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作者:山頂洞土著

“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這是餘光中在《獨白》中開篇的第一句,讀到莫名會覺得千古江山不改色,李白詩酒正輕狂。不知道大家心目中的李白又是個什麼模樣呢?我印象中的李白有很多面,他既是年少輕狂曾許淩雲志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之上九萬裡,又是中年失意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還是晚年萬事看空的且樂身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明。盛唐的月光還照着今人,李白也不在人間了,但毫不誇張的說,隻要漢語還存在一天,那麼李白便能永恒。很難說到底是盛唐成就了李白,還是李白寫就了盛唐,但是盛唐和李白都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白月光,而關于李白的故事,我們總是樂此不疲的談論着。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那麼我們就借着月光詩酒,再來聊聊天仙如何狂醉,亂把白雲揉碎。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西域的碎葉城,而李白的母親從小就給他灌雞湯,說他不是凡夫俗子,是太白金心轉世下凡,未來必有一番大作為。李白從小就喝飽了雞湯,再加上家裡富甲一方,是以自信心爆棚,認定自己并非池中物,就待風雲化龍時,李白五歲的時候,李氏家族從西域萬裡遷徙到蜀地綿州,就是現在四川江油青年鄉,而武則天也是在這一年去世的。在天賦方面,李白有着絕對的自信,畢竟讀書這件事兒就跟玩兒一樣,李白自己寫過五歲送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其書,作賦淩相如。因為讀書這件事兒實在沒有什麼挑戰性,是以李白更多的時間都是在練劍尋仙、采藥、問道。怎麼說自己也是太白金星下凡,争取能早日傳回仙界。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其實李白的人生終極目标是成仙,其次是治國平天下,當帝王師。至于寫詩,那隻是捎帶手的事兒。為了問道尋仙,李白15歲就開始四處遊曆,遍訪名山,當然這也離不開他家裡雄厚的資金支援。四川本來就名山多,李白走上峨眉,聽得老僧彈古琴,如萬頃松濤奏鳴,随手一寫就是蜀僧抱綠绮,膝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李白寫詩,當真像是從虛空中抓來,不需要打磨,渾然天成,屬實是捎帶手的事兒。而且李白是走到哪寫到哪,跟我們現在去旅遊發朋友圈是一樣的,屬于是記錄美好生活,比如他走進雲霧缭繞的山林中,就寫了“樹身時見鹿溪武不聞中”短短兩行字,要畫面有畫面,要意境有意境,而且精準的踩在了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上。你要說這不是仙人執筆所為,我都不相信。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當然,少年李白行走江湖,除了财大氣粗,還有劍術傍身。至于李白的劍術武功有多高,這個很難考據了,畢竟現存的記載大多是他自己寫的,比如“孝敬一杯酒、殺人都市中”,還有“脫身白刃裡,殺人紅塵中”。據統計,劍這個字在全唐詩收錄的李白詩中共出現了118字,妥妥的見到達人了。反正李白的脾氣肯定是不小的,跟人幹過架也是大機率事件。不過有一點可以确定的是,李白劍術的名氣不小,畢竟他收過一個弟子叫無惡,他既然能開宗立派,先不論武功高低,名頭肯定是夠響的。至于大家熟悉的那句“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是李白從《莊子·說劍》裡取來的典故。17歲,李白拜了隐士東俨子為師,學習縱橫術,在戴天山開始了隐居生活。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到了24歲,李白覺得自己問道已經到了瓶頸,不如先下山去人間當個宰相,造福百姓。于是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此情遠遊。他從四川清溪出發,乘船沿着長江一路東行。李白是“社牛”,到哪兒都愛交朋友,當然他也甘谒權貴名人,為自己積攢人脈。因為李白是商賈家庭出身,是以考科舉那條路走不通,隻能靠舉薦才能做官。而在東行的船上,李白看着長江山野,他寫下了《渡荊門送别》“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沿路經過洞庭湖,必然要打卡。寫首詩“且就洞庭賒月色,江船買酒白雲邊”。到了廬山,恰逢雨季。