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人类照亮黑夜的普罗米修斯——爱迪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Beiqing.com

爱迪生,一个无人不知的名字。小时候在妈妈做手术时机智地用反光的镜子为医生照明,经历成千上万次失败后终于发明了白炽灯,一生有上千项发明,“成功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才”……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塑造了爱迪生的经典形象。

可能有些人还在互联网上看到过“电流大战”的故事,说爱迪生不择手段地打压了真正的天才特斯拉,这么看来,为人类照亮黑夜的普罗米修斯其实是一个卑鄙小人?但对爱迪生的这种了解全面、真实吗?事实上,爱迪生的女儿马德琳曾经抱怨:“我至今没有看到一部令人满意的完整刻画父亲的传记。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他做过什么事,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由美国著名的传记作家埃德蒙·莫里斯所著的《点亮黑夜——爱迪生传》首次出版于2019年,遗憾的是,莫里斯于2019年5月去世,这本书也是莫里斯最新也是最后一部力作。为完成这本书,莫里斯广征博引。西奥兰治的托马斯·爱迪生国家历史公园(TENHP)是一座关于爱迪生的文献宝库,这里珍藏着约500万页的相关文件,莫里斯在撰写这本书时直接利用了TENHP的大量原始档案资料作为依据。此外,他还独辟蹊径,获得了常人难以获取的隐秘史料,那就是爱迪生曾外孙所藏的家族档案,甚至还有多年来被尘封的爱迪生给第二位妻子的情书,这些私人档案均向莫里斯敞开了大门。著书所引用的二手论文著作更是不必多说,十分丰富、广泛。莫里斯下了如此功夫搜罗原始文献和专著论文,为全面真实地反映爱迪生的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爱迪生的一生,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以下内容选自《点亮黑夜——爱迪生传》,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为人类照亮黑夜的普罗米修斯——爱迪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亮黑夜——爱迪生传》,[美]埃德蒙·莫里斯 著,吕凌峰 朱朗讯 陈舸禹 译,中信出版社2023年6月版。

在走到生命终点之际,

爱迪生84岁了

爱迪生在走到生命终点之际,正如他在人生起始时一样,只能依靠奶生存。1931年2月,爱迪生84岁了,他装作能听到迈尔斯堡镇上的人们为他祝寿。20个身穿白衣的女学生在棕榈树下护送他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座新桥的落成典礼上。当佛罗里达州长称呼他为“天才”时,他摇了摇头。他剪开绿橙相间的丝带,微弱地欢呼了一声,同时微笑着挥手致意,随后回到他和米娜与亨利·福特夫妇共有的河岸庄园。他谢绝了一块双层糖衣生日蛋糕,喝了一杯1品脱(1美制湿量品脱约为473毫升)的热牛奶(这是7杯中的第4杯),他每天都要以此缓解腹部的疼痛。

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只吃半饱,恪守提倡节制的哲学家路易吉·柯尔纳罗(1467—1566)的格言:“一个人应该饿着肚子离开餐桌。”但这有时也是无奈之举。少年爱迪生是一名流浪电报员,时常在陌生城市的街道上游荡,那时他的收入连一点儿像样的烟草都买不起。即使是在收入不菲的而立之年,他的两任妻子都因为高级的饮食而发胖,他本人一顿饭的食物量也仍不超过6盎司(1盎司约为28.35克),通常只有4盎司,饮料只喝牛奶和调味水。

“人在喝醉时无法清晰地思考问题。”他唯一的嗜好是抽廉价的科罗纳雪茄,他会整箱整箱地抽,或者不如说是嚼。除了价格实惠,浓烈又辣喉的劲儿也博得了他的欢心。这些长长的雪茄使他本已极度活跃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他甚至可以连续工作54个小时。直到约两年前,他还能习惯性地快速爬好几层楼,而且能将一条腿踢得比桌子还高,十分灵活。在那之前很久,他就胃痉挛得厉害,一餐只能吃下一块羊排或几个鱼丸,再多一点儿就会觉得饭后困倦。

