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作者:康sir医学科普

文|康医生

编辑|石屋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慢性腹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症状中大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量增加、粪质溏薄等情况。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慢性腹泻疾病的病程较长,常常会反复的发作,迁延难愈,并且治疗起来较为棘手。

西医常常采用肠道黏膜保护剂与微生态制剂联合进行治疗,但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有些患者虽然有效,但是在停药后较容易复发,并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肠道菌群失调和功能紊乱的问题。

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以整体辨证思维为指导,运用了健脾、疏肝、补肾等治疗方法,在改善病情症状的同时,可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降低了复发率,并且治疗效果明显有效。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近些年来,我们采用了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26例,并且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无锡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的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治疗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40.6±2.6)岁;病程0.5~5.0年,平均(3.2±1.5)年。

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0~70岁,平均(42.0±2.4)岁;病程1.0~6.0年,平均(3.0±1.8)年。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有可比性。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中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制定。

1)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大于3次)、粪便量增多(每日超过200g)、粪质稀薄(含水量>85%);2)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辨证为寒热错杂证。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主症:排便次数增多,每日超过3次或以上,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

次症:口干口苦,腹部疼痛或腹胀不适,嗳气频,周身乏力,饮食欠佳,腹部怕冷或下肢冰凉。舌脉:舌淡红、苔黄腻或黄白,脉沉数或细数。

其具备主症,兼次症中的任意2项及以上,并结合了舌脉即可辨证。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8~70岁,依从性良好;3)1个月内未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4)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胃肠、肝肾系统疾病者,合并肠道肿瘤、肠腔狭窄等器质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2次,连续服用6周。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65,规格每粒0.21g。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治疗组给予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乌梅15g、细辛3g、桂枝10g、党参10g、花椒3g、干姜6g、附片(先煎)10g、黄连6g、黄柏10g、当归10g。

随症加减:口黏,四肢困重乏力,舌胖有齿痕、苔厚腻,脾虚湿重者,加茯苓15g、炒白术10g、藿香10g;口干、口苦较重,肛门烧灼感,潮热盗汗,苔黄腻,湿热重者,改黄连为9g,加葛根30g。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饮食生冷腹泻加重,五更泻,腰酸、腰痛,肾阳虚明显者,加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3g;合并腹痛、腹胀者,加木香10g、川楝子10g;合并失眠者,加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

合并嗳气者,加旋覆花(包煎)20g、代赭石(先煎)30g;合并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5g。

将上述中药煎煮2次,合并2次煎液,早、晚饭后半小时分服,连续服用了6周。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患者每周就诊1次,根据病情的变化,在上述中药处方基础上进行加减调整。

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大便性状、大便次数、腹痛、腹胀、排便不尽感等5个症状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有黏液便记1分,无黏液便记0分。

如果得分越高,表明了病情越严重。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

临床疗效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痊愈: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显效:症状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症状有所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

无效: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尼莫地平法)。

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以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治疗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23/26),对照组为65.38%(17/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慢性腹泻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病程时间较长。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肠道动力异常、肠道吸收功能不良等,也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及胃、肝、胆、胰、脾部疾病,其诱因多与精神紧张、疲劳、营养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

慢性腹泻疾病属于中医学“泄泻”“下利”范畴,中医内科学多将其分为脾虚、肝郁、肾虚等3种证型,多以健脾益气、疏肝健脾、温补脾肾为治则,并且采用了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四神丸加减治疗。

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这3种证型不能涵盖所有的慢性腹泻症状类型,临床更多见的证型为寒热错杂症。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患者多表现为口干口苦,腹痛腹泻,肠鸣,里急后重等情况,并且大便次数多,饮食生冷、油腻或情志刺激后加重,舌淡红、苔黄腻或黄白相间,脉多弦细或沉细。

口干口苦、苔黄腻多为热象,此时若单纯用清热燥湿的药物,则可能会加重腹泻的情况。

肠鸣、饮食生冷后腹泻加重,脉沉细为寒象,此时若单纯用温补药物,则可能会加重口干口苦、里急后重的症状。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所以不能单纯使用凉性药或热性药,提示这种慢性腹泻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治疗时应清上温下、缓肝调中。

而中药乌梅丸正是寒热同调、攻补兼施的有效方剂,在患者临床使用时,只要患者慢性腹泻表现为上热下寒,符合乌梅丸的使用指征,即使寒象或者热象不甚明显,也是可以大胆使用的。

中药乌梅丸出自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原方为丸剂,其药物为乌梅、细辛、桂枝、党参、花椒、干姜、附片、黄连、黄柏、当归一起组成的。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全药方酸、苦、甘、辛合用,为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虚实互见的有效方剂,在临床时多用于治疗蛔厥症及久泄久痢。

药方中乌梅味酸,可收敛止泻、安蛔止痛,为君药。

花椒、细辛、干姜性温、味辛,可温脏祛寒,为臣药。

温热之桂枝、附子可加强祛寒温中之功;黄连、黄柏味苦,可清热燥湿;味甘之党参、当归可补益脾胃气血,共为佐药。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所有药一起合用,共奏补肝养血、温补脾肾、抑木安土之功,从整体上平调阴阳,从而达到了止泻的目的。

现代的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乌梅丸具有调节脾胃功能、抗炎、抗氧化、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以及保护了胃黏膜等作用。

研究表明,中药乌梅丸能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明显改善了患者慢性腹泻的症状,缓解了腹痛、腹胀、嗳气、口干、口苦等伴随症状,改善了肠道的功能,并且无明显不良的反应。

走近中医 | 运用乌梅丸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验案举隅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了对照组的情况(P<0.05)。

表明了中药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腹泻寒热错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明显改善了患者腹泻的症状,这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