關雲霧中飛瀑奇觀,寫下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關于廬山瀑布有沒有三千尺,我還去考究了一下廬山香爐峰瀑布高度落差是150米,大概有50層樓那麼高,雖然沒有三千尺,但也蔚為壯觀。公元726年春,李白到了揚州。這一年,李白結交朋友,遊山玩水,花錢如流水,從四川帶來的30萬錢花的所剩無幾了。到了秋天,李白又生了一場病,開始想家了,于是寫下了《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等到他病稍微好一點了,李白又跑去了湖北安陸。途經陳州的時候,拜訪了文藝界大佬李邕,學過縱橫術的李白對着李邕一頓吹,意思大概是,李邕,你聽好了,站在你面前的是太白金星下凡劍術大師、社交達人李太白,快把我舉薦給皇帝,治國安天下。李邕哪裡見過這麼嚣張的年輕人,三兩句就把李白打發走了。這讓李白很不爽,于是寫了首《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意思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走着瞧,你看我日後攪不攪動風雲就完了。李白到了湖北,結識了已經名滿天下的詩壇大佬孟浩然。李雖然比孟浩然小十幾歲,但兩人相談甚歡,喝酒談詩,又結伴遊覽湖北名勝,最後兩人在黃鶴樓分别,李白也就寫下了名傳千古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公元727年26歲的李白在湖北安陸隐居,他也在安陸認識了官宦世家的千金許小姐。才華橫溢的李白扣動了許小姐的心弦,兩人結婚,李白也當了上門女婿。一直到30歲,李白都在安陸啃老婆。雖然啃老婆的日子很安逸,但李白的心早就飄到長安了。妻子許氏也看出了李白的心思,于是掏出家底給李白當做盤纏,讓他去長安完成夢想,白也不想辜負妻子一番苦心,暗下決心,此去長安定要混出個名堂。李白到了長安,起初是想拜谒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但是玉真公主行蹤不定,李白苦等數月無果。後來他道教學院的好友元丹丘邀請李白到嵩山遊玩,又恰逢曾參途經此地,三人結伴同遊,天天飲酒作樂。微醺之下,李白大筆一揮,《将進酒》潑墨而出。“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将出換美酒,與爾同宵萬古愁”。隻不過李白在長安混了一段時間,毫無進展,而且他對錢看得很淡,很快就把身上的錢花光了。但好在李白朋友多,可以啃朋友們。李白自己形容當時在長安的日子,“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清王侯”。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一年後,李白心灰意冷傳回湖北安陸,一直到公元735年34歲的李白再進長安城,向玉真公主獻了詩,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賞識,還在紫極宮遇上的文壇大佬賀知章,李白左手掏出《巫溪曲》,“姑蘇台上巫溪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右手掏出《蜀道難》“迩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鋪天蓋地的才華直接讓賀知章窒息,頓覺盛唐詩才遍地種,唯有太白天上來,直接給了李白一個“谪仙人”的稱号。李白也覺得自己終于是遇着伯樂了,李、賀兩人又都是出了名的酒仙,相約去飲酒,臨到了結賬時,賀知章才發現沒帶錢。于是賀知章解下了代表自己官員品級的金龜袋當了酒錢,而金龜換酒也成為了千古佳話。雖然李白這次在長安打進了統治階級上層,玉真公主和賀知章也答應要舉薦他為官。但是李白在長安呆了三年,還是沒有結果。後來妻子許氏病逝,他又傳回安陸。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時間來到公元742年,在玉貞公主和賀知章的反複安利下,唐玄宗讀了李白的詩,很是傾慕,深感如今自己開創的大唐盛世,就得要李白這樣的先人執筆才能寫就。玄宗皇帝下诏李白入宮,在山東的李白接到诏書,頓覺這便是自己風雲起時,大笑着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其是蓬蒿人”,此去長安當宰相。到了大明宮,李白确實也受到了玄宗皇帝極高的禮遇,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這也是李白人生的高光時刻。但是李白并沒有如願當上大官,而是供奉翰林,成為了玄宗皇帝的禦筆寫手,專門記錄皇帝的美好生活。公元743年,暮春時節,興慶池的牡丹開的極好,玄宗與楊玉環共賞牡丹,叫來李龜年奏樂,又把喝得微醺的李白找來填詞。李白朦胧中看見貴妃在牡丹花中起舞,仙樂飄飄,這大概就是盛唐的模樣吧。