77岁时,他把日常饮食减少到一片烤面包、一汤匙粥、一汤匙菠菜、一条沙丁鱼和四块尤尼塔苏打饼干,用一杯又一杯牛奶把这些食物送下去。81岁时,他除了在晨起时或者睡前食用1/4个橘子,仅以牛奶度日。84岁的爱迪生饱受肾衰竭和糖尿病的双重折磨。众所周知,他一直以来都是坚不可摧的,但在研究白炽灯几近失明,遭受无数次酸灼伤和电击,手臂和脸都曾被X射线照射,吸入多得足以让身体较弱的人得尘肺病的矿尘之后,他最终还是走向了生命尽头,正如1931年美国衰退的经济一样,而他的发明则为其贡献了150亿美元。

“我想告诫你们的是,一定要勇敢。”他在自己的植物园做告别广播演说时鼓励他的同胞们,“我已经活很久了,眼见历史一次又一次地重演,亲历过多次商业萧条。但是,无一例外,美国都会浴火重生,并且变得更强大、更繁荣。”

冬天即将结束,爱迪生准备回到新泽西的家。在这之前,他向上帝以外的力量祈祷(他否认上帝的存在),希望自己活得久一点儿,能够完成正在进行的一轮植物学实验。“再给我5年时间,美国就会有一种可在12个月内收获的橡胶作物。”

为人类照亮黑夜的普罗米修斯——爱迪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电影《电力之战》(2017)剧照。

然而,当他到达纽瓦克车站时,很明显,他看不到来年的春光了。他身体虚弱,满头银发,腰弯背驼,走路蹒跚,需要有人在一旁搀扶。他6个孩子中的3个在旁边迎接他。此时,春雷滚滚,一场暴雨倾盆而下。爱迪生踉跄着走向一辆等着去西奥兰治的短途汽车,他的妻子米娜把一块遮雨布披在他的肩上。

第二天早上,在市中心主街他宏伟的实验室大楼里,员工们像往常一样等着“老头儿”——他在20多岁时就被起了这个外号——日复一日地早起准点上班,但在6月剩下的时间和整个7月里,他一反常态地待在其位于卢埃林公园的宅邸“格伦蒙特”里。8月的第一天,他穿戴整齐,准备去乡野游玩,刚到门前却骤然晕倒,被抬回到了床上。三名医生匆匆赶到,其中一人甚至包机前来。那天晚上,他们宣布病人“健康状况不佳”,除了代谢紊乱,还患有慢性肾炎。鉴于这个消息会在华尔街产生负面效果,他们补充道:“糖尿病现在已经得到控制,肾脏的情况似乎也有所改善。”

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争分夺秒地更新了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讣告。自爱迪生因留声机(他自认为最伟大的发明)一夜成名以来,记者们已经准备了53年。多年来,记者们赞叹,这场不可思议的、为人类历史增添了一个全新维度的声学革命竟然是由一个一只耳朵半聋、另一只耳朵全聋的人完成的。

他建立了世界上

第一家电影制片厂

即使是字数最多的期刊,也没有足够的专栏可以总结爱迪生获得的1093项涉及机器、系统、工艺流程、现象的产品专利的情况。(更不用说一项不可能受到保护的发明,即他在新泽西州门洛帕克建立的极具开创性的历史上第一个工业研发机构。)

虽然他的残疾程度逐渐加重——“我从12岁起就没听见过鸟儿歌唱”——但他发明了250种与声音相关的装置:将浸漆丝、云母、铜箔或法国玻璃薄片弯曲并包在半流体垫圈中制成的膜片,会说话唱歌的玩偶,碳钮送话器,用对苯化合物制成的保真度极高的圆筒唱片,可将纸张模压、压平、塑形的复印机,碎钻指针抛光机,圆盘唱片播放机的离心调速器,利用石英圆筒和紫外线的微型扬声器,留声机,有声邮件,小提琴扩音器,声学时钟,无线电话接收器,能够听到太阳黑子爆发的装置,长到必须支撑在两栋建筑之间的喇叭,可供多人共用的骨传导耳塞,声控飞轮,等等。

为人类照亮黑夜的普罗米修斯——爱迪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少年爱迪生》(1940)剧照。

他在照明技术方面的贡献更是让他千古留名:他创造了可长时间照明的白炽灯泡,并且拥有另外263项相关专利。如果他为给医生使用的X射线荧光镜也申请专利,那么就会再增加一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爱迪生设计、制造、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白炽灯供电照明系统并为其提供动力。那是1882年9月的一个夜晚,随着他按下开关,曼哈顿下城第一区昏暗的煤气灯光瞬间变成了如无数颗流光溢彩的珠宝在闪耀的一片光明。

