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与王牌项目经理之间,只隔着这个习惯

《PMBOK指南》不仅讲解项目管理知识,而且蕴含着很多做事的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是PMP考试时解题的钥匙,也是项目经理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具备或应该让自己具备的一种习惯。

本文与大家分享其中一个原则——闭环思维。

什么是闭环思维

对于闭环思维,大多数人已经不陌生了。我们最常用到的体现闭环思维的话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代表一个人很靠谱。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其实“有交代”“有着落”和“有回音”说的是同一件事,就是有反馈。反馈给谁?反馈给最初那个交给你任务的人。

所以闭环最重要的是要闭合,如果不闭合的话就不是环,而是弧。

怎么才算闭合了?就是要找那个最初的原点,或者你可以叫初心。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最体现闭环的就是,当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之后,你非常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样很棒!可这样算闭环么?当然不算!闭环是要找那个原点,原点是什么?就是给你任务的人,你的领导,然后这个环才能闭合了。

可是找到原点之后反馈什么呢?当然是反馈结果。而结果至少包含了三部分内容:任务本身完成的情况,遗留的问题或待决事项,下一步行动计划。

当找到原点之后,你要把这些信息反馈回去,这个环就闭合上了。

所以反馈就是要走一圈,找最初那个原点,然后把结果信息和计划/预期进行对齐(想象双手合十的造型)。

为什么要将闭环思维融入血液

这里是关键!

李善友老师在混沌大学讲刻意练习的时候,提到一个高手的训练模型(见图1)。

你与王牌项目经理之间,只隔着这个习惯

图1 高手的训练模型

图1包含了三部分:模型、练习和反馈。

模型,就是方法论,也可以简单理解成做事情的策略、计划。

练习,就是执行这个方法论,执行这个计划。

反馈,就是将执行的结果和预期进行对比。

为什么要对比?因为你只有对比之后才能发现偏差,发现偏差之后才能改进方法/模型/计划,这样的不断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持续改进。

所以闭环最大的价值,是实现持续改进,并且只有闭环了才有可能实现持续改进。而这里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反馈。

反馈的形式有多种,刚才举的例子只是最常见的一种,就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信息反馈。反馈其实可以是你对别人,也可以是自己对自己,还可以是人对机器。

比如,你想了一个程序去做一个建模,最后程序跑完之后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会告诉你模型好不好、对不对,这就是人机反馈。

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如果想持续改进,就要将闭环思维的习惯融入血液里,事事、处处进行刻意练习。

《PMBOK指南》体现闭环思维的几个场景

在《PMBOK指南》中,有以下四个知识场景蕴含了闭环思维的原则。

质量管理:PDCA循环

对于PDCA,很多人可能都听过,它就是著名的戴明环。

虽然PDCA被放到了质量管理过程的工具里面,但是你几乎可以用这个模型来理解整个《PMBOK指南》的知识。

下面以质量管理这一章来举例子,看看闭环思维是怎么运作的。

第一,P。质量管理要制订管理计划,管理计划不仅要定义方法,就是怎么做这个质量管理,还要定义标准,就是什么样的质量算是合格的。标准是什么?就是对结果的预期。

就好像老板交给你个任务,其实对结果是有预期的、有标准的。老板如果没说,你就要问他,不然最后不知道怎么死的。

第二,D。你要按照这个计划来执行。当然不是项目经理来执行,是所有参与项目的人都要执行。不仅是项目团队,还有第三方机构,为啥?往下看。

第三,C。产品做出来要检查对吧?阶段可交付成果出来了要检查。怎么检查?对照标准检查。

当然具体的方法有很多,如控制图这个工具,是检查过程的稳定性的,在生产制造项目中运用得比较多。它设定一个均值,再上下设定控制阈值,然后就看控制点落在什么位置。

如果有一个点落在了控制线以外,或者有七个连续的点落在均值的一边,不管是上边还是下边,那就是失控了。

还有核查表。核查表就是一项项对照标准看有多少缺陷,IT人员就是测试看漏洞(Bug),然后用一个柱状图表现出来。

注意,这里检查的结果,无论是用控制图还是核查表,其实就是在给你反馈这个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需要执行下一步修正措施。

那说到这里,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质量审计这个概念了。

质量审计通常都是由第三方审计人员完成的,可能是公司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

审计审什么?就是看看整个质量管理的过程做得是否合规,哪里好,哪里不好。好的就要变成知识经验记录下来,然后变成组织过程资产,补充进知识库;不好的就要变成经验教训,也要记录下来,变成组织过程资产。所以,审计也是通过检查进行反馈。

因此,审计是好事,不要听到审计就惊吓,虽然我刚上班的时候是这样的反应。

第四,A。检查完了,审计完了,总不免要有一些需要优化调整的地方。如果检查或者审计出来发现有偏差,但产品没有缺陷,那就是纠正措施;如果检查出来发现产品有缺陷,程序有Bug,那就要采取补救措施。

