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阳码头在重庆举行全球发布会10周年。会上,安徒生马蹄铁创始人、益邦电力总裁贾鹏磊发表了题为"跨越周期的长期主义者"的演讲,分享了对2020年下半年的最新见解。

不是政策,不是模式,不是资本,而是需求创造了风。
- 贾鹏磊
乌木力量总裁,马蹄铁协会创始人
(以下为贾鹏磊演讲实录)
大家好!
昨晚我在酒店大堂与Bibo(马蹄俱乐部导师兼创始人曾碧波)聊了聊很多历史,今天我代表行业从业者给大家简单回顾一下为什么说"十年航道",为什么说"新大洋码头"。
纵观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历史,海涛和扬涛这两个词很难绕过。我今天分享的标题是"穿越周期的长期主义者",从一些重要的数据开始分享:
首先是去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总额为918亿元,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看看接下来的两个数字,一个是实体商品的在线零售额,2019年是8.5万亿元,一个是进口总额,是14.3万亿元。进口总量包括传统一般贸易进口和跨境电商进口,跨境电商占比极小。
尽管跨境电商和海涛现在是一种非常主流的商业模式,但它们在整个电商市场的份额仍然很低。就2019年的数据而言,跨境电子商务占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1.08%,而进口则为0.64%。从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还是很大。
从行业现状来看,我们将从三个维度来看待国内零售电子商务,第一个是实体商品的在线零售总额,第二个是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总额,第三个是服务行业的全国在线销售。
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实体商品的在线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25%,这一数字实际上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电子商务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较大,发展速度更快。
我们来看看重庆,上半年GDP增长非常快,超过了广州,其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一线城市的现象。最近圈子里有很多讨论,比如"为什么重庆发展这么快"等等。
综上所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电子商务在当今中国的零售和消费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同时保持了极高生命力的驱动力。
海涛还不错,跨境电商也不错,跨境电商进口也不错,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在大洋码头谈论横向长期主义?
我和碧波大概是在2014年春天认识的,当时河南主要以进口或海涛的形式出现,当时海涛的商业模式还不严格,主要是国外的买家或卖家通过邮件共享的方式投递到国内。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成立,随后是五个试点进口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以海运码头为代表的最原始的海海创业者,开始在政策的指导下逐步走向合规。
在混乱时期,2016年之后,许多从业者和此前知名平台消失,甚至一些企业家因触及监管红线而受到处罚,这种情况在业内很常见。
2016年4月8日,"四八新政"上线,进口电商行业的老年人都知道"四八新政"对跨境电商意味着什么。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新政取得了成果,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个是税收,与路线一致,两者处于一致状态;
"四八新政策"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对于跨境电商从业者来说,是一个"晚上睡不着觉的事情"。这一点,我自己也经历过,每天晚上到12点,我们还在小组里讨论"该怎么办"。这一时期初期,"四八新政"一直不稳定,虽然落地,但也一直是试点前进状态。
从2016年到2019年,在三年的混乱时期,绝大多数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消失,有些可能还存在,但海涛或跨境电商进口无法再支撑独立的商业模式。
2019年,阿里巴巴正式收购网易考拉,这一事件标志着黄金发展期的结束,海涛以主要形式,进口电商政策为红利,行业进入成熟期。
"成熟度"是曾碧波的定义,在一邦看来,很难评估成熟度到底是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更实惠,更容易买到进口商品。还是已经成熟为一个特别普通的行业?