爱迪生在摆弄那些工具和烧瓶时一丝不苟、全神贯注,而他的大脑充满奇思妙想,双手灵巧,由此诞生了通用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电表,巨型发电机,碱性可逆电池,安全矿灯,光滑的糖果包装纸,面部神经痛药膏,潜艇遮蔽装置,夜视望远镜,电子投票记录器,旋翼升降飞行器,星光热量传感器,水果保存器,牵引电线、电镀玻璃、标示邮件地址的一些机器设备,金属薄片制造机,从硫化矿石中提炼黄金的方法,电动点烟器,斜面缆索起重机,内燃机自动启动器,超薄箔滚筒压制机,植物汁液萃取器,煅烧炉,织物防水剂,电动笔,声控马毛修剪器,移动式球形打字机,胶带,活动电影摄影机,活动电影放映机,有声彩色电影。

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破碎机,设计了防龙卷风的混凝土房屋,建设了数十座发电厂和一条电磁铁路——铁路上装有机车、电车、制动器和转车台。他捣鼓出一套以电报为主题的哥德堡式系列设备,其中包括可以在一根电线上同时传输多条信息的双工、四工和八工通信设备,可以从高速列车上发送出“蚱蜢”式信号的设备,可以将莫尔斯电码转化为罗马字母的传真信号接收器。如果他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没有忙于发明其他东西,他或许可以将以太点火、热离子发射、扩展感应和整流接收的发现都融合到无线电技术之中。

爱迪生的人生信条在他14岁自己写文章、刊印并发行一份在火车上售卖的报纸时就定下了,那就是只创造实用和有利可图的东西。尽管爱迪生更渴望成为一名企业家,并开办了100多家初创公司,但他发明的欲望仍如情欲一般不可阻挡。他的每一次蜜月都能触发一股技术发明创意的洪流。40岁时,在仅仅一天当中,他就满怀激情地记下了112个“新事物”的原创想法,包括机械采棉机、压雪机、电钢琴、人造丝、铂丝切冰机、渗透摄影系统(预示着12年后放射学的问世),以及“盲人墨水”——一种也许除了刘易斯·卡罗尔,世界上其他人都不可能想到的东西。

只有被年龄压倒时,

他创新的车轮才会减速

在爱迪生59岁时,一个吸湿问题困扰了一位专业化学家11个月,可爱迪生在两个小时内就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

只有被年龄压倒时,他创新的车轮才会减速。从60岁至69岁,他只申请了134项专利,而从70岁至79岁,他申请的专利数量又锐减超过一半。81岁高龄时(1928年),爱迪生被授予“光之父”国会金质奖章,但这一年他只申请了两项专利,其后两年则一项也没有。他的最后一项发明“电镀宝石底座”诞生在他人生最后一年的年初。

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后,爱迪生精神恢复了一些,读了一本有关胰岛素疗法的教材,他似乎认为学问可以帮助他修复胰脏。尽管他不认为自己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但他总会阅读最新的专业文献,认为做实验之前应该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医生们已离开,但主治医生——他的私人医生休伯特·豪博士,对他的病情并不感到乐观:“我认为他脱离不了危险期。”

为人类照亮黑夜的普罗米修斯——爱迪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电影《电力之战》(2017)剧照。

8月中旬,爱迪生还可以下地走路和说话,但对于能否回到实验室,他毫无信心。实验室中有图书馆,里面堆满了凝结他毕生心血的科技文献,他在那儿有一张老旧的书桌。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展示了一种可游走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超凡能力,每天都在化学、射线照相术、矿物学和电气工程之间穿梭。在人生最后的8年里,他痴迷于植物学,想方设法利用美国土生土长的含胶乳植物提炼橡胶,其中包括他培育的“爱迪生一枝黄花”(Solidago edisonia)。这个项目得到了他的好朋友亨利·福特和哈维·费尔斯通的资助,他们俩当时的产业完全依赖外国橡胶。

爱迪生测试了多达17000种土生植物,其中既有热带榕树又有沙漠灌木,他发现从一枝黄花属植物中最有希望提取出合格的橡胶,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少校鼓励他把这种植物开发成战略性军事储备物资。然而,该植物的水性胶乳中含有杂质,阻碍了他浓缩其中的聚异戊二烯颗粒。最终,他的佛罗里达研究小组硫化出了四大块弹性凝结物并将其送到了他的手中。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查尔斯·爱迪生声称,“老头儿”收到这几块东西时“非常高兴”。