不管是纠正措施,还是补救措施,都不是提前预设的工作,而是新增的工作,可能增加成本,就需要通过提出变更请求来完成,所以管理质量和控制质量过程都会输出变更请求。

你如果对标后发现只是偏差,通常需要采取纠正措施进行纠偏,可能还需要对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进行一些变更。对照上面李善友老师说的,就是调整模型和套路。

如果是产品问题或结果问题,你就要采取补救措施修Bug。修Bug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这又涉及另外一个概念——质量成本。由于是自己检查出来的缺陷,所以这属于内部失败成本。

最后,回到闭环思维,在质量管理这个知识场景里面,你发现其实一直都在干这几件事。PMP考试也基本上围绕这些点设定一些场景,然后问你下一步怎么办。掌握这个原则后,你就可以很快定位考点,找到正解。

问题解决

项目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上面讲到的质量问题就是其中的一种。《PMBOK指南》对于问题解决有一个通用的标准程序,即识别问题、定义问题、收集信息、分析根本原因、确定解决方案、检查解决效果。

“麦肯锡解决问题七步法”与《PMBOK指南》的问题解决程序是类似的,但是我认为后者更符合闭环思维,因为前者最后一步只做到“方案的表达”,而后者的最后一步是“检查解决效果”。

闭环的价值在于可以驱动持续改进,而持续改进的动力来自对结果的偏差分析,然后才会调整模型/方法/套路/计划,重启新的循环。

问题解决的这个闭环是PMP特别爱考的一个考点,其实针对的就是项目经理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遇到问题马上行动。

这个常见错误意味着,问题比较紧急的时候,项目经理常常会慌神。但如果目标是真正解决问题,就绕不开分析问题的步骤,分析问题的目的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根本原因被解决掉,问题才可能被解决掉。

所以,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项目经理必须要有闭环思维,确保结果被验证是有效的,否则问题就一直在问题日志里处于敞口的状态,而并未被关闭。

变更管理

项目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所以变更管理也是《PMBOK指南》里特别重要的一个知识领域,涉及的考题也特别多,几乎所有计划、基准都可能会在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进行调整。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变更管理流程是固定的(见图2)。

你与王牌项目经理之间,只隔着这个习惯

图2 变更管理流程

变更管理的审批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看这个变更是否会影响基准,如果不影响就是项目经理批,如果影响基准就是变更控制委员会(Change Control Board,CCB)批。

体现闭环思维的是最后四步。在变更被批准之后,项目经理需要按批准结果对项目管理计划相关内容进行修改。但是还没有完,项目经理要通知所有相关方。

为什么要通知?因为项目管理计划最初是相关方认可的,现在还要针对修改的部分再获得其认可。然后,项目团队就可以按照更新后的项目管理计划执行工作了。

但是事情依然没有完。

最后一步,和问题解决一样,项目经理需要确认变更的实施情况。这里需要确认的是两件事:一是有没有做,二是效果怎么样。

前面讲质量管理的时候提到了质量审计,其审计内容之一就是对实施的质量变更效果进行确认,以确保是有效的。

所以,整个过程也是闭环的。

从PMP考试的角度看,图2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出考题。如果考点是变更管理相关内容,考生只要记住变更审批的原则和这个闭环的流程,基本上都所向披靡。

但不幸的是,PMP的考题是越来越刁钻,经常打着变更管理的幌子考相关方参与、冲突管理这些知识,所以大家还是要发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认真审题。

沟通管理

《PMBOK指南》提供了3种沟通方法,分别是拉式沟通、推式沟通、互动沟通。

并非所有信息都需要反馈的闭环,有些信息并没有固定的受众。如项目知识库里的一些信息,就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获取参考的,所以这属于拉式沟通的范例。

有一些信息,从相关方沟通需求的角度看,他只需要定期获取一些项目报告就可以,也不需要反馈,这属于推式沟通。

但是,人们期待解决问题、达成共识,或讨论什么问题,就必然需要互动沟通。相比较起来,互动沟通的成本比较高,但是价值也很高。

从PMP考试的角度,这部分的内容通常会围绕一些场景问需要用什么方式,或者使用的是什么沟通方法,考生容易解答。

比较复杂的考法是,沟通管理和相关方参与问题揉在一起。

从逻辑上来说,通常是项目经理先完成相关方分析,制订相关方参与计划之后,才有沟通管理计划,因为选择什么样的沟通方式需要基于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来判断。另外,沟通管理只是解决相关方参与问题的一种方式。

最重要的闭环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闭环思维在《PMBOK指南》中的体现有了更深的理解。

刚才说的所有闭环都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闭环,对于项目经理来说,还有一个最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闭环,即项目本身的价值闭环。

《PMBOK指南》提到,所有项目的发起都需要基于有效的商业论证,因此项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商业收益的手段。

所以,《PMBOK指南》从第7版开始,越来越强调对项目的收益验证和价值实现,而不仅仅是产品、服务的交付,项目经理的责任边界也开始扩展。

需要项目管理资料合集的同学可留言

你与王牌项目经理之间,只隔着这个习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