调》定格了,李留给我们可以无限遐想的盛唐,而这也成了盛唐一场谢幕表演。在翰林院当写手的日子并不能实现李白的理想,闲散逍遥惯了的李白愈发不愿受到束缚,天天跟贺知章等人买醉饮酒,玄宗皇帝召唤也不去,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曾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而李白随意的作风也得罪了不少人,至于流传甚广的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墨这些事情并没有可靠的史料支撑。当然,玄宗皇帝肯定也是听到了关于李白不好的声音,决定让李白离开,赐金返还,也算是给足了李白牌面了。从大明宫飞出的李白回归江湖山野方觉自由。公元744年夏天,在东都洛阳,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个世人相逢,43岁的李白遇上32岁的杜甫。李白并没有因为自己名满天下而倨傲,声名不显的杜甫也没有一味低头称颂,两人成为了朋友。当然,杜甫崇拜李白是事实,毕竟他一生写了《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二首》很多诗,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他眼中的李白也是“笔落经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至于李白写给杜甫,写诗确实不多,也不像他写给孟浩然那样深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文”,或者他写给王昌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那样情意绵长。但这并不代表李白对杜甫冷淡,相反,李杜在洛阳分别后,还相约下次在梁宋,也就是现在商丘、开封一带见面,一起去访道寻仙。而同年秋天,李都督准时赴约,这次还加上了大诗人高氏,三人携手同游,谈诗论道,饮酒。同年,这也成为了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事情。一直到秋冬交际,三人才分别,李白又独自一人跑到山东济南一带的紫极宫,正式成为了一名道士。顺带着说一下,李白的号“青莲居士”是来源于《维摩诘经》中《青莲》的佛典,这跟王维的号“摩诘居士”的来源相同,只是可惜年龄相仿的李王两人没有成为朋。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公元745年秋天,李杜两人在东鲁第三次约见,又一起玩到了冬天。所以要是说李白对杜甫冷淡,或者说感情不深,这说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约了两次,每次一玩就是几个月,关系一般的话,不能这么约。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王维被安禄山请到了洛阳,杜甫流离失所,就连隐居庐山的李白都受到了影响。当永王李陵三顾茅庐请李白出山的时候,李白才知道玄宗皇帝仓皇出逃了,杨贵妃在马嵬坡被逼死了,然后太子又在甘肃称帝了,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盛唐已经凋谢了。李白被永王诚意打动,决定跟着他一起改天换地,完成自己当帝王师的梦想。56岁的他踌躇满志写下了,“但用东山谢安时,为君谈笑镜湖沙”。李白将自己比作谢安能辅佐永王成就帝王业,但三个月之后,永王的军队就被歼灭,其中征讨永王的将领中就有自己的昔日好友高氏。李白也被当做叛逆抓住谋反,基本上是牵连家族的死罪。但好在李白以前交的朋友多,在人脉关系的一通运作之下,李白不仅免了死罪,还得到了一份幕府工作。但到了公元758年,朝廷又开始清算安史之乱的叛逆。李白被判流放夜郎,就是现在的贵州。去夜郎的路很长,李白也57岁了,本以为此行便是人生终点了,但是走到了白帝城,碰上朝廷大赦天下。李白是个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乐观到极点的他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跟苏轼一样,都是那种在任何困境都能寻得快乐的人。这大概也是唐宋两大顶流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盛唐风流共一石,李白独占八斗

李白一生除了隐居就是漂泊,即便是在他人生最后几年,他也没停下脚步。公元762年61岁的李白生病了,他无法远游了,他将自己的手稿交给了族叔李阳冰。至于李白之死,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我愿意相信他是在江上饮酒微醺后跳入水中捉月离开的。我也相信李白握住了那轮月亮,毕竟他是“谪仙人”不是。李白离开人间后,世上便有了两轮月亮,一轮从盛唐一直照在今人脸上,一轮照在人们心底。那位“谪仙人”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从未离开过,不信你听那三岁小儿嘴里念着静夜思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