因此,我们对自己的定义,称为聚变期。
虽然许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经消失,但中国消费者对全球优质商品的需求并没有停止,并且正在上升。在需求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海涛很难作为独立的商业模式存在,但进口商品贸易作为一种主要的交易形式,它与普通的电子商务甚至线下零售有着完美的融合。因此,从聚变的角度来看,它呈现出更多的周期性特征。
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几个阶段,就得出结论:
草肆无忌惮时期,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大量黑产,灰生产存在,这时行业流行语是购买。
分红期,主要是指政策分红,在政策分红的支持下,资本在2015年至2017年带来一波分红。
在混乱时期,大量玩家消失或过渡。
在融合期,海涛消费和国内贸易消费融合在一起。
这是"十年海路"最重要的发展阶段。
刚刚提到了"消失的海洋教学" - 一个曾经是海对海或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的核心模式的平台,其中一些仍然存在,但更重要的是,下降或完全消失。
我举几个例子,比如聚美美、携程环球采购、蜜芽、花蜜、蜂蜜淘气等等,其中一些可能还存在,但以前的跨境电商进口模式已经逐渐被取代。举出这些例子,就是向他们致敬,他们在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全球化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话,我们曾经非常熟悉。
我们曾经在餐桌上吃饭,并就如何使海洋变得更大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今天我们只剩下两家真正从事跨境电子商务进口的公司:天猫国际和外国码头。
对于天猫来说,天猫国际只是天猫的一个子集,一个模块,而对于海洋码头来说,仅此而已。
我经常不知道如何评价Bibo,我们看到的是逆势而上的前进。无所畏惧,他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海运码头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公司。
如果重新进入,十年的出海改变了什么?我认为这三点对中国电子商务非常重要:
第一,竞争的全球化。
海涛根据中国消费者对全球好商品的需求,在政策的支持下,利用国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迅速将世界好商品大量投放,分散到中国市场。这种速度在传统交易时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海涛给了中国的电子商务一个非常好的土壤,这么多国际商品以先进的理念、精美的设计、优良的品质走进了中国市场,给中国的消费带来了升级。这一重大升级不是指从买"便宜"到买"好",它是指各个层次、维度、各个方向的整体升级。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海涛,没有海涛,中国的消费升级肯定比现在慢了几个周期。
第三,国产品牌在中国崛起。
如今,当90年代已经成为家族企业,成为购物的主力军时,我们会发现中国消费者不再那么迷人,在他们看来,国内商品和国外商品是一样的。
两天前,巴黎的巴黎世家发布了一张奇怪的袋子海报,上面写着:"对中国的潮汐有什么误解吗?事实上,它对我们最大的误解,或者说我们对国际品牌最大的误解,都来自于国际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太暴力、太快,没有给太多时间去了解彼此的文化。巴黎人认为,中国的潮流,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某种美国文化,我们认为我们彼此了解,但实际上我们之间存在着非常深的鸿沟,需要时间和大量的工作来弥合。
然而,有一个很好的趋势是,中国本土品牌在全球时装设计周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在20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我们没有出口我们的文化。如今,中国传统搭扣、中国真丝面料将在国际时装周上亮相,这实质上是国内品牌崛起的体现。
这就是我认为海涛留给中国消费市场的三笔非常宝贵的资产。
在过去的十年中,海运码头在行业中代表了什么?电子商人对此有何看法?我认为有三个词:
第一个是海涛的祖先。它率先做海涛,率先做C2C,率先将"黑五"这个西方购物节传入中国,在中国做了一个传统节日。当然,这也说明公司并不年轻,今年是杨码头成立10周年,可以说它完全穿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核心周期。
其次,时至今日,曾碧波依然保持着高昂的荷尔蒙和战斗姿态,以行业前卫的形象屹立不倒。这个行业,曾经有那么多人退却,退却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输不起,很多人可能承受不起这种风险,很多人不想做这么长期的修炼,但曾碧波做到了。
第三,创新者。它曾经是第一家移动电子商务公司,现在占今年上半年平台销售额的30%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70%,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0%左右。在当今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一个具有独特商业模式的独立平台(APP)在面对如此枯燥的流程和如此分散的购物时,能够实现这样的增长,这是很了不起的。
"十年远洋之路,新海运码头",我们怎么看?