曾有一段时间,小托马斯·A.爱迪生(昵称汤姆,是爱迪生和其第一任妻子玛丽的长子)希望获得查尔斯的职位,以此宣称自己的继承权,而爱迪生却指责他无法担此大任。汤姆的弟弟威廉小时候就感觉自己不受重视,在中年时期则因为父亲对他的“强烈不满”而越发痛苦。他们的姐姐玛丽昂对父爱的渴望并不比他们少。1884年,在母亲玛丽神秘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玛丽昂与父亲爱迪生互相安慰。但是亲密的父女关系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半,爱迪生就和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学生结婚了。

爱迪生与第二任妻子米娜养育了三个孩子:马德琳、查尔斯和西奥多。这三个孩子拥有足够的母爱,但是得到的父爱仍然不足。马德琳抱怨“父亲和我们隔阂太深”。当爱迪生在工作之余花了足够的时间关注到这三个孩子时,他感到米娜的三个孩子比玛丽的孩子们优秀。其中西奥多尤甚,他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是父亲的盛名让六个兄弟姐妹都或多或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只有马德琳生育了四个儿子,也就是爱迪生的外孙们,他们沿用了“爱迪生”作为中间名。

爱迪生的成就

“深植于全人类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无论如何,爱迪生这个名字都不会被遗忘。从1869年开始,爱迪生以近乎疯狂的执念将自己和自己创立的每项业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波普—爱迪生公司、爱迪生电动笔和复印机公司、爱迪生矿石加工公司、伦敦爱迪生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爱迪生机械厂、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中央发电站工程部、爱迪生多路音频系统、爱迪生布线公司、爱迪生留声机公司、爱迪生炼铁公司、爱迪生制造公司、爱迪生工业工厂、爱迪生矿石加工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爱迪生尼亚股份有限公司、爱迪生波特兰水泥公司、爱迪生蓄电池公司、爱迪生破碎机公司、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公司、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股份有限公司。更不必说还有一些名字冗长的附属公司,如智利爱迪生电话公司、法国爱迪生工商业公司、法国爱迪生活动电影摄影机公司、德国爱迪生公司等。

各种各样的照明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宣传他的名字,其中有些公司的名字甚至连西方人自己都看不懂。

9月的第二周,他的身体变得更加糟糕。他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便提前向妻子和孩子告别。休伯特·豪医生每天都发布非常悲观的健康状况公告。一则公告提到,爱迪生患有布赖特病(肾脏的一种慢性炎症),胃溃疡又使他并发尿毒症和糖尿病。他会感到一阵阵的头晕目眩,并逐渐失去了视力,也丧失了残余的听力。似乎他唯一能辨别的声音是米娜一边用手抚摸他的脸颊,一边在他右耳边大喊“亲爱的,你还好吗”。10月初,他只能喝下牛奶,只有一天早晨,医生让他咽下了几勺炖梨。此后,他一动不动地躺着,只有脉搏还在跳动。

为人类照亮黑夜的普罗米修斯——爱迪生,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电影《电力之战》(2017)剧照。

外面传言他随时可能会去世。胡佛总统要求即时知情,教皇庇护十一世发电报表达了关切。堪萨斯州的一名妇女主动提出为他献血,希望让这位老发明家活下来。新闻记者开始全天守候在位于爱迪生家车库上方的记者招待室里。其他人则在位于市中心的爱迪生实验室附近逗留,他们还怀揣期待,实验室的创始人可能会在几个小时后从里面钻出来,长着银白色的胡须,浑身散发出化学药品的味道,从领子到袖口都沾着烟草汁和蜡滴,眨着眼说,他得回家挽救婚姻了。

他的大房子里住着一大家子人。尽管长久以来玛丽和米娜这两位母亲生育的孩子之间存在分歧,但此时他们全都聚集在楼下的书房中。主治医生和一组护士一直轮流照看着这位病人,楼上病房的灯一直亮到拂晓时分。卢埃林公园的大门不准汽车通行。邻居们被禁止进行娱乐活动,殊不知,爱迪生从不在意外界的噪声。