谪仙人執筆揮就《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劍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牡丹、李白、楊貴妃,唐明皇時空在那一刻被《清平調》定格了,李留給我們可以無限遐想的盛唐,而這也成了盛唐一場謝幕表演。在翰林院當寫手的日子并不能實作李白的理想,閑散逍遙慣了的李白愈發不願受到束縛,天天跟賀知章等人買醉飲酒,玄宗皇帝召喚也不去,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曾寫道,“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而李白随意的作風也得罪了不少人,至于流傳甚廣的高力士脫靴、楊國忠磨墨這些事情并沒有可靠的史料支撐。當然,玄宗皇帝肯定也是聽到了關于李白不好的聲音,決定讓李白離開,賜金返還,也算是給足了李白牌面了。從大明宮飛出的李白回歸江湖山野方覺自由。公元744年夏天,在東都洛陽,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個世人相逢,43歲的李白遇上32歲的杜甫。李白并沒有因為自己名滿天下而倨傲,聲名不顯的杜甫也沒有一味低頭稱頌,兩人成為了朋友。當然,杜甫崇拜李白是事實,畢竟他一生寫了《冬日有懷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很多詩,表達了自己的仰慕之情。他眼中的李白也是“筆落經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至于李白寫給杜甫,寫詩确實不多,也不像他寫給孟浩然那樣深情“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文”,或者他寫給王昌齡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随風直到夜郎西”那樣情意綿長。但這并不代表李白對杜甫冷淡,相反,李杜在洛陽分别後,還相約下次在梁宋,也就是現在商丘、開封一帶見面,一起去訪道尋仙。而同年秋天,李都督準時赴約,這次還加上了大詩人高氏,三人攜手同遊,談詩論道,飲酒。同年,這也成為了文學愛好者津津樂道的事情。一直到秋冬交際,三人才分别,李白又獨自一人跑到山東濟南一帶的紫極宮,正式成為了一名道士。順帶着說一下,李白的号“青蓮居士”是來源于《維摩诘經》中《青蓮》的佛典,這跟王維的号“摩诘居士”的來源相同,隻是可惜年齡相仿的李王兩人沒有成為朋。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公元745年秋天,李杜兩人在東魯第三次約見,又一起玩到了冬天。是以要是說李白對杜甫冷淡,或者說感情不深,這說不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約了兩次,每次一玩就是幾個月,關系一般的話,不能這麼約。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王維被安祿山請到了洛陽,杜甫流離失所,就連隐居廬山的李白都受到了影響。當永王李陵三顧茅廬請李白出山的時候,李白才知道玄宗皇帝倉皇出逃了,楊貴妃在馬嵬坡被逼死了,然後太子又在甘肅稱帝了,人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盛唐已經凋謝了。李白被永王誠意打動,決定跟着他一起改天換地,完成自己當帝王師的夢想。56歲的他躊躇滿志寫下了,“但用東山謝安時,為君談笑鏡湖沙”。李白将自己比作謝安能輔佐永王成就帝王業,但三個月之後,永王的軍隊就被殲滅,其中征讨永王的将領中就有自己的昔日好友高氏。李白也被當做叛逆抓住謀反,基本上是牽連家族的死罪。但好在李白以前交的朋友多,在人脈關系的一通運作之下,李白不僅免了死罪,還得到了一份幕府工作。但到了公元758年,朝廷又開始清算安史之亂的叛逆。李白被判流放夜郎,就是現在的貴州。去夜郎的路很長,李白也57歲了,本以為此行便是人生終點了,但是走到了白帝城,碰上朝廷大赦天下。李白是個給點陽光就燦爛的人,樂觀到極點的他寫下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跟蘇轼一樣,都是那種在任何困境都能尋得快樂的人。這大概也是唐宋兩大頂流受到追捧的原因吧。

盛唐風流共一石,李白獨占八鬥

李白一生除了隐居就是漂泊,即便是在他人生最後幾年,他也沒停下腳步。公元762年61歲的李白生病了,他無法遠遊了,他将自己的手稿交給了族叔李陽冰。至于李白之死,沒有确切的結論,但我願意相信他是在江上飲酒微醺後跳入水中捉月離開的。我也相信李白握住了那輪月亮,畢竟他是“谪仙人”不是。李白離開人間後,世上便有了兩輪月亮,一輪從盛唐一直照在今人臉上,一輪照在人們心底。那位“谪仙人”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從未離開過,不信你聽那三歲小兒嘴裡念着靜夜思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