海运码头只是跨境电商的一个缩影,是触角,如果幸运的话,会有更多的"海运码头",但也许,不会有第二个"海运码头",这是可能的。我们如何从行业发展中提取一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我们的第一个想法是:不是政策,不是模式,不是资本,而是需求创造了风。
在过去几年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气。我记得在2014年,一邦电力与江北区合作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在线零售会议时,我们的主题是"下一个风",那是2014年,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会议。
风口的概念,互联网再熟悉不过了,但真正的驱动空气,真正能继续创造风,不是资本,也不是政策,本质上是需求,是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技术带来的需求,这些需求已经带动了中国互联网这么多年的持续增长。
其次,我们必须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海涛只是零售电子商务的一部分,事实上,它与整个零售业是一种共存和竞争的状态。曾经有不少企业或创业者认为,把握一个模式会给我们一个长远的立足点,但实际上我们必须看到大背景,与大形势相处,这真的很难。
第三,展望未来,业务变革的真正机遇在于全面数字化带来的生产关系彻底重组,全球供应链重组,国际关系彻底重塑,新一轮消费者变革。
海涛只是零售的一部分,零售只是工业互联网的一部分,工业互联网只是中国传统制造业流通消费的一部分。中国今天的优势是什么?我们是不是从消费端到流通端,到制造端,再到生产数据端......甚至到土壤改性,技术进步等等,这些方面正在被完全数字化。在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中,出生的成长和对未来的期待不可能是同一天。
昨晚我们在讨论改革开放的话题,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历了很多次:开放在建国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对着亚洲,1978年以后,我们的开放主要是向欧美学习,相互学习先进的市场, 先进的技术,而今天,中国的GDP是世界第二,我们该开放什么样的开放呢?我们认为,技术驱动、底层、全面、全球市场导向的开放应该是核心。也许全球化在今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我认为中国的开放是不可阻挡的,中国的未来在于开放。
最后,分享一些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小趋势。
首先,消费者红利依然存在。
海涛消费更加日常化、规模化、多元化。规模意味着,虽然平台正在消失,但海雁的规模并没有消失,而且还在增长。多样性是指品牌多样性、商品多样性、进口国多样性和服务形式多样性。
其次,政策红利继续释放,但监管越来越严格。
例如,今天,海运码头可以在重庆降落,本质上是一种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重庆跃向一线城市,整个西部市场发展,再次大规模发展,这是最大的政策红利。
在国家监管层面,进一步扩大进口商品清单,从跨境电商到进口试点城市,再到越来越多的试点地区,都是政策红利的释放。
日益严格的监管主要意味着,如今的全数字化使得黑灰生产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小,创新的风险也比以前更大,这也提醒了这里的创业者要特别注意。
第三,新的二线城市和下沉的市场是机遇,"西进"成为必要的战略。
新的二线城市是整个大西部的机遇,尤其是海涛。如今,杨码头登陆重庆,也是"西进"战略的一部分。
第四,海淘新零售的条件日趋成熟,大规模复制成为可能。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海涛最终将把传统的电子商务零售与线下零售结合起来。在2016年和2015年,当中国有一个新零售的概念,但它已经这么多年没有增长了,关键点是当时的线下零售还没有那么好的数字条件来支持行业的大规模增长,但今天这是可能的。
最后,直播是不可避免的流程演变,同时今年出现爆发的偶然性,意外爆发的速度加快,海涛电商需要尽快建立直播能力。
我们将直播理解为电子商务效率和线下体验的相对完美的结合。以前在网上购物,可能不能通过图片很好地识别和理解,但今天通过直播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它,除了不能触摸之外,其他基本都可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直播的重新分配和重新分配比传统的图形或短视频更有效,从逻辑上讲,整个行业都在进行直播,很高兴海运码头在这里做得很好。
最后一句话,呼唤来自用户的需求,希望我们整个行业的创业者能够通过长效主义者的循环,胜利属于长者。
谢谢。