15日,爱迪生短暂地睁开了他大而蓝却失明的眼睛,随后陷入最后的昏迷,主治医生豪放弃了希望。爱迪生的手偶尔做出揉捏的动作,似乎仍在测试橡胶的延展性。查尔斯告诉记者:“父亲坚持不了多久了。”亨利·福特打出急电,要求将这位伟人的最后一口气息保存在试管中。

10月18日星期日,凌晨3点24分,在米娜和所有孩子的陪伴下,爱迪生悄然离世。

两分钟后,实验室图书馆里的高挂钟停止发出嘀嗒声。接下来的三天,它的指针保持着那一天锐角的形状,彼时身穿老式工装外套的爱迪生正躺在敞开的棺材里。成千上万名送葬者从旁走过,瞻仰他的蜡像。蜡像的雕塑者詹姆斯·厄尔·弗雷泽说:“爱迪生拥有一张不可思议、充满力量的面孔,漂亮饱满的额头、鼻子、嘴巴和下巴……手也很棒,指甲和指尖精致又敏感,这些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对于那些不怎么关注爱迪生躯体的参观者来说,四周的长廊就如同刻满爱迪生创造力智慧的木质头脑,环顾四周你就可以了解爱迪生。正如那句拉丁文所言:“如果你想寻找他的纪念碑,就请环顾你的周围。”配有爬梯、三倍于普通高度的书架,上面摆着数千本各类科技图书,以及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各类期刊,涵盖了航空、汽车、化学、建筑、药物、电气工程、水力、机械、冶金、采矿、音乐、哲学、铁路、电报、戏剧领域,但不包含数学,这是极少数令他备感无聊、从未涉猎的学科之一。有一处墙角的基座支撑着一个重达486磅a的神秘实心抛光铜立方体。镶板和玻璃柜上摆放着闪闪发光的机械模型、水晶、大块矿石、勋章及金质奖章。陈列品边上还用框裱上了一句引用有误的话:“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思考。”

图书馆的所有灯都变暗了,只有奥雷利奥·博尔迪加创作的大理石雕像《电力天才》仍反射出柔和的光线。在金碧辉煌的房间里,有一张爱迪生一直使用但与房间整体风格格格不入的破旧办公桌。为了腾出空间以便放置他的棺材,这张办公桌被挪到一边,靠着一面墙。桌子上的一个文件格里塞满了他打算发明的物品的备忘录。屋内一个幽暗的壁凹里半掩着米娜给他准备的供他休憩的蓝色小床,但实际上他总是喜欢平躺在工作台上,枕着一条胳膊午休,完全“听不到”周围人的谈话。

此时此刻,他的头枕着丝绸。一支由资深雇员组成的送葬队伍守护在他灵柩的周围。散落的红橡树叶和花圈使得本来充满学究迂腐气息的图书馆弥漫着芳香。西奥兰治卫理公会的神职人员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做一次祷告,更增添了一点儿神圣的气氛。这些祷告是应米娜的要求而做的,尽管这违背了她丈夫强烈主张的不可知论。主治医生试图让记者们相信,爱迪生在临终时也流露出了宗教情绪。但是他唯一能回想起的爱迪生临终时神秘的遗言是“有无来世,与我无关”。

这场私人葬礼原定于周三的某一时间举行。就在这个时段,来自全球各地的慰问函铺天盖地地涌来,这充分说明,就照亮地球而言,爱迪生所做的贡献仅仅次于太阳。爱因斯坦从柏林发来电报赞美他:“具有创造力的爱迪生,使他自己和我们全人类的生活充满灿烂的光芒。”亨利·福特则宣称,爱迪生的成就“深植于全人类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胡佛总统更是深情妙赞:“他,带来无限光明,驱散黑暗。”

此前20多年,爱迪生曾坦率至极地进行了自我评价,但是所有的专家都没有引用过这段话:“地球上的一切都取决于毅力。我一生中从未有过任何创意,我没有想象力,也从来不梦想什么,我的那些所谓发明已经存在于环境中,我只是将它们拿出来而已。我什么也没创造,没人能创造东西。创意也不是天生的,一切都来自外部。勤劳的人从环境中‘引诱’出创意,浑浑噩噩的人只会让创意躺在那儿,而自己跑去看棒球赛。‘天才’昼夜‘泡’在实验室里,如果创意出现时他正好在场,他就能抓住;如果他不在场,创意还是会出现,只是会花落别家。”

原文作者/[美]埃德蒙·莫里斯

摘编/何也

编辑/商重明

校对/刘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